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司法》2007,(4):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认为,“两会”为司法行政政策的完善和创新提供了导向和契机。与其他司法政策一样,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贯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注意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安排部署工作,直接惠及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充分体现了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政策导向。现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解决民生问题的几个主要内容链接如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历次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中央纪委历次全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点,把服务民生作为第一检察要务是检察工作现阶段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检察权在和谐社会语境下保障民生新途径上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枝枝叶叶,关系民生;字字句句,温暖民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关切贯穿始终。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听着好,更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相似文献   

6.
赵峰 《政府法制》2008,(5):64-6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做出的承诺。如何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翔宇 《中国监察》2008,(5):60-6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符合民心、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令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民生民心聚民力,一枝一叶总关情。定边县委、县政府始终以民生为本、民生为重,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着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法治》2008,(7):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程丽 《江淮法治》2020,(2):18-19
今年的省人代会上,民生始终是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代表们的话语中,可以清晰感受到过去一年我省民生领域取得的可喜成绩。"我省智慧学校建设整体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非常了不起!""政府在医疗费用管控、降低药品和医疗耗材价格等方面做了很多大手笔的工作。""我省持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是被频繁提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大力推进健康安徽建设"……这样的话语,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生温度,也为民生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1月24日,吴邦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各方面建设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如何使社会建设遵循法治而真正达到改善民生、保障公民权利成为当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米脂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惠及全县人民,架起一座座党群"连心桥"。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百姓老有所养2014年,米脂县全面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把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落实优抚政策、推动社会福利项目建设,促进社  相似文献   

15.
吴宝权 《江淮法治》2014,(23):29-30
医改工作关乎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黄山市屯溪区人大常委会在去年下半年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全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之后,今年跟踪督促审议意见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医改工作。改善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和保障社会管理创新,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尤其是强  相似文献   

17.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民生时,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8.
民心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一个只有九人的网站,发展到今天声名鹊起,成为当地群众与政府沟通对话的平台,民心网得益于它始终秉承的宗旨那就是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13,(6):95-95
福州市法律援助工作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七强化”,使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呈现新局面。一是强化政府责任,法律援助地方性立法实现新突破。2013年1月,福州市人大会议通过《关于制定(福州市法律援助条例)的议案》。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 息相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 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 班仪式上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 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 总书记再次强调: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 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最关心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