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少年的暴力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中的暴力环境对少年暴力倾向的形成和暴力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少年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因而,要预防和减少少年的暴力行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的暴力涵化效应,增强少年对网络暴力环境的内在抗拒力。  相似文献   

2.
少年的暴力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中的暴力环境对少年暴力倾向的形成和暴力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少年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因而。要预防和减少少年的暴力行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的暴力涵化效应,增强少年对网络暴力环境的内在抗拒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暴力是网络社会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它在体现着网民的言论自由和权利张扬的同时,也扰乱了网络社会的秩序,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伤害。我们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寻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网络的匿名性与道德规范的缺失,狂欢心理与网民恶搞,从众心理与网民理性缺失,媒体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暴力倾向。以便针对其采取一些措施:实行网络实名制,建立及执行网络道德规范,呼吁网民自身的理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暴力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集体行动、从众心理、自我表现与英雄情结以及不负责任等是其重要表现特征。对现实的不满与泄愤心理,现实中的话语权缺失与逆反心理,道德审判的传统与施害者的审判者心理,揭露他人隐私与窥私心理,法制意识的缺失与娱乐化心理等,是网络暴力的重要心理成因。要解决网络暴力问题,需要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提高网民的道德素养,疏通表达渠道,建构社会公平,以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人肉搜索”“捏造传播网络谣言”“网络语言暴力”等形式。以积极刑法观为视角,在分析了网络暴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后,网络暴力行为入刑具有正当性。现阶段我国法律对于网络暴力行为的规则依旧存在缺陷,应当对不同的网络暴力表现形式加以区分,完善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舆论暴力"愈来愈成为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舆论暴力"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的根源,体现了在网络世界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及单向度性.为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为引导,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开展网络伦理教育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网络真论在监督社会、维护公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化解网络舆论可能引发的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7.
网络暴力在生成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受害人自杀的危害后果。事实层面,网络暴力致人自杀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价值层面,网络暴力致人自杀具备客观归责的正当依据,理应纳入刑法规制范围。现行刑法对网络暴力致人自杀的刑法规制存在片面性和滞后性,难以有效发挥刑法在规制网络暴力致人自杀中的规范价值。基于网络暴力形成过程中责任主体的功能性差异,对网络暴力致人自杀的刑法规制研究应当从网络暴力行为主体和平台责任两个方面进行路径完善。合理限缩表层网络暴力行为主体的刑法规制范围,将其限定为网络暴力信息生成阶段中的初始发布者、后续加工发布者和网络暴力信息发展阶段中对信息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推波助澜者。应对网络平台刑事责任认定条件进行合理修正,废除行政前置入罪程序,明确网络平台在网络暴力活动中的事前审核和事中监管义务。  相似文献   

8.
“网络暴力第一案”折射出了对利用网络行为的规范问题。互联网的普及在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利用网络的行为进行规制,充分发挥网络有益的一面,尽可能抑制其对社会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网络暴力是网络社会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它在体现着网民的言论自由和权利张扬的同时,也扰乱了网络社会的秩序,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伤害.我们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寻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网络的匿名性与道德规范的缺失,狂欢心理与网民恶搞,从众心理与网民理性缺失,媒体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摹力倾向.以便针对其采取一些措施:实行网络实名制,建立及执行网络道德规范,呼吁网民自身的理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李凯林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3,(3):106-113+123+128
短视频平台中的网络暴力对网络舆论环境和社会道德共识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网络暴力治理存在着入罪标准界定分歧等治理问题。本研究以大众心理理论和数字治理为基础,分析短视频平台中的群体极化,认为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基本符合“谣言-信息茧房-道德审判”的生成路径。在谣言繁衍上,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的新形态表现为恶意引导的视频内容和恶意揣测的评论内容;在信息茧房上,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的新形态表现为受“信息茧房”的技术陷阱和“流量驱动”的价值导向的影响;在群体极化上,法制约束缺位的道德审判和伦理约束缺乏的情绪宣泄是群体极化出现在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短视频平台中网络暴力的治理策略应包括均衡言论自由与寒蝉效应、优化算法推荐与流量限制以及健全法制约束与伦理管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监督这一新型舆论监督形式的出现,对我国的民主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近几年一些网络舆论以"暴力"的形式呈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网络身份的匿名性、网络议程设置的随意性和网络把关人的失职、部分网民对传统主流媒体缺乏基本信任等是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的现实存在,反映了目前我国网络道德与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应对网络舆论暴力可以从道德规范、法律约束和网络技术等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暴力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网络暴力游戏,不止是一种游戏,渗透于其中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模式从不同的层面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播舆情带来极大便捷。每个网民的即时发声、自由表达对政治领域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民主监督的作用也日益突显;然而,互联网也随之带来了诸如网络炒作、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被利用从而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入手,指出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地方政府治理的挑战,并分析挑战的成因,最后提出地方政府治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当今威胁社会秩序的主要犯罪行为之一,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网络犯罪特点,并提出了预防网络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侵害个人权利、冲击网络秩序、影响社会和谐,是网络生活时代的突出问题之一,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粉丝社区危害犹大,应予以足够关注和研究。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网民从众心理、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大众对粉丝群体的刻板印象与粉丝群体的年龄特征,是粉丝社区网络暴力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予以治理,以维护网络文明秩序,减少网络暴力事件发生,净化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空间,降低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发展,其在带给人们高效.快捷、方便的同时也滋生出许多负面效果,网络暴力就是其一.作为显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暴力行为,网络暴力乃指人们利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拍照手机、交友网站等互联网手段,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骚扰等造成受害者精神痛苦和生活安宁破坏的行为.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网络暴力有其自身显著特点和特殊影响.本文将对之特征及成因客观分析,剖析其法律责任,并拟从法律层面提出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舆情相对稳定。国家除了对疫情防控本身常抓不懈外,关注点需要转移到次生舆情和其他舆情的监测与防控上来。已有研究多围绕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形成机制、舆情引导等方面展开,鲜有网络舆情社会意涵的系统发掘。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秩序,在此背景下的次生舆情和其他重大舆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舆论导向问题,表征着中国快速社会变迁背景下更为普遍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被唤醒。在舆情释疑方面,解读具体事件何以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时,需要发掘舆情背后结构性力量催生的诸如社会文化心态、群际歧视、网络暴力等现实社会问题。鉴于此,只有以舆情背后的突出社会问题为靶向,才能真正实现应对舆情的精准化施策,进而为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毒害的两大因素,网络暴力信息催生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网络色情信息催生青少年性犯罪,网络负面信息与青少年的犯罪生成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实践中,只有通过对危害信息的传播源、传播途径、受害者自身三条进路综合治理,才能阻截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模仿网游暴力,犯罪方式智能化,网络犯罪主要集中在侵犯财产和网络攻击等领域的特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有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网吧的肆意经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等几个方面。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健康地成长,有必要采取网络道德教育、运用技术手段构筑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加强网吧安全管理、依法规范经营等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调查情况看,互联网的双重特征日益凸现,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色情、暴力、恶劣刺激性游戏、赌博、网恋、黑客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发展到了网络犯罪.网络污染正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