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古希腊苏格拉底之死为切入点,探求哲学的本质、使命以及哲学的生存发展问题.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大案”.导致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有起诉因、政治因和哲学性格因,而苏格拉底的哲学性格,即“牛虻精神”是苏格拉底之死最真实的原因.苏格拉底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哲学的三大使命:求善、授法和批判,这三大使命是哲学的生命之本、动力之源、发展之基,也是苏格拉底以死为代价给后来、当下乃至未来的哲学指明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追求智慧,很多学生在学习哲学之后会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能巩固加深过去所学的知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又会把哲学看得很神秘。所以,如何带领学生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开启智慧、启迪思维就是我们每一位政治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哲理故事,发人深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的哲学思想也不例外,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任满军 《求索》2008,(12):134-136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智者们以其辩论或演讲的独特方式发表了他们各自的法律观点,包括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强者命令还是理性契约、法律渊源于自然法则还是城邦约定、法律正义价值定位于对法律的遵从还是强者利益的维护、法律伦理基础在于相互尊重和正义对待,以及法律的自然法和制定法二元结构论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在对当时奴隶主城邦统治的合理性进行辩论的同时,也奠定了西方法哲学理论的基本论题,从而成为了后世人们法律哲学的智慧源头。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智慧起于惊讶,惊讶是哲学产生的决定性原因和开端;哲学的惊讶不同于艺术的惊讶,前者使人获得无限的终极的智慧,后者使人获得生活实用的本领;哲学所秉持的是非常规的批判性思维,惊讶和怀疑是哲学的本质和本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宋清华 《求索》2007,(12):118-120
哲学对我们是有价值的,它借助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沉思和分析,为人们提供明晰的思考和理性的选择。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可以通过对人生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及对时代的关注,来显示它对智慧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哲学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质,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归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之中。苏格拉底以日常对话的方式首创"非哲学"的哲学思考方式,以反讽的方式批判世人的"有知",以"助产士"的身份呈现"不可见者",以对话的力量引导人造就自己。闪耀着生命光辉的苏格拉底哲学是生活哲学、行动哲学的典范。而以对抗体系、瓦解知识、捕获差异和关怀自身为特质的后现代哲学,所努力忠诚的正是这种以苏格拉底为典范的古代哲学有活力、生存性的维度。后现代哲学与苏格拉底哲学有着不可割断的亲缘关系,苏格拉底哲学为后现代哲学提供了理论渊源、合法性的论证及发展的方向,而后现代哲学也在积极地回应和丰富着苏格拉底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7.
哲学这门学科有悠久的历史。从欧洲看,它在古希腊时就已经出现了。在那时,“哲学”就是智慧之友的意思。相传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当时被人们赞扬为“智慧的化身”,苏格拉底自己谦虚地讲:“我不是什么‘智慧的化身’,至多只能说是智慧的朋友。”从此,在欧洲哲学史上,就把哲学看成是“智慧之友”。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字也包含着聪明、智慧的含义。可见,中外哲学史上都把哲学看成是一种有关智慧的学问。这样一个对哲学的定义和解说虽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很科学、很确切的。哲学这个概念,目前在西方用得是非常广泛的,好多学科里都有哲学。比如有自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一门关于生活、思考、智慧的学问。它反思生活、求索智慧。哲学的意义在于界定安身立命之道、寻找精神家园。人民警察需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掌握一种慎思的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达到洒脱通达的境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具备较高的哲学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哲学素养决定了人民警察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9.
论哲学“三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有三种理论形态一是原生态哲学,就是“爱智慧”,是追求智慧的哲学;二是对立态哲学,即形而上学哲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和终极关怀等,研究特点是对立思维;三是和谐态哲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对立统一,不及、过与中庸和三极并重等,研究特点是超越对立的整体的系统存在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思考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这一重要建设理念,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概念带来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理念的政治哲学基础在于政治知识化,即建构和谐的政治与知识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理念的政治哲学追求则体现为塑造政党的知识化和哲学化,最终形成政党的政治智慧.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思考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彰显了这一理念的科学性和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哲学与优化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科内容、研究方法、问题视野三个方面看,培训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哲学的重要功能,只有把学到的哲学理论转化为思维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促使知识向智慧转化;检验知识是否转化为智慧的唯一途径是看能否创造性地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优化思维方式,必须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把握思维方式变革的时代走向、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刻意锤炼思维方式的网上纽结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只是现代哲学在特定的条件中提出来的。由于现代哲学所关注的只是哲学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这样就决定了现代哲学只能局限于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来寻找其答案。必须跳出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把哲学置于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中,从而把握哲学的独特性。与此同时,也必须改变问题的提问方式,不应再局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追问“什么是哲学?”而应追问“如何哲学地思考?”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反思性维度,哲学就是哲学地思考,简称“哲思”。  相似文献   

13.
赵亮 《求索》2012,(11):157-158
从政治哲学的著作中,发现权衡(prudence)被有意忽视的现象。为了探求答案,作者重读了苏格拉底,力图以苏格拉底对权衡(prudence)的阐释,结合政治哲学史的发展来解释这一问题。借助对失落了的"权衡"的追问,对"哲学王"的经典命题得出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对人类精神最后支撑点的追求 ,这种追求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人们思想中的一些根本信念、最高原则和一般方法 ,表现为人们对待整个世界的总的态度。这就决定了哲学的方法不能局限于某种实证的或纯粹直觉的方法范围内 ,而应是实证与思辨、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因此 ,那种企图依照某种具体的科学方法来建构哲学体系的做法 ,是不足取的。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不加区别已经是很远的事情了。在哲学发展的初期 ,它是包罗万象的智慧之学的总称 ,这时的哲学与其说是哲学 ,还不如说是哲学、科学、甚至还有宗教在内的三者的混沌统一体。因为从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15.
(一)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大师。这位雅典哲学家是西方圣哲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二十岁投身子苏格拉底门下学习智慧,在苏格拉底被迫害至死后,他出亡海外,游历埃及和“大希腊”(即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博采各家之长,结识了毕达哥斯学派。大约在公元前387年左右,柏拉图回到雅典,在传奇英雄阿卡德米圣殿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先哲对世界进行深刻探索的结晶,闪烁着灿烂的人文精神的光辉。哲学教学理应是传递智慧火种,启迪学生思维的课程,但是由于哲学表达的高度抽象,本应充满乐趣的思维体操变成了枯燥的教条背诵,使得学生对哲学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以身殉道的哲学家。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乐于与人交谈、劝人从善,并以此为己任;他忠于自己、不畏强权、捍卫正义并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追求真知,是真理的绝对忠实者。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不光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一种人生实践,他的人生与他的道德哲学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如火如荼的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蓬蓬勃勃地以加速度向纵深推进。作为古老而又晦涩的哲学,似乎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以『智慧之学』著称的哲学,怎么却『冷』了呢?其实,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永远不可能被『边缘化』。哲学是什么?它是教人思考与生存的智慧,是系统的、反思性的和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哲学为你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正确的世界观可以使你『做正确的事』,科学的方法论可以使你『正确地做事』。  相似文献   

19.
对话体对于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话体在形式上体现了哲学的本质。对话体,以及相关的文学溯源不能证明柏拉图是诗人哲学家,论证柏拉图是诗人的研究者将陷入说谎者悖论中。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对话中对诗的批评必须认真对待,对诗的批评显明了哲学的本质。诗的本质是无知的经验模仿,而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模仿理念,在于他凭借理性理解了理念世界,而诗人只是凭借感官看见了经验世界。  相似文献   

20.
作为理论范畴,法政治哲学是指对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与追问,是关于法政治现象的认知、评价及政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等构成的观念系统;作为学科概念,法政治哲学则指由哲学、法学、政治学三门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法政治哲学与法哲学、政治哲学、法政治学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邓小平法政治哲学是法政治哲学的子范畴,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的产物,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经验教训的哲学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