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对6例开放性心脏损伤被害人分析其受伤后行为能力,为解释现场中某些特殊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死亡原因有三个因素,即疾病、暴力和生理因素,三个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分清主次和相互关系,该类尸体的死因分析,有时成为罪与非罪、罪责轻重的关键决定因素,在处理疾病与暴力并存或者疾病与损伤关系不明的尸体时,必须认真检查、系统的解剖检验、病理检验,进行论证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死因结论。笔者通过最近3年主检的3起疾病与损伤关系共存的尸体,分析该类尸体在检验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找出共性,从而为以后该类尸体的检验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情杀往往发生于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冲突,当今年轻人道德观念日渐淡薄,夫妻间忠诚难以坚守。本案通过法医病理学及DNA检测,发现死者双方尸体上损伤属法医病理学典型的自杀和他杀特征。男方割腕后,采用暴力手段将女方致死进而自杀身亡。这种轻视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做法便导致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情杀往往发生于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冲突,当今年轻人道德观念日渐淡薄,夫妻间忠诚难以坚守。本案通过法医病理学及DNA检测,发现死者双方尸体上损伤属法医病理学典型的自杀和他杀特征。男方割腕后,采用暴力手段将女方致死进而自杀身亡。这种轻视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做法便导致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电流作用造成的人体死亡,称为电击死。检验电击死的尸体,通常可根据尸体检验的一些特殊征象,如电流斑、表皮坏死剥脱、电烧伤、皮肤金属化、电击纹、内脏的改变、骨珍珠等,对电击死作出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6.
在命案的侦破、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法医命案现场勘查,对于分析和识别被害人的身份揭示犯罪嫌疑人与犯罪现场、被害人的联系,以及分析犯罪行为实施的过程等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工作中存在注重尸体检验,忽视对案发现场的实地勘查:注重尸体检验.忽视对生物物证检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注重尸体损伤,忽视对尸体附属物的检验;命案现场分析水平低、重建能力弱:以及提取、保管、检验法医物证不遵守规范等问题。应从建立法医命案现场勘查的标准化体系.提高命案现场重建的意识,强化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以及加强宏观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简介案例1 2007年4月,某地农场内,一男子被杀害,发现时尸体已高度腐败,无法确定其身份。经调查,怀疑死者为农场内职工黄某,但该职工为孤儿,又无儿无女,无法从亲缘关系鉴定来确定其身源、而确定身源又是本案侦破的突破点。于是,考虑从该职工作的起居场所提取可供检验比对的检材进行DNA检验。现场勘查发现床上的枕头套比较适合,将枕套提取回实验室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检验中,复合伤给确定死亡性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实际工作中遇到尸体存在多处、多种暴力性损伤时,要想到可能是复合伤,进行检验一定要细致,以免造成误判。  相似文献   

9.
法医活体检验鉴定近年来日渐增多,其鉴定数量远远超过尸体剖验。刑事或民事案件中涉及被害人或被告人生理病理状态时,需要对活体(人身)进行检验鉴定。如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性状、成伤机制、损伤时间、成伤凶器认定、损伤后果,劳动能力丧失程度,是否诈病或造作病、...  相似文献   

10.
在法医检验实践中,大多数脊髓(颈段)损伤致死的性质多为意外事故形成。法医鉴定只需利用伤者就诊医院出具的有关脊髓损伤的死亡诊断,做出文证鉴定,很少解剖检验尸体。但近年来,一些非意外事故性质的,如用棍棒、拳击甚至以注射方式致人脊髓损伤致死的案件时有发生。而要取得脊髓损伤致死的证据,用以揭露并证实犯罪,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脊髓腔的剖验,才能使法医检验工作不枉不纵。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就业群体,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工伤和大病。事实上,由于工伤和大病后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近几年因伤致残、因伤致亡、因伤致贫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对农民工而言,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需要优先解决好。  相似文献   

12.
案例二则     
《浅析现场物证检验鉴定在交通肇事案中所起的作用》(例一),面对为骗保而制造的假现场、为逃避处罚而请人冒名顶替的情况,现场物证检验鉴定可提供科学、客观的结论,进而为准确划分责任,及时处理事故提供依据;《浅析尸体解剖在交通逃逸事故处理中的重要性》(例二),面对两名驾驶员的疑问,对尸体进行解剖认定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刑罚的个别化和量刑的轻缓化,我国刑法的酌定减轻处罚情节规定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酌定减轻处罚情节中的"案件的特殊情况"包括"政策性特殊情况"和"情节性特殊情况"。在认定上,"政策性特殊情况"从打击犯罪的需要和社会普世价值两方面考虑;而"情节性特殊情况"则应考虑法益侵害性、非难可能性和预防必要性三要素。在适用时应先考虑"情节性特殊情况",再考虑"政策性特殊情况",以确保案件认定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案件是一种特殊的刑事案件.在恐怖主义案件的初步侦查中,现场勘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案情分析,是侦破案件的关键和基础,同时,应结合恐怖案件的构成特征,总结案件现场勘查和案情分析方面需要注意的若干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人对所造成的重伤、死亡的结果,在主观方面既包括过失也包括故意;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罪数形态,应根据案件的特点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飞车夺取案件的罪数形态的认定应从严把握;对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应以是否出现重伤、死亡的结果作为加重犯构成的既遂、未遂标准。在法定刑的设置上,不必对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区分故意、过失。  相似文献   

16.
轻伤害案件是一种多发性刑事案件类型,但轻伤害的特殊属性使得轻伤害案件的处理方式呈现多样性,即和解贯穿于自诉与公诉的过程之中。刑事和解作为处理轻微刑事案件的一种新生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践多年,新颁布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程序进行单独规定,是对轻伤害案件和解的实践总结。但此规定是否完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禁毒情报服务要求主动服务、正确服务、及时服务和充分服务。但是,当前的禁毒情报服务  存在服务方式被动、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内容浅层次以及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执行层等问题。禁毒情报服  务的途径主要有:查询途径、加工途径、传递途径、研究途径等。禁毒情报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个案侦查  中的禁毒情报服务和宏观决策中的禁毒情报服务。前者有从人到案和从案到案的方式,后者有传递、交  流及报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补充侦查应当受侦查羁押期限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最长不能超过7个月,因特殊原因超过7个月的,需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可以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是侦查活动的一种特殊情况,应受最长侦查羁押期限的限制。检察机关对那些不符合起诉条件且需要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先审查案件是否已用尽最长的侦查羁押期限,再作出是否退回补充侦查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特殊痕迹是除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外的其他痕迹的统称。特殊痕迹有以下类别:牙齿痕迹、车轮与牲畜痕迹、纺织品痕迹、玻璃破碎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和开锁及破坏锁痕迹。特殊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有:推断留痕客体种类,缩小侦查范围;分析判断留痕客体的属性,提供追踪线索;认定痕迹客体,提供破案证据;研究痕迹形成机理,分析确定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案件是一种特殊的刑事案件。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侦破恐怖主义案件的基础上,从刑事案件构成这个视角出发来审视恐怖主义案件,归纳总结出在恐怖主义案件侦查过程中的现场勘查和案情分析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