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珅 《法制与社会》2011,(18):183-188
互联网产业,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我国法律对互联网服务业务有着严格界定,按照服务内容类别的法律分类,可分为时政类新闻信息服务以及非时政类资讯服务。非时政类资讯行业作为互联网线上传播平台,已经迅速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但由于缺少主管部门和专项法规的管理与约束,非时政类资讯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本文从非时政类资讯行业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法律环境,运营情况。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也从法律的角度对规范当前非时政类资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隐私权的属性:从传统人格权到资讯自决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上侧重于保护精神性人格利益的隐私权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各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传统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纷纷制定出新的法律以更好地保护与个人网络信息有关的隐私权,隐私权的内涵也已从消极被动的“私生活不受干扰”的人格性权利发展为积极能动的“自己的信息自己控制”、兼具人格和财产属性的权利,即资讯自决权的概念。这不啻是大陆法系传统人格权法律保护制度的一次革命。但是,在为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利益而行使资讯自决权时,也应受到相应的合理限制。这里,法律在隐私权的保护和公共利益、投资利益的保护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律师》2006,(4):67-67
2006年2月23日,世界领先的资讯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律商联讯(Lexi sNexi s)宣布在中国正式推出了一项崭新的法律专业服务——律商联讯律师搜索网(www.fi nd-al awyer.cn)。借鉴律商联讯多年来在全球的成功运作模式和经验,该产品致力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律师信息库,帮助企业和个人有效地寻求法律专业服务,协助律师、律师事务所联系更多的客户,为法律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良好的渠道。律商联讯中国区总经理于乐表示“:作为律商联讯集团针对法律专业人士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搜索网将提供全面、权威的律师、律所信息…  相似文献   

4.
行政资讯公开制度及其立法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红 《现代法学》2001,23(6):150-153
本文对行政资讯公开的内涵作了广义的界定 ,并结合当今世界各国关于行政资讯公开制度立法模式 ,提出了建立我国行政资讯公开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
尹晓敏 《行政与法》2003,(10):121-123
行政资讯公开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是对作为行政资讯公开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资讯公开的适用例外所作的一项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行政资讯公开适用例外的确立根由、范围及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法研资讯形式栽体转型运动为视角,可以显见“三无”的全开放存取有利于拓展法学交流平台。西方法研资讯形式栽体转型运动展示的平台,为全世界法科人士提供“零距离”交流范式,打开法学智慧之门。全球法研序列重新洗牌近在咫尺,我国必须切实把握本次良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开放存取型法研资讯形式载体机制,变封闭为开放、变单向为双向、变狭窄为宏博、变单一为综合,积极向域内外传播我国优秀的法律理论与应用经验并通过国际学术交流逐渐提高我国法研的全球位次。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密切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依靠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和申诉,并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答  相似文献   

8.
检察资讯     
《中国检察官》2007,(11):75-77
朱孝清在“刑法国际论坛”上指出加强法律监督。保障联合国公约贯彻实施,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检察人员违纪违法案件逐年下降,民事诉讼法16年来首次修订全面保障公民申诉权,把十七大精神转化为做好检察工作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公安行政赔偿,作为国家行政赔偿制度中的一种,是指公安机关及其公安人员,在行使国家治安管理权力时,由于故意或过失,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害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要求予以赔偿的一种法律制度,它与刑事、民事赔偿制度一样,是整个国家赔偿制度的组成部分。但公安行政赔偿与刑、民事赔偿制度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及其公安人员。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才能行使治安管理权,但在实际生活中,行使治安管理权的还有经公安机关授权或基于法律规定而行使治安管理权力的单位和个人,如街道居委会有维护社会治安的权力,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保卫组织也享有类似的权力。这些组织、单位因行使治安管理权力,侵犯了公民合法权益时,应由授权机关即公安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基于法律规定而享有此项权利的,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来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公安法律规范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一、公安法律规范的概念和构成公安法律规范,是我们国家为调整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公安机关及其人员活动的规则,也是全体公民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公安法律规范就其内容来看,由以下四个方面的法律、法规综合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许多条文直接规定了有关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公安机关的根本性质、任务和法律地位。宪法的有关条文及其基本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信息公开在我国又可称为政府信息公开或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世贸组织关于我国政府保持透明度的要求 ,使保障公民知情权、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等制度建设 ,成为我国立法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2.
浅析突发事件中的信息自由与信息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理当受法律保护,但基于个人隐私、国家利益、社会安全等法理,对信息的搜集、传播、公开,进行一定限制也是必要的。以我国突发事件中政府保障信息自由和限制信息流动的实际为出发点,透过比较法的视角,对政府在突发事件中保障公众信息自由的适宜路径,政府实施信息管制的正当性法理、具体标准以及程序要求等法律问题进行探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紧急状态下的权利保护与救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颖 《行政与法》2004,(9):39-41
紧急状态下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需要政府享有必要的紧急权力,包括更多的限制或剥夺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权力,在法治时代这种权力也要受法律的理性规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应是紧急状态立法的重要目的或价值取向之一;政府行使紧急权力要遵循一定的法治原则,而公民面对政府紧急权力的行使,除了享有一些不可克减的基本权利外,还应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紧急救助请求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特别损失补偿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从而获得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4.
需求是法律创造之母,信息权的提出是信息社会对法律科学发展的客观诉求。作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要素,信息成为独立法律客体,具有必然性。本文在对信息及信息权概念界定和特征概括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信息权所具有的四大权能;通过与国外信息立法的比较借鉴,分析了我国信息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针对我国当前信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类型化研究,呼吁相关立法机构制定专门信息法律,以期形成体系严谨、内容统一、技术完备的信息法律部门与信息法律科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界定了社会保障权的概念,认为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其基本价值包括自由、安全、公平、效率等,但是各种价值目标在各种现实条件下都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其次,中国社会进入“高风险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突出,因此,社会保障权的价值更为重视社会安全和社会正义;而可持续发展观也对传统法的价值体系进行了充实,和谐应成为社会保障权的价值。最后阐述了民生的含义以及民生与社会保障权的关系,即民生是社会保障权的内在求、保障民生是社会保障权的主内容以及社会保障权是推动民生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香港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是以一部《公开资料守则》(以下简称《守则》)作为基础制度展开整个公开透明框架。这部颁布于1995年的政府内部指引因没有法律效力、涵盖范围狭隘、没有提供救济等问题广受诟病,制定信息公开法和档案法的呼声在香港日益高涨。从经验借鉴的视角看,香港制定《守则》时的参照国——具有浓厚保密行政传统的英国已顺应国内立法呼声而制定了信息公开立法;从实践必要性的角度看,香港过去几年实践经验表明,在缺少一部信息公开立法的情况下,香港民众通过民主手段获取资料的成本更高,耗时更久;从理论正当性的角度看,香港公民享有正当的知情权,而政府具有通过立法保障该权利的责任。因此,香港信息公开法的出台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丁晓东 《法学家》2020,(1):64-76,193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公法对个人信息的定位。在公法与公法理论上,有两种看待个人信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个人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确权保护;另一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视为他人言论自由的对象,个人信息的自由获取与使用受到法律保护。但这两种观点都无法从整体上理解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的观点忽视了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属性与公共属性,而个人信息作为言论自由对象的观点则忽视了个人信息背后的多重权益。个人信息兼具个体属性与社会流通属性,应当确立一种"个人信息相关权益被保护权"。从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出发,个人信息保护应当在具体场景中确立个人信息收集与利用行为的合理边界。基于场景的行为主义规制更为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根本特征,也将为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一条超越欧美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家庭土地承包权的特殊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民的经济生存权给予倾斜性保护 ,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正义原则。但对侵犯土地承包权的救济问题 ,还应在扩大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行立法 ,以加强对农民的特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马进保 《犯罪研究》2008,(4):54-59,73
电子信息犯罪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衍生物。不法分子运用窃听、窃录、窃照、发送不良手机短信、制造计算机病毒、伪造信用卡和破坏互联网传输功能等手段,严重危害国家信息安全,实施商业欺诈,侵犯社会组织和公民的隐私权,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成极大威胁。面对这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法律的、技术的手段进行控制和防范。  相似文献   

20.
破产别除权理论与实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除权是破产程序中一项重要的优先受偿权利,其优先权的行使不受破产清算与和解程序的限制。根据新破产法的规定,别除权之债权属于破产债权,其担保物属于破产财产。别除权的基础权利是担保物权及特别优先权,定金担保债权和一般优先权不享有别除权。同一担保物上存在两个以上的担保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别除权时,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各项别除权间的清偿顺序,以保证破产程序的公平、顺利进行。别除权人享有破产申请权,也应当申报债权,未依法申报债权者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别除权人是债权人会议的成员,未放弃优先受偿权者也有表决权,但对债权人会议与其无利害关系的特定决议事项无表决权。新破产法对债权人会议表决标准的规定仍有需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