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构改革作为一场革命,在当前已不是一种口号,而是各级政府必须马上用行动作出回答的现实问题。而且,1998年开始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机构改革的成功运作,正在牵动全国各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在此,谈谈我对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郁达广 《新长征》2013,(1):64-64
<正>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之中,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之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发人深思、令人感慨;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上,我们都应"思其始而成其终"。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干部,是领导者,先行者,干事者,必须善于从大事、全局的把握中,做好自己所领导、所负责的本行工作。为此,领导干部学国学,应该把握三个要义。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需要国学。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可以丈量。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就跃居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双重忧虑"是一柄双刃剑,既可成为改革发展的动力,也可成为改革发展的阻力。在中国改革面临道路抉择时,邓小平1984、1992年视察南方并发表谈话,有效消解"双重忧虑"负面效应,适时促进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推动改革实现突破。历史揭示,必须正视"双重忧虑",协调"主义"与"民族"的追求,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和道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和视野中考量"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复兴内涵丰富,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基础上实现的。政治文明建设是民族复兴的固有内涵和内在要求,为民族复兴奠定政治基础。政治文明建设和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治文明建设和民族复兴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主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追求了一百多年的梦想,更是需要通过所有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来实现的梦想。对此,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事实上,纵观中国人民百年来走过的民族复兴历史,横亘期间最清晰的主线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万马奔腾     
陈景文 《奋斗》2010,(6):F0002-F0002
让吉祥奔腾 整个民族都是马上雄鹰 多少风云退却了 留下这绿的本营 于是,由我开始放歌 这白驹过隙 这雄姿劲影 这裂岸涛鸣……你把负荷当作责任 进军亦是本能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和《青春》中以"白首中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而以"青春中华"来喻意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文中使用了"中华之再生"、"民族之复活"等具有民族复兴之思想涵义的词汇,这些都是对清末民初萌发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不久,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新中华民族主义》中,他不仅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同时还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而"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基本形成。李大钊还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问题。十月革命前,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青年的身上,这也就是他写着《〈晨钟〉之使命》和《青春》等文、呼吁青年努力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重要原因。十月革命后,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的希望寄托在了马克思主义的身上,走俄国Bolsheviki的道路,这便是李大钊对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道路选择,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首次将"民族复兴"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时代新人"的内涵定位。高校作为培养造就"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要将大学生使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探索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实践路径,依照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逻辑理路,系统设计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内容体系,合理构建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引领、课堂明道、文化浸润、实践砺行等方面着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书,论述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和前景,正是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以及其他一些著作中所论述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我们正走在旨在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中国人民只有真正明白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为什么必须走这样一条道路,这条道路的"特色"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干部,是领导者,先行者,干事者,必须善于从大事、全局的把握中,做好自己所领导、所负责的本行工作。为此,领导干部学国学,应该把握三个要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需要国学。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可以丈量。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就跃居世界第二位。随着"十三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进入了全面  相似文献   

13.
岳君 《奋斗》2005,(9):18-19
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亦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党过去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现在正做这方面的工作并进而巩固了执政地位。今后还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4,(3)
<正>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深情阐述"中国梦"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第一次如此详尽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百年中国梦从未如此接近,民族复兴之路从未如此清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总书记的话是一种坚定的信念,给工作在基层的干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信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更让基层干部心潮澎湃、激情勃发。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连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深刻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为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人文学科领域,中国学者必须有自己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我们现在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的中国学术,应该充分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应该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而奋斗,并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因为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3,(8):35-37
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必须要紧紧抓住并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创新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  相似文献   

18.
危与机     
当前,我国正开启千年一遇的民族复兴征程。复兴之要,不在"复"——不是简单的历史回归,而在"兴"——应该是更多的革故鼎新。器以力行,人以魂立。作为"民之魂"的文化,其自醒与自新是一切革故鼎新之根本。我们必须纠正文化偏执,完善民族危机观。鸦片战争后,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直在受欺、一直在挨打。中国共产党人背负民族的期望,带领人民奋争28年,建立人民共和国,宣告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是大连理工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从1986年起兼任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到现在已经做了27年。我觉得,"中国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一直坚守的梦。从大了看,百年民族复兴梦是我们近代以来最伟大的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重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实现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既要避免近代以前中华民族文化自大的心态,又要警惕近代以来的文化自虐心理。放眼全球,在民族复兴与文化博弈中,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文明型国家,中国应当并且能够为世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用丰富的中国智慧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世界发展,助益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