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份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对治理问题的论述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同时也是对治理理论的一次系统诠释和全面构建。其中,对"国家—社会"和"政府—市场"两对核心关系的处理,是支配和贯穿文件内容的一条重要的逻辑线索。文件从民主法治建设、政府职能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市场建设四个方面对处理上述关系提出了系统方案。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同时,实现良善治理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命题,对治理的探索、理解和经验总结永无止境,其政治实践也必然是开放的,形成中国特色治理概念和治理理论是中国学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民自治: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代城市治理模式正在进行新的构建.其中日益发展的社区公民自治--包括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则是现代治理模式的奠基石.当然这块奠基石仍处于打造之中,而转换政府职能、完善公民自治制度则是打造这块基石的铁锤和錾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从嵌入汲取型到整合服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力量是影响乡村治理模式的两个变量,二者只有巧妙融合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嵌入汲取型的乡村治理模式符合中国政权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但嵌入式结构以及汲取性的功能容易造成乡村治理的内卷化、碎片化,造成乡村治理的困境.而整合服务型的乡村治理模式以乡村振兴总要求中的"治理有效"为出发点,以建设和服务乡村为核心,强调治理主体、治理结构以及治理逻辑的转换,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治理绩效,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基层治理制度化水平与治理能力紧密相关。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传统乡村社会不断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与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以国家治理能力为分析框架,从乡镇政府能力和它在行使过程中与农村社区自治力量的合作治理能力两个维度,来考察后税费时期的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可以看到,乡镇政府在农村基层社会的资源汲取能力、发展经济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制度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社区自治能力和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水平也不断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与农村社区自治力量之间是不均衡的,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促使乡镇政府大力改进治理机制、积极发挥农村社区各类组织的协同作用、建构乡镇政府与农村社会制度化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建设:"三农"协调发展与乡村共治的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农村社区建设以社会和民生建设为核心,以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强调农村、农民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将催生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新变革,不仅会对村民自治实施有效的补救和创新,也有利于促进新型的农村公共治理格局的生成,使传统的"乡政村治"模式向"乡村共治"治理格局转变。  相似文献   

6.
农村是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领域,但场域特征复杂。无论从前述逻辑框架分析,还是从自治、治理概念本身来看,中国农村治理都不可能采取某种特定的单一模式。相反,我们应当力促农村治理的多样性、多元化和上下平衡进程。  相似文献   

7.
治理转型要求社区建设从社区行政化阶段向社区居民自治阶段转变,从社会问题社区化阶段向社区问题社会化阶段转变。宜昌市伍家岗区通过建立以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社会工作者"选聘分离"为核心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破解了传统社区建设模式的困境,适应了国家治理结构转型的需要,实现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和群众自治型社区的共生、互补和双赢,值得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3—4日,由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治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此次研讨会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聚焦国家治理与中国道路,为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路提供学术参考和智力支持。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道路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传统与现代背景下的国家治理,依法治国视域下的城市社  相似文献   

9.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参与对外援助主体的多元化,对外援助治理模式逐渐从传统的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垂直管理模式转变为纵横交错的多元主体互动模式。经过实地调研并结合中国—FAO南南合作项目的案例,综合考察中国农业多边对外援助中多元主体的治理结构,可以发现中国农业多边对外援助治理具有"双轨制+"的特点。一方面,政府、实施单位及个人等主体遵循以科层制为中心的垂直权力机制;另一方面,一线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等主体形成横向扁平化的网络合作机制。这两方面共同形成纵横双向的双轨合作治理结构。同时,"+"为选择的第三方,即国际组织平台,架起了援助方、受援方合作的桥梁,实现了援助治理的资源优化与整合,提高了援助效率和有效性,并促进了中国通过对外援助治理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进程。研究"双轨制+"结构将既有利于提高中国对外援助的宏观规划和管理能力,也为理解发展援助有效性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农转居"社区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治理重点和难点,也是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根据"政府—社会—市场"三元论模型,"农转居"社区可以划分为"政府—社会互动型""政府—市场互动型""社会—市场互动型"和"政府—社会—市场三元混合型"四种类型。通过四种类型对应案例的阐释和比较可以看到,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视角下,评判"农转居"社区治理成效的标准,应该更加注重社区的功能维度,即社区治理的总体安排是否与社区内在需求相契合,从而为社区善治的实现提供解决之道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