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中国加入WTO后 ,教育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 ,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数字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教育必须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要树立为每一个人服务的意识 ,为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人创造均衡的受教育的条件。应该全面理解“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 ,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 ,更应该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而教师的全面发展既是教师自身的需要 ,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 ,教育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 ;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以…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  相似文献   

3.
许建良 《前沿》2003,(4):64-68
在国际化进程中,虽存在诸多的机遇,但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将是主流.要在竞争中取胜,提高国力是唯一出路;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开发;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能否出人才,关键在体制的保证和观念的支持.目前的教育模式是用同一的统考标准来衡量学生,只有争第一,才能进大学成为人才.这是基于外在需要的"第一"的教育模式,难能与学生的内在素质特性适切结合,造成一部分人才的流失.教育的对象是自成系统的人,所以应该根据人的特性来施行切合其素质特性的具体教育,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人才,这是"唯一"的教育模式,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这一教育模式的确立在于整个社会价值标准、观念等的根本性改变,在于科学教育体制的确立,在原有体制下的任何实验只能是一种美好设想,不可能结出理想的果实.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研究,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长远目标已基本明晰,但今后5至10年的阶段性使命仍有待明确。中国社会创业教育的总体环境良好,中国民众创业热情高涨,但身处其中的中国高校贡献度很低,高校为中小创业者服务能力很弱,绝大部分教师尚不具备指导创业者开展创业的"真才实学",这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症结。因此,应当把"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能力"作为现阶段使命。全体教师创业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是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高校应在调整教师创业教育价值观的同时,积极调整学生的创业观和学习观。使教师理解每个人都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出力,使学生理解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可以创业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队伍的水平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水平,并且影响着现在和未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核心是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实现民  相似文献   

6.
刘金花 《前沿》2004,(12):118-119
教师 ,是一种职业 ,每个教师都要走职业化的道路 ,恪守职业道德。但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太家长化 ,事无巨细地替学生想到、嘱咐到 ,嗦地让学生无法忍受 ;有的教师与学生太朋友化 ,嘻嘻哈哈 ,称兄道弟 ,没有一点界限 ,没有一点原则 ,结果出现令无用 ,禁不止 ;有的教师对待学生太严厉 ,张口则骂 ,动手则打 ,搞得同学们又恨又怕 ,无法沟通 ,形同路人 ;有的教师甚至与学生有了感情上的纠葛 ,异性学生间的争宠使教师不知如何是好 ,弄得苦不堪言……所以 ,作为职业人 ,不仅要具有职业技能 ,还要拥有高尚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教师的职业是需…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新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公安高级人才应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掌握现代公安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开拓精神和警务创新能力。为此,公安院校要培养和造就这样的现代警察,必须积极开展创造教育(Creative—Education)。 一、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 旨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教育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事物,鉴于其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对它的理解还不尽一致。如从创造学角度,有人认为创造教育是把创造学揭示的有关“创造”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现代教育;从人才学角度,有人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教育;从教育学角度,有人认为创造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创造发明打基础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心理学角度,有人则认为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伯曼教授研究表明:大多数新教师不适合教学工作,不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或教学方法,而是无法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在和学生每天的“斗争”中,新教师很快就感到身心疲惫。实践证明,要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生机勃勃、充满个性和人文之美的劳动,首先是教师要有人文精神;要使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是教师的灵魂要站在高处,所谓山高人为峰,魂在人才在。教育应当是什么?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和有识之士都有自己的“语录”。孔子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  相似文献   

9.
教学不同于茶余饭后的讲故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讲课的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清楚。教师讲课时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使人疲于理解,教学效果就要受到影响。不能滥用高音和强音。有的教师整堂都是高八度和惊叹号,声嘶力竭,满头大汗,学生则替他吃力,笑他无能。相比之下,有的教师用低音、中音讲课,慢慢地道来,缓缓地诉说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叙事说理犹如涓涓清泉在碎石上轻轻流淌,学生唯恐把老师的声音滑了过去,听得更加聚精会神。课堂语言速度的快慢、音量高低,都要伟据内容不同而随时调节,不断变化。务使声音强弱起…  相似文献   

10.
培养中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却不容人乐观。许多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学基本无专职的心理教师,更无心理学课程。在这一点上,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我们学校的教师在平时虽然常常教导学生,要注意培养心理素质,可是苦口婆心,舌燥口干,效果甚微。考试焦虑、孤独、多动症、学习障碍等一连串心理问题依然存在。那么,到底该怎样来操作这项教育工程?我们的教师心中仍存困惑。在此,就让我们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开始探讨。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当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的天地,有利于学生发散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他们把分散的思维进行集中,感悟出道理,达到情感的内化和思想的升华。如在上《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这一课时,设计了“续写故事”这么一个教学环节:“小琴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回到了学校,后来,她……”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小琴今后的人生道路。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愤学习,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的说她后来当了一名大律师,专门帮助那些跟…  相似文献   

12.
英才教育遭遇的种种尴尬和无奈,折射出国人在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和误区。无论是社会英才教育还是普通大众教育,都应确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理念:在充分尊重个人需要、注重发掘个人潜力的基础上,寻求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的交汇点,努力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培养德才兼备之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德"、"才"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或掩盖。要特别强调不能用"德"剪裁"才",更不能把学生的心理缺陷问题与道德品质问题混为一谈;把情商培养放在与智力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使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找到与自己的才智发展和潜能开掘相适应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但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应试教育”给学生、教师、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应试教育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必须实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肖扬 《中国妇运》2001,(9):45-46
日本将“全球化”定义为:人才、资金、信息、物资的国际化。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日本教育界迅速做出反应,确定了国际化的教育方针。善于审时度势的日本教育家认为: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女性人才将在未来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以培养贤妻良母为主旨的日本女子教育也顺应时势的变化,开始把培养“国际人”、培养学生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作为女校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的421所女子大学和655所女子高等中学普遍采取了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策略。 国际理解教育 与日本国际化教育方针相配…  相似文献   

15.
左惟 《群众》2022,(1):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高校院(系)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切实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传统刑法课程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线,把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被动接受作为教与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法学教育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高要求的需求。刑法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更要突出法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教学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学观念创新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为此,我们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学习班、读书活动和教师素质再提高工程等途径,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专题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教育的以下观念。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树立起“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主要内容有: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把启发的重点放在求异上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但应把重点放在求异思维_匕。学习需要创造性,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就是寻找一题多解,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与理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二、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质疑上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要比光听教师讲述在记忆上的效果高得多,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必须善于质疑。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是在理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新趋势.在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承担应有的时代使命,保证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要感情先行,变革学校文化;教师要强德富智,提升教学质量;学生要笃行不懈,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