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理解教育视域下,民族高校学业弱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遭受了对多元文化差异的误解而处于不利学业发展处境,这些误解主要来自于学校文化与学生文化间的文化距离、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偏见以及学生自身文化认同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文化敏感性是多元文化环境下教师的必备素质,其内涵主要是指对教学对象文化差异的认知理解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文化教学。民族学生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意味着民族地区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敏感性才能正确认知、理解和评估民族学生,并对民族学生采取合理的文化教学方式,而在现有教师上岗培训中,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文化敏感性培养几乎没有。因此,民族地区教师的上岗培训必须从教师文化角色理解、民族文化认知、文化教学技能提高和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民族文化中出现的同化与排斥现象,在民族传统与文化迅速瓦解、失散和消亡的现状下,本文分析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与我国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一致性,并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宽容、尊重、理解与平等等)对各民族学校文化教育的启示——各族人民要有文化平等与文化差异意识、开设各民族文化课程、由教学范式走向学习范式等,从而为追求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复兴与繁荣,实现民族文化政策上的“双百方针”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斯琴 《前沿》2013,(13):170-171,174
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矛盾的.相反,发展人与发展文化是互动的过程.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传统理解就是教书育人,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不但教书育人,而且还文化育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纳入民族文化,消解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学校与社会文化部门需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运动应运而生。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文化浸染过程,它强调既培养自我意识,又要增强对"他文化"的敏感和深刻认知,形成多元文化综合分析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课堂,要尊重和弘扬各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营造相互配合、协作学习的友好氛围,完善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和教育策略,这是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要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质,大学校园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三提高”的落脚点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项工作,就要深入研究“三提高”的关系。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大学校园的文化品位是提高的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导力量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才能使学生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要发挥学校整体环境的育人作用,有教师群体还有管理、服务、学生群体,因为在学校的大环境中文化…  相似文献   

7.
苏媛媛 《前沿》2014,(11):139-141
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不断变化的人的思想和现实问题,内蒙古的民族团结教育必须在思路、内容、形式、手段上不断创新发展。要用“四个认同”为内蒙古的民族团结教育增添新的内容;要以“文化理解”为思路创新内蒙古民族团结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要把握和拓展网络这一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途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这一术语在西方20世纪20年代已然出现,而多元文化教育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大致历经三个阶段,即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四川民族教育具有如下启示: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尊重民族文化,实施多元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文化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在对外开放的时期,多元文化激荡明显,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巨大,开展以文化为主导的开放德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既需要科学的解释,也需要人文的理解。前者是对比较教育中的事实现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寻,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后者是研究与文化的价值观念相关联的教育民族性,对各国教育文化的差异性作阐释性理解,理解的目的在于把握它们的"意义"。理解的类型有诠释性理解、直接观察理解、拟情似的再体验理解等。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历史研究部分既有解释,也有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来总体设计的,采取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方法,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激发行为的道德动机,以达到训练学生道德能力的目的。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  相似文献   

12.
林雅 《前沿》2012,(20):124-126
多元文化教育现已演变为世界教育的价值取向,它被认为是“包含民族研究、多民族教育和反种族主义教育的意义广泛的概念”.在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允许并保障各种文化共同平等的发展,这一措施丰富了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们有必要采用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本文拟从美国多元文教育的发展和具体政策入手,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建构主义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要求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体现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灵活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要求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要求在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中树立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思想,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的教师观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准确找到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素质的综合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要求在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体现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专门培养学生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培育“四有”新人,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向学生进行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适逢教师节来临之际,笔者就这个常谈常新的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从学校是教育的阵地、是培养人的场所这个意义上说,校内处处是课堂,工作人员人人是教师,这是对教师含义的大范围的理解。所以,在学校工作中,总是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学校上上下下形成一个培育“四有”新人的好环境,不能单纯认为培育人才仅仅是哪一部分人或哪几个部门的事。但是,在学校教育中…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多元价值载体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将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价值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相统一,才能增强学生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相融合,以此为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二课堂”、网络及宿舍等多元价值载体赋予易于认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作为决定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主位因素,对于民族发展、个体文化行为和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在简要阐述文化认同危机及其表现的基础上,主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有求文化传承体系、重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媒体舆论导向几个方面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文化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民主化是近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教育民主的重要性也日渐得以加强,但教育民主化视角下的农村教育仍然落后.国家应加大政策、资金时农村教育的扶持;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更新传统教学方式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过去未有的矛盾和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侵犯大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可见高等教育法治化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确立高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理性化配置的制度,进一步理顺并明确教育事业的基本主体--高校、教师、学生三者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对于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调动高校办学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保证教育秩序的稳定,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教育质量提升需着力于发展方式的转变。贵州民族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结构、技术、制度三条路径实施,以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民族教育质量为目的,完善民族教育体系结构;以"丰富民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民族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为中心",变革民族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民族教师的培养方式;以"‘双百工程’和‘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为重点,不断创新民族教育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有些跟不上趟.目前,社会道德风尚并不理想,一些青少年道德水准偏低.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被捧着护着、娇生惯养;在学校,一头扎在学习上,许多中小学校只重文化教学,不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更有的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对学生影响不好.即使学校设有政治教育课,也大都流于形式,只讲些空洞的政治口号,搞一些冗长难记的条条框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