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间的尊重、交流、对话与理解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全球化背景下<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的运作原理和实际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其"开发、创新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产业化促进民族现代化,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良性互动"的特色发展道路.并指出这种发展模式适应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既要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的要求,对其他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断传递的创造性成就、目标与观念。民族教育的形式多样性、内容再生性与功能规范性等特征显示出民族教育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从自发到自觉的文化认识过程。文化共生下的"民族教育"内涵不应是人们狭义认识的"少数民族的教育",而应是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理性反思,汲取各民族文明成就,实现自身文化重构与提升,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邱仁富 《桂海论丛》2008,24(1):83-86
民族影视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文化的题中要义。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文化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影视文化的优势,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精神动力;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影视文化发展,规范影视文化市场准入,营造良好气氛引导民族影视文化参与东南亚影视文化交流与互动;积极整合非政府组织的资源,推进民族影视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茜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47-153
在对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现状的个案调查基础上 ,发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停留在浅层面 ,学校课程尚未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渠道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不力 ,致使学生对民族文化疏于了解。就此认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应从观念层、政策层面、支持系统及实践层面等方面进行 ,以推进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今日,全球化已成为无远弗届的力量,可以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将走向何方?民族国家如何确保文化主权?如何进行民族文化建设?如何应对全球化?是一些亟待明确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认识,是决定我们能否成功地融入全球化的基本前提。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它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开设.然而,在面对当今国际市场化发展趋势和中国职业化教育的走向.它的人文教育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承的任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位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三个角度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注重文理交融的双重视野、跨时空的历史对话和引导与交流双向互动的教学实施方略,从而树立"大语文"意识和担当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冰岛的一阵风,吹起地中海的波浪,卷到菲律宾的暖流,然后鼓起琉球到中国的船帆"。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通过产业大分工,将每一人、一村、一地,与世界高度关联。民族团结的内生动力在于相互间的离不开,共同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和前提。云南始终坚持把共同发展、共享成果作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与区域内各民族协调发展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参与市场经济和产业分工的程度和能力,形成利益关系的高度关联性,使个人、企业、地方都能参与经济发展、创新产业模式并从中获益,民族团结便具有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莫光辉 《桂海论丛》2007,23(3):16-19
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的美好前景和理想追求,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的特质外化,文化和谐构成了民族地区和谐的支点显现。文章以广西为例,试从历史的进程、发展的视角、和谐的维度等观照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潜质内核。并从文化和谐的视阈探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高校几乎全部成立于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存在办学时间不长、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等特点,从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的学科优势上看,同内地高校差距甚大,不可同日而语。但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发掘和弘扬所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地区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特殊使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发掘和弘扬所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地区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特殊使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倡导充分发挥多元民族文化特性,特别是民族高校所处民族地区的典型性民族文化的特性,将之有效应用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中,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创新学生管理教育方式都是值得探索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对武陵民族地区其中的一块区域——湖北省恩施州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展开了深入分析。恩施州目前开展了部分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地方政府对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一定的宏观引导,但是当地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力量出现了一定错位,当地民众对生态文化及生态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及其参与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要纵深推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从学术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研究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三是要加快知识转型,加强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并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的执行力。四是培育生态村民,建设和谐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陈玉峰 《前沿》2010,(16):171-17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文化的全球化也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全球化趋势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即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全球化趋势下,我们应正确认识文化的全球化和文化的世界性、民族性。在全球化趋势下,要发展民族文化,就要提高民族经济、政治实力,就要求同存异,进行文明对话与交流,就要超越、发展和创新,就要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彰显"文化软实力",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特质,通过跨文化互动,自信地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是当下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关键。《云上太阳》突破了以往少数民族电影"启蒙与拯救"的传统模式,运用原生态记录手法,完成了民族身份的自我建构与确认,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存和诗意对话。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文化旅游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毅 《湖湘论坛》2004,17(4):81-82
民族文化旅游正在成为民族地区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除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他们有本民族的文化,可以很好的开发成旅游产品加以利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以展示、宣传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性互动。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当前要把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作为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并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来振兴民族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是契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确立的如何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和支持乡村个体建构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诉求。在正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学校发展定位模糊、教师主体效能不高和家校合作力度不足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回归教育原点、聚集教育内涵,营造教师文化、唤起教师自觉,优化课程资源、凝聚文化力量,立足主体对话、协同家校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所依赖的生态环境逐渐失衡。本文在阐述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结合贵州省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地调查,分析其现状、问题和原因,探讨了如何优化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问题,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要注意保持其平衡。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摆脱贫困的必要条件,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大计.民族地区要把教育事业作为事关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事业束发展,把国家的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把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东部地区积极加大支援的力度.民族地区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甚至走上生产线,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问题,并将文化上升到"软实力"的高度,足见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灵魂,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文化自觉缺失是制约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症结所在;提高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加强文化引领、推进文化共生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