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红梅 《传承》2008,(6):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经伟 《思想战线》2012,38(4):96-103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及生存智慧。张尚仁先生《道家哲学》,深入阐释了道家哲学范畴体系及道家和道教中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谐宽容等中华文化精髓,揭示了其对重构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理论的时代价值。这是中华文化传统及其哲学的反思与重构,对于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的自身特性,自觉把握民族复兴的精神品格,"觉解""中国性",并在批判现代性缺失中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建构和谐中国及和谐哲学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袁梅 《求索》2010,(6):125-127
"天人"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的核心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智慧。儒家的"天人合德"、"天人同构",道家"天人同源"、"道法自然"以及佛家的"依正不二"思想是中国天人思想的精辟表达。与西方"二元对立"思维下的人天分离思想相对照,中国哲学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同构合一。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这种思想将普遍被世界重新认识和发掘,扭转当代生态环境危机,必须在整体上放弃西方"二元对立"的生态范式,确立以东方传统为原则的伦理文化指向。倡导中国哲学传统,寻求现代性转换和整合,为当代生态伦理育成提供精神滋养,应成为当代人的文化自觉与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5.
张波 《青年论坛》2014,(2):52-55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深刻的内涵也涉及到了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家族”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自然聚合,凝聚起一个“同姓人”的组织群体.传统家族传统中的家规伦理精神,所涉及的不仅是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族文化能让青少年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它所强调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述为"天人关系",其本质是"天人合一"。从"天人合一"的总体原则出发,中国哲学特别倡导系统有机的思维方式,倡导厚德载物的人生智慧,倡导与自然和睦相处、"重德、利用、厚生"的实践情怀。放眼于人类未来的文明,我们必须在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从而促进文化与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傅鹤鸣 《求索》2005,(11):50-53
传统中国社会为一身份社会、伦理社会、乡土社会、家国同构社会,这大抵为学界所公认首肯。在此种特质的社会中,具备不同于西法意义的礼法文化当属自然。礼法文化表征为无讼,重调解、轻判决,礼法相融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的养成全赖于传统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一多相融”本体论哲学思维。从传统中国社会之特质、传统中国法之表征及本体论之证明三个方面透视传统中国法文化便是本文致思对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玲 《前沿》2008,(6):179-18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理想、道家的天道自然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其意蕴得以重新阐扬。  相似文献   

9.
李杰 《人民论坛》2012,(23):202-203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髓中有着"天人合一"的倾向,即主客体不分,继而强调人的思想对身体的驾驭,因而中国历来的哲学范式都是身体哲学;与西方的"意识哲学"相比,处于非常态地位的身体哲学,则呈现着中国哲学传统中不多见的变式。弘扬中国传统哲学,固己更要外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扬弃是革命性的。它变革了中国以伦理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否定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重农抑商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冲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习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在否定和批判传统政治思想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其民主性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思想,在继承中国传统科技教育思想的同时,也使中国传统科技教育思想具有了当代价值。这几方面关系深刻变化的实现,归根到底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教育以儒家仁学为核心,以"求善"为天职,以至真的道理即为至善的准则,这种教育哲学缺乏"求真"的价值和理性思辨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虽然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经世致用"、"兼治天下"的政治品格,但是"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构成了传统教育文化基本框架,抑制了近代自然科学和实证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五四"运动给东方中国带来了"科学"强音,中国的教育哲学也因此面临着现代化转型。追求现代,重视传统,在两种传统和两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形成现时代的教育理念,这将是中国教育哲学的现代理路。  相似文献   

12.
"厚生"思想强调重民养心、以人为本,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人、自然、社会以及自我之间的融通,不断反思、调整生命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在理性与感性相互平衡中探寻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应将"厚生"思想运用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其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人文思想之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和谐"。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做具体化分析和民族化阐释。不和而和,"和为贵"的思想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可以说就是一个"和"字。早在《尚书》中就提出:"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和谐论命题。孔子则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从而明确提出"和为贵"的思想。道家同样强调一个"和"字。老子讲"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  相似文献   

14.
保守、落后和进取、开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二重品格,好像是一个"悖论",但是这是事实,是由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矛盾以及封建的经济、政治特征决定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二重品格",认真研究、反思保守、落后的真正病根,大力弘扬开放进取之品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尚仁 《思想战线》2013,39(1):79-83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于"道"文化中,中国因"道"文化维系中华民族而成为是世界上惟一延续5000年的国家。"道"文化贯通于中华文化的百家之中,又是民众的普遍意识。"道"文化的基础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本原,具有惟一、无限、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精神、信息等多重本质属性。"道"的哲学早已发出人类生存存在深沉危机的预警,这一危机深藏于人的自然本性与人为生存而"人为"的内在矛盾之中。这一矛盾的发展,使人类历史呈现"失道"过程,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导致不可往回的灾难。"道"文化就是要人类正视生存危机,为人类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文化,使之走向世界,是拯救人类摆脱危机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真正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和哲学成果的结晶,它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光辉灿烂,特别是中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陈国平 《理论月刊》2005,(8):120-122
与西方传统音乐相比,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和”的精神、“虚”的意境和线的形态的美学特征,即体现出中和之美、无言之美和行云之美。本文从儒家伦理准则、道家哲学观念和汉字笔墨趣味等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系统的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以其开放性的品质给当代教育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以"自然无为"为本,崇尚返璞归真,其鲜明的自然主义哲学将"道"作为万物之本。"道通为一",认为人和自然万物是平等共生的,对于克服"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很有裨益;"人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助于缓解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紧张冲突关系;"守真节欲"的思想有助于克制自身贪欲私心,养成勤俭节约、绿色生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李宝玉 《求索》2008,(6):57-59
《易经》阴阳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宗旨在于阐释宇宙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易经》阴阳学说及整个和谐理论体系与我国传统哲学相一致而日趋完备和臻密,并逐步积淀为一种思维定势。《易经》倾向以儒家为主流,兼融道家、阴阳家,其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我国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当然《易经》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结果在先民的心理底层沉积了一种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感情和审美情趣,这是《易经》阴阳学说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