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工作或生活中只要谈到剪辑大家都会联想到蒙太奇,把剪辑和蒙太奇混为一谈不能区分剪辑和蒙太奇的概念,从而产生误区。因此,本文通过对剪辑与蒙太奇概念的梳理,进而从技术角度和艺术角度对剪辑与蒙太奇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深入阐述。从而使读者区分剪辑和蒙太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实剪辑只是蒙太奇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代表蒙太奇。就剪辑而言,蒙太奇也不是剪辑的全部内容,但蒙太奇却也是剪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并不只是简单的将镜头连接在一起,蒙太奇效果的生产还需要依赖剪辑才能完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部影片,优秀的剪辑师能使影片表现生动,拙劣的剪辑会使影片乏味。  相似文献   

2.
人的认识受环境影响,这一点恐怕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会承认,并且十分强调。但是,环境的结构怎样?环境对认识的影响又何以可能?对这些问题,许多人却缺乏深入的探讨,这就不能不使他们对环境影响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感性的水平上。特别是随着当今世界环境的迅速发展,需要对这一问题重新加以认识。鉴于这种考虑,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管理问题时,人性假设是个必谈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在管理学中还是在管理心理学中,都有对人性假设理论全面、深入的阐释与分析。从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人性假设理论也决定并渗透在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无论对管理问题的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经常挂在嘴边。由于二者均以管理活动中的人作为关注的焦点,它们便有了这种领域的共同性。但我们在理解使用这些词汇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思维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公共行政的理解是一种从政府角度的理解,其主旨是以官僚为中心,二分法和三个途径说是这一理解的代表性观点。随着新公共管理和治理的出现,这种传统的理解已经不足以对公共行政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解释。公共行政生态的变化需要一种新的理解,即超越政府,从政府与社会组织共治的角度去加以理解,以期对公共行政有一种更全面的解释,并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学界分别用"课程系统"和"教材"这两个理解对象区分"课程理解"的广狭义虽简单明了,但这种区分稍显粗糙。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些混用现象和弊病都与之有关,说明人们对这一概念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广狭义背后的理路没有理清。"课程理解"是教育学科领域的基础性概念,是研课程、讲课程及学课程绕不开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其作精细分析。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在哲学原理上,广义"课程理解"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课程;狭义"课程理解"从教学认识的角度达到课程理解。在理解的方式机制上,广义"课程理解"运用的是抽象(经验入)及演绎(先验入)思维,产出课程的概念以及课程观;狭义"课程理解"运用的是理解—解释思维,产出课程文本语言的意义及认知模式。在理解取向方面,广义"课程理解"的取向侧重价值层面;狭义"课程理解"的取向侧重主客观层面。在理解的影响因素方面,广义"课程理解"主要集中在理解主体、学科理论、国家意识形态及实践问题等;狭义"课程理解"主要集中在理解主体、解读方式及文本载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作为经济学大师,马克思和科斯对企业的起源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产生的前提、企业产生和成本的关系、企业的边界、企业的性质等问题的论述,却共同证明了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且是特定经济制度下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艺术终结"是黑格尔从其思想体系中演绎的重要结论,丹托立足于当代艺术迥异于传统的现状,对其进行重要的发挥,在中国学界的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中国学者对这一理论的热烈讨论中透露出对之理解、阐发以及评价的多重偏差和错位,这种尴尬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同西方异质的历史时间观,表现了中国传统循环观基础上的"艺术不死"与西方进化论前提下的"艺术终结"之间的对抗.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济学大师,马克思和科斯对企业的起源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产生的前提、企业产生和成本的关系、企业的边界、企业的性质等问题的论述,却共同证明了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且是特定经济制度下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现代艺术论战”,是中国美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徐复观和刘国松对现代艺术的态度、艺术的本质及艺术创新的方式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他们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术在绘画中的地位,绘画的功能,庄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及中国画现代化的路向等方面实有着诸多的精神共鸣,对这两个世代在社会转型期的美学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画的现代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规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这意味着,既可以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理解个体行为,也可以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规范。这两种思路容易在一个问题发生分歧,即,是将社会规范仅仅理解为一种行为常规性,还是将它理解为一种对个体行为的外在约束?文章试图从实体与事实的区分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试图通过考察社会实体的本体论地位与创造结构,来探究社会规范的产生机制,或者说,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行为常规是如何被实体化的。  相似文献   

11.
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以及尧斯的解释学美学是在"理解"(understanding)的共同主题下展开的,他们将传统哲学美学中的知性概念从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发展为替代理性的新主题。但三者对审美理解的不同解释使得这一语词经过了从"技"到"道"的转变,凸现了其作为"存在"的非理性、主题性以及通往语言的过渡性特征,解释学美学的现代性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12.
备课卡片     
如何理解心理承受力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心理承受力:一是狭义的角度,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心理承受力与先天的神经特征有关。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耐受性大小、强弱,以及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性是不同的。有的人耐性高、兴奋和抑制平衡,他们能够承受较大的刺激,心理承受力就强;反之则心理承受力弱。二是从广义的角度,心理承受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挫折、对苦难等非自我性环境信息的处理理性程度。因为,人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向性的,即人总有自我肯定的倾向,总是自然地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如果事物不以自己的标准来发展,就…  相似文献   

13.
黎晟 《求索》2010,(7):201-203
一般来说,宋代艺术是中国传统写实的顶峰之作,其后由于文人士大夫艺术的兴起,"论画以形似,渐于儿童邻"的观念压制了中国艺术的写实风格。二十世纪上半叶,受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现代写实风格艺术得以复兴。此后,写实主义艺术迅猛发展,并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几成中国艺术的唯一面貌。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上半叶写实主义艺术是建立在西画写实透视、光影与解剖等理论之上,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在精神气质上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的艺术家与文学家、政治家们合力,以一种他们认为对艺术与社会更为有益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中国艺术,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14.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15.
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考的重要议题,也是俄国民粹派活动家始终探寻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均认为俄国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但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俄国农村公社将走向解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构成二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因此,需要辩证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态度并以此作为理解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发展与实践的理论原点。  相似文献   

16.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17.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18.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19.
一、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一是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往往把企业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文体活动或者一般性的亲情、教育,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到企业文化是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和行为规范这一深刻内涵和本质。这种观念存在着对企业文化理解程度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二是规范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这方面,尽管也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和闭合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文化建设。三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  相似文献   

20.
段秀娟 《传承》2009,(10):80-81
孔子对于不同弟子所问的同一问题总是有不同的回答,而且孔子对于不同弟子的褒贬态度存在差别,孔子与弟子之间以及诸弟子之间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分歧。尽管存在着分歧,但他们对于儒学精髓"仁、义、礼、智、性"的理解与认识却是相通的、一以贯之的,孔子开创的儒学是孔门弟子儒学思想的发端和源泉,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正是反映了他们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和而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