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0,(35):192-193
随着公众权利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公益诉讼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当传统的行政诉讼并不能满足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时,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行政公益诉讼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借鉴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与法制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权利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公益诉讼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囿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以及受案范围的规定,大量的公益诉讼案件被法院拒于门外。本文从重新界定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以及扩大受案范围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胡惠芳 《法制与社会》2011,(21):165-166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保护环境利益——这一社会公共利益,成为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环境公益诉讼在近几年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困扰了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公众性事件日益增加的现状使公益诉讼备受关注.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公益诉讼体系,尤其是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缺失,使得民事公益维权步履维艰.本文从公益诉讼的发展出发,对比世界各国经验,结合我国诉讼体制,为我国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位与公益诉讼受关注的现实程度极不相称,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研究的分歧与对实务运行的担忧,因此,以整体公益诉讼理念为指导,打破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等部门视域的局限,适应公众迫切期望公益诉讼制度迅速建立的“民心所向”,积极探索统一公益诉讼实务运作路径,构建私权对公权制约的涵盖各类公益诉讼内容的综合公益诉讼制度,允许不特定的合法主体依据法律规定,以自己名义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维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公益诉讼制度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
别涛 《法学评论》2013,(1):101-106
环境公益诉讼对于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维护公共环境利益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进。本文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必要性,回顾了地方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效果,并依据2012年8月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环境保护法修改草案,集中讨论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渊源、适用范围,着重探讨了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益诉讼可以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公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应以《宪法》、《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为依据,通过确定诉讼原告、环境公益,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作适当修订,并结合一些相关诉讼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因缺乏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将直接影响其立法目的的实现和公众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李扬勇 《河北法学》2007,25(4):145-148
环境公益诉讼可以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公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应以《宪法》、《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为依据,通过确定诉讼原告、环境公益,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作适当修订,并结合一些相关诉讼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因缺乏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将直接影响其立法目的的实现和公众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法律学科逐渐完善的结果。文章从公益诉讼的概念入手,重点分析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问题,以便完善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事公益诉讼是今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广泛关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随着我国社会和法制的发展,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当前我国诉讼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入手论述了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意义,并且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1.
自立案制改革实施以来,立案登记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案难仍然困扰诉讼实践,表现为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占比不高、环境公益诉讼总量占比较低、法院对环境公益诉讼并非起诉就受理仍需进行实质审查。其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限制严格、缺乏对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激励以及部分地方势力因素的干扰。可以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标准的改造、扩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范围、合理设置立案标准、构建起诉激励机制并加强公众环境资源保护的法治意识,从而探寻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的纾解进路。  相似文献   

12.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设计与实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公益诉讼的话题高频率出现,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性.在当前民事公益诉讼已经在实践中初见端倪之际,法学界不少学者已经在肯定民事公益诉讼价值的同时,逐渐从概念性的研究深入到具体制度的构建中来.对于民事公益诉讼创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民事公益诉讼的创建构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被明确写进民事诉讼法,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文章旨在对照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系列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新型诉讼的出现,民事公益诉讼也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规定。本文从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必要性、须克服的障碍以及具体程序的构建四个方面对民事公益诉讼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我国尽快建立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陈冬玲 《中国司法》2012,(12):103-104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被很多学者称为开中国"公益诉讼"之先河。新民诉法于2012年8月31日生效,我国的公益诉讼将名正言顺地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公益诉讼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法,是由市民提出的。公益诉讼实际上是针对私诉来说的。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把法律划分为公诉和私诉。公益诉讼是包含在公诉中,但公益诉  相似文献   

16.
法官引领下的印度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主导是印度公益诉讼的最显著特征。印度法官在建立公益诉讼的过程中,突破了起诉资格的限制,确立了令状申请书、书信管辖权等制度,组织律师、学者、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加入到维护公众特别是社会贫弱者的运动中来,让司法的独立与公正性触及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弱者,同时在世界公益诉讼制度发展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我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如公益诉讼、环境诉讼等涉及公众利益的诉讼。然而,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类诉讼大多以起诉被驳回甚至不予受理而告终,致使无数小额权利被侵害,公益案件日渐增多,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被侵害却无人顾及等,其根源就在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是指特定的组织和个人有权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18.
李雨  单海晶  周佳 《法制与社会》2011,(36):133-133
本文由渤海湾溢油事故所引发的有关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过程中的最大的问题是诉讼原告资格确立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原告资格确立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也将有助于唤醒公众对社会环境公益的保护意识并使其参与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任何点滴进步都应该受到肯定,从立法层面承认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无疑能够推动公益诉讼开启破冰之旅。从法律层面确立公益诉讼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培育普通公众的公民意识。相较于以调整个人之间利害冲突为主的民事诉讼,公益诉讼不仅具有纠纷解决、公共利益维护、不当行为纠正等功能,还具有形成社会公共政策、创设或扩展权利、制约公权等特殊功能。可以说,通过民诉法“变法”,  相似文献   

20.
公益诉讼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诉讼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矛盾逐渐凸现,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一个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