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举证责任倒置是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中的重要问题,是哲学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理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最高法院于1992年《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七十四条对此作出了初步的规定。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则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一、举证责任倒置的含义和确定理由。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主张不由其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而是由欲否定此主张的对方当…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举证责任倒置普遍适用于民事诉讼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而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否存在举证责任倒置,在理论界争论不一。本文明确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证据规则适用中,实际上存在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情形。笔者在论证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举证责任倒置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在刑事诉讼中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制,即采取法定主义,由立法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并予以规范适用。  相似文献   

3.
论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证责任倒置是举证责任中的一种表现形态,其普遍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在刑事诉讼中虽然也有所存在,但应用的范围及其比例较小,笔者认为应适当扩大并正确适用之。  相似文献   

4.
如何确定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标准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有关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理论学说对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均具有借鉴意义 ,参照相关学说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 ,并通过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细化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 ,有利于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有利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公正与效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存在问题是在理论界争论不一。笔者持肯定的态度,并说明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举证责任倒置为在公诉案中的适用提出了必不可少的限制——法定主义原则。与此同时,笔者从检察工作本身入手,对举证责任倒置在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适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下统称《海诉法》)是我国海事法院审理海商事案程序上的法律 ,审理海商事案件是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诉讼原则 .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一些处于弱势的作为受害人的海事诉讼当事人带来不利 ,妨碍司法公正 ,制约了经济发展。2 0 0 2年 4月 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公关《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最明显之处是举证责任分配的倒置规则和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使我国民事审判工作更接近法治社会的特征 ,但未规定审理海商事案对证据可适用或参照适用。为此 ,笔者建议在几种海商事案件审理中实行举证倒置 ,以实现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民事举证责任分担规则是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 ,被中外诉讼理论认为是“民事诉讼的脊梁”。该规则是指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 ,它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争议事实真伪不明时 ,由何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由于我国民诉法对此规定得过于简略 ,加之相关学说又混乱不清 ,导致审判实践中无所适从。为此 ,在剖析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担规则存在的缺憾的基础上 ,提出重构该规则的新设想和运作该规则的基本思路则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由于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问题规定得过于原则,因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对它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探索,有助于正确理解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明举证责任含义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和DSU中的举证责任,进而对两者从“谁主张,谁举证”、“违反申诉与非违反申诉”、“法院查证与当事人举证”三个连接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正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劳动争议中也不能例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法,对于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原则上"谁主张谁举证",但特殊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那么,在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中,用工单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举证责任?是否也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处理好劳务派遣用工  相似文献   

11.
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是结果责任,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关于缺席判决案件的审理和证据采信上存在立法漏洞和矛盾.立法应当规定当事人举证的时间效力和地域效力,并处理好缺席判决与举证行为效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举证责任作为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如何运用证据证明自己所主张的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切入点和前沿问题.它影响和贯穿着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关系着诉讼活动的起动和结局,以及我们诉讼目的的实现.因此,法律对举证责任的设定和配置直接影响着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司法审判机关的职能.本文把举证责任的理论问题,放到具体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去进行比较研究,以求找出举证责任在不同性质诉讼活动中的共性和特性并结合司法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现行法律在举证责任方面的规定之不足,提出笔者的立法建议与思考,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举证责任制度和促进司法审判方式改革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第64条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是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中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恰逢外国举证责任理论的引进。外国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悄然引发了举证责任解释方法的摇摆不定,直接导致司法实践的迷惑。理论的产生有其本土起源,举证责任作为民事诉讼的脊梁,这种先天特性,决定了其解释方法首先要从中国本土出发,从中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背景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举证责任作为民事诉讼的核心,在案件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举证责任主体的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举证责任转换制度等对当事人双方的实体权利产生重大影响。法官在审理裁判案件时,要充分考虑客观现实,依据公平理念,借助经验法则,将举证责任在诉讼当事人之间进行合理、适当的分配,实现最利于发现案件实体真实的价值追求和法的正义的最高理念。  相似文献   

15.
对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内容的理解,学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分歧.有的学者对该条所列出的八类侵权诉讼案件,都认为是举证责任倒置的案件.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在此根据法理和自己的体会提出一些见解与学者们商榷.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正确贯彻和准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原则,才能坚决捍卫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价值,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从而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举证责任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我国 ,行政诉讼脱胎于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原、被告的举证责任分配上  相似文献   

17.
源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在行政法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公法制度,然而我国行政法对此却缺少关注,尤其是行政法上因不当得利发生纠纷进入诉讼后的举证责任问题。由于行政法上不当得利制度的特殊性,行政法上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应适用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责任原则并援用民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该制度有悖,临床医学科学且缺乏法律依据,随着患方举证能力的显著提高,建议借鉴"妨碍证明"制度,立法上保障患方举证权利及完善医疗证据保全制度,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侵权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确保司法结果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19.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事诉讼中纷纭复杂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都渊源于罗马法,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与发展。从古罗马法直到今天,实际上只有两条分配原则:一、原告作为主张的肯定者,负有举证责任,被告作为主张的否定者,不负举证责任;二、原告作为主张的肯定者,不负举证责任,被告作为主张的否定者,负有举证责任。两条原则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诉讼领域。  相似文献   

20.
票据变造是票据流通中纠纷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票据法》第14条对票据的变造作了比较初浅的规定,对于现实操作中的诸多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在票据被变造后,票据的法律效力及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如何确定,责任如何承担存在司法操作上的争议,不利于纠纷的合法解决和当事人责利的确定。本文从界定票据变造的内涵出发,对该行为中当事人的权利及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