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人民为本"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与唯物史观相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人民为本"价值观是我党新时期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是对人、事物的观点、态度、看法,是决定人的言论、行为的深层观念,是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邓小平伦理价值观既是邓小平伦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发展价值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立足国内外现状,深化了发展的价值,创新了发展价值观。"不争论"、"大胆闯"及战略创新等内容赋予了邓小平发展价值观具有创新性特点,使邓小平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习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魏凤荣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作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总是有着确定的社会历史内容。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甚至同一阶级中不同的人们,人生价值观都是不同的。邓小平“一...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利益、需要和行为取向的认识,它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实践活动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是否正确与理解程度。领导干部价值观是领导干部对自身利益、需要和行为取向的认识,它反映了领导干部对领导实践活动的认识是否正确与理解程度。对于领导干部价值观,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完整系统的观点。今天,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领导干部价值观的论述,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发展现与价值观相统一的理论,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引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与价值观,认为实践的现实性力量不仅体现在发展上,而且体现在价值创造上。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发展,不仅包括生产力的发展,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它的终极指向是创造价值,而人民群众既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又是价值享有和价值评价的主体。这样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以实践和人民利益为本位的邓小平发展理论就达到了发展现与价值观的完美的统一,下面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这种统一_一、发展的道路——价值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在邓小…  相似文献   

7.
全面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就会发现,“一切为人民”是他终身不渝的价值追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邓小平“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对邓小平“一切为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概括。“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价值目标“给人民做事情”是邓小平的价值追求,也是他投身革命的唯一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了坚实可靠的认识基础;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形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提供了呼之欲出的生态环境;通过实践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提供了水到渠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赵子祥 《实事求是》2007,195(2):7-8
邓小平是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思想的首倡者。竞争与合作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同时具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对各门社会科学都具有指导意义。由于“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思想的发现,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理论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一切为人民"的价值观是对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或思想渊源.深人研究邓小平的价值观及其与"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能加深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加深理解"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更加认识它同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从而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价值思想初探王之波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虽然并没有专门就价值问题做过系统、集中的论述。但其中蕴含的价值思想却是十分丰富的。邓小平的价值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真理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要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中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论述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学习这个理论,我认为概括起来说,在新时期,共产党员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价值目标;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价值理想和追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作为价值标准;以集体主义作为价值取向,要树立这样一种价值观。在…  相似文献   

13.
精心安排搞好“三观”教育□徐东平安徽省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自1996年8月起,在全省普遍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次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改革...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的新概括,也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坚持和发展。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当代共产党人要坚定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实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要确立"三个代表"的价值观首先,"三个代表"坚持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充分肯定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主体地位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历来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主体思想。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17-218页)这不仅揭示了共产党人价值观同一切剥削阶级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反贫困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是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挖掘邓小平的反贫困思想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搞好西部大开发 ,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邓小平反贫困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 ,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反贫困价值观、反贫困时间观和反贫困空间观。反贫困价值观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而反贫困时空观则解决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前者是核心基础 ,后者是…  相似文献   

16.
人民主体的价值观,即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最高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为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观念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阐明“党的宗旨”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全部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提出和贯彻的理论路线与方针大计,则是对这一价值观的重新恢复、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对人民主体价值观的恢复和发展,首先是立足于现实,结合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方向道路的选择做出的,因此具有鲜明的历史感、时代感和大局意识。“文…  相似文献   

17.
建设精神文明关键在党□孙贵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一、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企业管理思想。在企业的生产力管理方面,就邓小平的质量观、科技观、培训观提出新见解;在企业的生产关系管理方面,就邓小平的领导观、民主观提出新主张;在企业的上层建筑管理方面,就邓小平的发展观、价值观、党建观提出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岳从欣 《党史文汇》2014,(11):12-15
正《邓小平自传》是邓小平于1926年1月下旬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写成的,是对其1926年前的人生经历和成长道路的一个小结,也是对他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概括。《自传》的发现及邓小平走向革命的起点1992年8月,中央档案馆代表团在中央档案馆常务副馆长王刚率领下赴俄查找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材料,这篇《自传》是在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档案中发现的。《自传》共10页,封面署名为邓希贤,是用蓝黑墨水在22开普通学生作业本上写成的。8月  相似文献   

20.
义利之辨是古往今来一切伦理学家为寻求正确的价值观所开展的伦理思维活动。邓小平的义利统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