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计算机的整体依赖性将会大幅增长,计算机犯罪势必会相伴呈现出高发态势,极有可能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危险的一种犯罪。而我国刑法仅用三个条文规定了计算机犯罪的构成和处罚,出现了某些行为无法可依、某些行为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状况。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立法模式、罪名、法定刑等,以期有针对性地从立法上予以完善、补充、调整。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犯罪之犯罪客体再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红 《行政与法》2003,(12):118-120
计算机犯罪在我国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典中确立,规定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的扰乱公共秩序罪一节中。计算机犯罪尽管在刑法上确立了,但确实也对传统刑法的某些领域产生了冲击,并且用规范“原子世界”的立法理论制定规范“比特世界”的法律原本不可避免地就带有缺陷。本文从立法现状、立法原意对我国计算机犯罪侵犯客体进行剖析,并且对计算机犯罪侵犯客体的归属进行了再研讨,从而有助于对计算机犯罪严密法网,有助于刑法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3.
于改之 《法学家》2007,6(4):54-63
我国当前刑事立法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其实也就是刑法的调控范围之理性思考的问题.我国刑法应否对某些行为予以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关键不在于行为是否仅具有法益侵害或违反规范,而在于行为是否达到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的程度.以此为实质基准,就可以对当前刑事立法中的某些热点之"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极端主义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价值理念的极端性和行为手段的极端性是其核心内涵。极端主义犯罪并不以政治指向性为必要条件,行为手段也不限于暴力,但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可能演变为恐怖主义犯罪。国内外关于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独式和融合式,我国总体上是一种一般关联犯罪加某些特殊类型犯罪的融合式立法模式。在我国刑法典中,对于极端主义犯罪应当集中规定,并增设极端主义行为罪,组织、领导、参加极端主义组织罪和资助极端主义组织、个人罪,同时明确界定极端主义行为、极端主义组织、极端主义活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2月28日通过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公布施行,这一《决定》的颁布,对有效地惩治破坏企业经济秩序的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对有些经济行为无法详密地规范,同时由于立法技术等原因,关于《决定》的立法完善尚有可探讨之处。司法机关在对《决定》的理解和执行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迫切希望能从理论上就有关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本期特发表三篇关于《决定》中受贿罪、侵占罪及立法完善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文中的某些观点自然不无可切磋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6.
八国网络犯罪立法简析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简析了世界上八个国家有关网络犯罪的主要立法,对其在立法模式、罪名设置、保护范围、刑罚配置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研究和借鉴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完善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7.
完善刑法典两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犯罪化(Criminalization),是指立法者将法律尚未规定为犯罪但有必要施以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非犯罪化(Decriminalization),是指立法者将原本由法律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从法律的规定中剔除,使其正当化或者行政违法化。 我国自第一部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称《刑法》)颁布实施以来,进行了广泛的刑法立法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单行刑法,还在诸多的非刑法法律中设立了刑法规范。上述单行刑法以及诸多的非刑法法律中的刑法规范,或者通过直接创制新罪名,或者通过立法类推或扩大刑法所规定的某些具体犯罪的主体、对象、客观行为的范围,将许多根据《刑法》的规定不能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纳入犯罪的范围,将许多根据《刑法》的规定不能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纳入犯罪的范围,明显地体现了犯罪化的立法倾向,丝毫不存在着非犯罪化的现象。创制我国新的刑法典,实际  相似文献   

8.
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简析了世界上八个国家有关网络犯罪的主要立法,对其在立法模式、罪名设置、保护范围、刑罚配置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研究和借鉴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完善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授黑客技术的行为日益泛滥,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有必要对其予以刑法规制.但是司法实践中却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困境,以传授犯罪方法罪或者特定计算机犯罪共犯(帮助犯)论处都存在不少问题,以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论处也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本文指出为规制网络传授黑客技术行为,有必要完善刑事立法,增设专门罪名.  相似文献   

10.
赵枫 《行政与法》2007,(9):98-100
计算机犯罪是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本文对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计算机犯罪特征和对传统刑法理论的冲击,并结合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对计算机犯罪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网络犯罪具有网络化、集中在经济领域等主要特征.原有网络犯罪刑法规定不能满足遏制网络犯罪的需要.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非法获取计算机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为非法侵入、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程序、工具罪,对我国网络犯罪立法体系有重要的补充完善作用,但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2004年7月1日生效的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中的有关网络犯罪的规定对完善我国网络犯罪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该公约与我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六、计算机犯罪立法状况 (一)国际立法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相继对计算机安全与犯罪的立法重视起来。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就采取措施保护计算机安全,1978年佛罗里达州通过了第1个计算机犯罪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7个州有了类似法律。至1984年10月美国正式通过了《伪造存取手段以及计算机诈骗与滥用法》。该法修改了美国刑法典第 18将第 47章,规定了计算机犯罪包括下列行为:自计算机取得机密情报罪、自计算机取得金钱或信用情报罪、妨害联邦计算机系统罪,三罪均处罚未遂犯及预备犯。 联邦德国于…  相似文献   

13.
预防性犯罪化立法:路径、功能、弊端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性犯罪化立法作为我国近年来刑法立法的重要实践,在预防犯罪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预防性犯罪化立法主要有预备行为犯罪化、持有行为犯罪化、煽动行为犯罪化、抽象危险犯这四种实践方式,具有抵御日益积聚的刑事风险、实现刑罚双面预防目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刑法功能。然而,预防性犯罪化立法又存在着引发刑法工具主义滥觞、冲击谦抑主义刑法精神的弊端。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预防性犯罪化立法还将呈现扩张趋势,探索预防性犯罪化立法的科学有效路径势在必行。就未来的预防性犯罪化立法而言,必须以宪法为引领,以刑法的基本原则为遵循,并采取多轨制的刑法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柳忠卫 《法学家》2012,(3):40-54,176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立法模式是客观主义犯罪观和主观主义犯罪观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上的立法体现。犯罪未完成形态立法模式不仅决定着犯罪圈的大小,而且征表和反映了国家的刑事政策取向和对不同行为的刑事政策态度。中国现行犯罪未完成形态立法模式的主要缺陷是:刑法总则的立法模式与分则的犯罪构成模式相矛盾;刑事立法对犯罪预备行为处罚的泛化和刑事司法对犯罪预备行为处罚的异化致使罪刑法定原则受到挑战;刑事立法对犯罪未遂行为处罚的主观化不当地扩张了可罚的未遂行为的范围。中国对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立法模式应当进行如下改革:犯罪预备行为处罚的例外化;犯罪未遂行为处罚的客观化;犯罪中止行为认定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破产犯罪的比较研究─—兼谈我国破产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郝守才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破产犯罪案发之频繁、危害之严重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国外和某些地区对于破产犯罪的立法和理论研究都非常重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立法界和法学理论界对破产犯罪尚未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6.
皮勇 《法学评论》2005,23(1):127-136
计算机、网络相关犯罪给现有刑事证据调查制度提出了新的问题 ,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措施是有效侦破这类犯罪的利器 ,但其相关权利保障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有些国家的通信监听法与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措施相似 ,相关成功的立法经验值得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立法加以借鉴。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规定了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措施的基本内容。本文比较国外相关立法 ,对在我国刑事程序法中设立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日趋严重的国际现象。本文在对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欧洲共同体及本国计算机犯罪立法现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立法要求,具有一定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立法建议,包括制订单行《计算机犯罪刑事法规》和《计算机保护法规》等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洗钱现象在我国日益猖獗,由于我国反洗钱刑事立法起步较晚,对于洗钱犯罪的规制尚有许多不全面的地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为我国审视和思考本国的刑事立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本文通过比较《公约》和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行为方式和犯罪主体的不同规定,为完善我国的反洗钱刑事立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我国的信用卡犯罪刑事法律制度也不断演进发展,但我国还必须借鉴国际上各国规制信用卡犯罪的先进刑事立法经验,从信用卡的概念、犯罪主体、行为方式、立法模式等九个方面来完善信用卡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学》2016,(2):117-126
《刑法修正案(九)》在立法目的上重视刑法的秩序维持功能,在立法手段上重视预防型立法。这种立法目的和立法模式导致部分行为犯罪化过度,对某些犯罪类型,忽视了刑罚减免的积极意义。同时,这种预防型的立法对于以报应型立法发展起来的传统的刑法教义学的基础理论和具体解释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刑法和刑法理论的二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