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从刑事诉讼法历次修正案内容可以看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表现出明显的稳中求变的特点。其先后经历了重视权力行使到规范权力运行、从对人权的间接保障到直接赋予的发展过程。但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集中规定模式带有明显的宣示意味,未来立法有必要对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作独立散在规定、务实效用及人权保障为核心的方向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聂帅钧 《法制与社会》2012,(10):273-27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这是我国法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具有特殊意义.我国的人权问题却一直遭到西方国家猛烈抨击,我国在人权方面的保障到底如何,从这次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可见一斑.新刑事诉讼法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其作为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任务第一次写进了刑事诉讼法.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有许多条文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这说明此次修改不仅仅是在总则中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空话,而是结合实际,真正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上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3.
2004年"尊重与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开启了我国法制史上人权保障问题的先河。2012年"尊重与保障人权"被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自"人权"入宪以来首次被写入国家基本法中。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不仅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刑事诉讼法总则,而且还把它具体贯穿到整个刑事诉讼法分则,进一步凸显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强化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这意味着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正在不断地朝着更  相似文献   

4.
监视居住本身的优势与弊端使得保留论与废除论两派论者展开了激烈争论。而《刑事诉讼法》两次修正案均站在保留论立场,对该制度予以立法完善。尤其以新《刑事诉讼法》为代表,充分体现出该制度的人权保障精神。此次立法改革得大于失,但为防止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异化为侦查犯罪的工具,宜提倡对监视居住制度的实质解释,即以人权保障为核心进行限权(力)解释,使其发挥应有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刑事诉讼功能。  相似文献   

5.
吴烨正  冯岑 《法制与社会》2012,(29):111-112
在现代法治社会,刑事诉讼法始终被称为法治国家的大宪章、完法测震仪或应用之宪法.刑事诉讼法其保护的是人的最主要最基本也是最低要求的权利——自由和生命,因此刑事诉讼法又称之为人权保障法.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特别引人关注,其在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及审判方式的改革方面,更注重保障人权也更具有现实操作性,本文主要以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视角来阐述我国刑事证明责任和审判方式的分担.  相似文献   

6.
左卫民 《清华法学》2012,8(1):95-106
2011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内容以有利于控制犯罪抑或有利于人权保障为标准,可大致分为两类。通过对修正案内容尤其是若干重要变化进行重点阐释与剖析,可以发现此次修改既非进步,也非倒退,而是介于左右之间、中间略显保守为特征的改革。刑事诉讼法未来的修改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渐进主义的路径,体现可操作性,兼顾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价值,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略有超前地推进。  相似文献   

7.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9条以规范逮捕、拘禁等强制措施为立足点,全面规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保障权,包括不受任意逮捕或拘禁权,知悉权,及时审判或保释权,提起诉讼权和获得赔偿权等。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在人权保障理念的指引下,重点修缮了逮捕、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强化了强制措施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但是,较之《公约》第9条,我国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的保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借鉴和吸收《公约》关于人身自由权保障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强制措施制度,为维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提供坚固屏障。  相似文献   

8.
万毅 《现代法学》2012,(6):180-193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后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但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即仅笼统规定侦查机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有权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而并未明确列举可采取的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种类和手段。与此相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这一章节下同时授权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此即"乔装侦查措施"。问题在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乔装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同样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除列举性地规定了作为乔装侦查方式之一的"控制下交付"之外,并未在立法上明文列举乔装侦查措施的具体类型和方式,其结果是造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技术侦查措施"、"乔装侦查措施"等基础概念含义不清、相关法条内容模糊,减损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威胁到司法的确定性,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冲击《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的终极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施行在即,上述基础概念的界定问题不解决,司法实务中将无法正确操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与"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相关的程序与制度。因此,应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这两个基础性概念进行规范解释,勘定"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的合理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功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青  谭志鹏 《法学杂志》2012,33(2):105-112
诉讼功能认识的偏差影响人们对诉讼的运用及诉讼理论、诉讼制度的建构。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一方面不应削弱惩罚犯罪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强化人权保障的功能。本文试图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作功能性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几个争议问题,提出以强化与完善相关制度与程序予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32年旅程中的两次大修,着力点都关乎增补人权"短板"。正是因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被喻为人权木板上最短的一块板,在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漫长时段内,一批学者、执法者、立法者一直致力于"短板"修补,而赵作海等被错误追究刑责的当事人也形成了推动法制进步的另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一国的刑事诉讼法有“公民权利小宪法”之称,它是国家人权保障程度的最直接体现。 2011年8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堪称对这部法律的一次“大修”。  相似文献   

12.
邵常容 《法制与社会》2011,(35):141-141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人权保障的理念应作为其基本价值指导思想。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使刑事诉讼法作为人权保障法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人权保障是现代法治的价值体现和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问题,明确提出以人权保障为主导思想修改《刑事诉讼法》;在充分肯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有关规定后,深刻剖析现行《刑事诉讼法》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日本宪法第31条规定了在刑事程序上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内容。日本已加入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也就刑事程序上的人权作出了规定。日本的刑事诉讼法,就是根据这些规定的宗旨而被制定的。然而,在日本这些规定的宗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还是有疑问的。最近,一个叫做"国际人权联盟"  相似文献   

15.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必要性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主干法。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于1979年,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随着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并高票通过,这部施行了16年的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大修"终告完成,新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法治意味着"良法"善治。在任何一种法律制度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陈学权 《犯罪研究》2005,(1):55-60,80
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缺陷。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迫切要求刑事诉讼法在再修改时完善相关规定,确保被追诉人的私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执行过程的监督,主要集中在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执行变更部分,另外对监督的方式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这些修改总结了自96年来我国刑诉诉讼执行过程的司法实践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有利于维护了法律的统一和权威,促进我国刑事执行理论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我国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中还存在立法过于原则,有待细化以利于施行等问题。本文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着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以期找到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必须要适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按照人权、公正、法治的理念来进行,并且将这些理念作为价值指导思想贯穿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公布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时隔十几年的这次大修,增加了更多人伦化的规则和制度,使刑事诉讼法在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了更显著的进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专章规定了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明确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也规定了规范的程序,包括:人民检察院申请,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决定,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到场,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强制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