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开始正式实施,它是一部新时期调整劳动用工关系的法律,具有更加侧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对企业用工进行较大限制特点。它的实施对电力企业用工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做出了重大修改,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同时细化了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定。因此,在劳动合同法全面实施以后,企业为回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本企业一些辅助性岗位大范围的引入劳务派遣用工,这就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风险。本文就结合企业实际,简要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和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后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劳动者不同意”为由不签劳动合同 劳动法实施后,一些企业为了自己“解雇劳工自由”,免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受到的“法律约束”,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又怕承担被“责令改正“、“开双倍工资”等法律责任,于是利用一些员工,特别是农民工怕签合同后参加社会保险交保险费的近利思想,许诺不签劳动合同把社会保险打人工资给予高报酬,让劳动者出据说明,  相似文献   

3.
季洁 《法制与社会》2010,(20):175-176,201
农民工的劳动合同与其就业权和生存权等基本权利密切相关,因此从签订劳动合同入手,是改善农民工劳动保障条件的关键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合同内容不规范、签订的形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在简要归纳问题成因的同时,采用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民工劳动合同缺失对其工作稳定性、工时安排及社会保险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单位的性质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指出要推进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保障其劳动权益,在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的同时,必须依靠法律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也是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实践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的期限可以选择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几种形式。其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只约定合同的起始日期,不约定其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类型。如果劳动者自身已经具备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本人又希望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个权利应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就业体制和就业环境不完善,加上高校毕业生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技巧,因此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频频出现各种法律问题.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常出现的法律问题入手,分析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郭军 《中国律师》2008,(1):54-56
《劳动合同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劳动合同制度的专门法律,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律,是每一个劳动者个人与每一个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起点,也是劳动关系的终点。如何签订、履行以及变更、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和规范的十分重要的和具体的制度。这不仅仅是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劳动合同法》的审议通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评价不一。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来自企业界的意见尤为强烈,有的甚至认为这是灭顶之灾扬言撤资;在学界也出现了所谓的“南派”与“北派”之争。这是因对立法本意的了解和理解不够准确造成的;《劳动合同法》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细化和可操作性规定,个别条款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亟待进行解释和完善。《劳动合同法》涉及的都是普遍的、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时候依然会存在,因此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十大问题需要明确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朦 《法庭内外》2013,(10):39-40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书面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讨要双倍工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讨要到双倍工资并非易事。非全日制工起诉维权双倍工资拿不到小丽于2010年9月起在北京市某中学担任代课老师,每天上课不超过4个小时,课酬每小时6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小丽只需保证按时到岗,不需坐班。2011年6月,小丽离职,并在同年7月份向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该校支付双倍工资,仲裁委最终驳回了小丽的仲裁请求。小丽随后将该中学起诉至北京市密云县法院。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义务发生的纠纷。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适应新的运行机制的需要,往往对企业原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清理、规范、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由此而产生的劳动争议案件越来越多。因此,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好这些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转制,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办案实践,拟就企业改制中劳动争议处理的若干法律问题略作初步分析和探讨,以引起企业、法院及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企业改制的法律性质及对劳动法律关系的影…  相似文献   

9.
黄红丽 《中国公证》2011,(12):49-52
案例:崔某于2005年1月起在某国有酒店有限公司(简称甲公司)任职,签订了为期6年的书面劳动合同,并办理了劳动合同公证。2010年1月甲公司出资成立一家旅游度假公司(简称乙公司)。并在人员分配时.于2010年2月份将崔某安排到乙公司工作。崔某未与乙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其人事档案及社保、医保关系均还在甲公司。同年8月份乙公司要求与崔某重新签订为期3年的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0.
何智莹 《法制与社会》2011,(24):107+117-107,117
不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如何起算时效的问题涉及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劳资双方利益的平衡问题,因此不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时效起算的法律适用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把握尺度。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2008,(9):45-45
问:我是应届毕业的学生,我在去年8月份通过招聘会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我与该企业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同时约定了一年的见习期。但是我不明白见习期是什么意思,我记得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那单位要求一年的见习期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请问,见习期与试用期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不仅是劳动合同的核心,也在整个劳动法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①劳动合同效力体现着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引导和评价,是劳动合同法律属性的充分体现,是劳动合同走向合理、公正、效率的保证。劳动合同目的是否预期实现及实现程度,完全取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法律位阶。②《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与《劳动法》相比,有若干进步性规定。但在司法  相似文献   

13.
唐海雄 《特区法坛》2004,(11):15-17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一直是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雇佣关系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非国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其劳动佣工制度尚待规范;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陆续开展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等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分析法学角度对劳动合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传统劳动法学所未能阐明的观点劳动合同具有不完全性,劳动合同法的功能发挥应考虑其效率性,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的经济解释,是对上述观点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①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分析法学角度对劳动合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传统劳动法学所未能阐明的观点:劳动合同具有不完全性,劳动合同法的功能发挥应考虑其效率性,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的经济解释,是对上述观点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周亚楠 《中国律师》2012,(11):72-73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为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具体又分为三类,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为其中的一类。《劳动合同法》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分为三类,即"协商订立"、"应当订立"、"视为订立"。劳动法律作为一部社会法,其本质上有别于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合同法,其内容体现了强烈的国家干预,当然亦不乏意思自治的部分体现。实践中,对"应当订立"与"视为订立"二者之间的涵涉关系及法律后果有不同认识。有观点认为"应当订立",但因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和"视为订立"而未实际补订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11,(6):55-55
王某进城后,与某环卫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每天清晨打扫马路卫生,一天工作4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每小时工资6元。为了增加收入,王某还与某运输公司签订了另一份劳动合同,约定每天下午到公司卸货.每天工作3小时,每小时收入8元。环卫公司知道王某签订了两份劳动合同后,便以王某同时存在两个劳动关系为由,要解除与王某的合同。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林嘉 《法学家》2003,(6):65-72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各国对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有不同的定位,本文划分了三种主要的类型,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的性质,指出劳动合同应独立于民事合同,应扩大劳动合同法律的适用范围.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法律的适用有关,只有完善劳动合同立法,才能有利于解决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违约金条款在劳动合同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违约金条款的性质和劳动合同特点的分析,认为应当在立法上对违约金条款加以规范和限制.  相似文献   

19.
案例1:周昕于2006年9月入职大洋保险公司,担任华南地区销售经理。劳动合同期限为两年。入职时,公司在与周昕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又与周昕签订了一份《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约定,周昕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两年内,不得加入与大洋保险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公司.双方还约定周昕的月收入为1万元,其中1000元为竞业限制补偿费用。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的效力是劳动法理论和实践当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在实践中对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和处理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都对无效劳动合同进行了规定,法律对无效劳动合同进行干预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拟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我国的无效劳动合同制度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