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辅导员为主体德育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存在着简单模糊静止的倾向,反映新时期特点的德育内容未能纳入评价体系,使得德育评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出现脱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辅导员自身、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和机构设置、学生的情况以及德育评价模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德育长期以来存在着“知性化”的倾向,就是将道德看成一个单一的知识体系,以认知代替体验和情感过程,难以使道德理论内化成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克服“知性化”德育的困境,高校德育必须超越“惟理性”的观念局限,以实践活动为主体内容、以内化体验为基本方式、以自主生成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武华 《人民论坛》2010,(6):235-237
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主体意识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全球化背景下德育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是德育价值的重要规定性 ,德育价值的主体性就是德育价值的有无与大小要受主体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 ,德育价值的主体性特征日益凸现 :主体的对象性体认德育价值的实践性 ;主体的多样性映现德育价值的多维性 ;主体的个体性决定德育价值的独特性 ;主体的发展性带来德育价值的历时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 ,要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 ;二是要调整德育的自身结构 ,在德育目标、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 ;三是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途径 ;四是要构建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立华 《传承》2010,(12):48-49
当今时代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与德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网络文化的德育价值是从德育的视角来考察网络文化的价值,反映的是网络文化的属性与德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具有多种良好的特质;另一方面,德育主体即青少年对网络文化具有特殊的需求,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网络文化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与德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网络文化的德育价值是从德育的视角来考察网络文化的价值,反映的是网络文化的属性与德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具有多种良好的特质;另一方面,德育主体即青少年对网络文化具有特殊的需求,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网络文化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的主体性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文化人”假设的理论等充分显示大学德育创新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当前大学德育弱效的原因有德育价值不可选择、德育内容远离生活、德育过程缺乏沟通、德育评价简单划一等。因此大学德育创新的原则策略在于坚持发展性原则,促进德育目标的重申与反思;坚持开放性原则,加强德育内容的整合与选择;坚持互动性原则,重视德育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坚持规范性原则,追求德育评价的优化和实效。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趋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体系中生命关怀教育的严重缺失。高校德育面临价值取向偏离、内容口号化等困境,亟待将生命关怀充分融入到高校德育中。生命关怀乃高校德育之本质要求,重构以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体系,既要建构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制度,又要构建生命关怀教育的课程实践方式,此外还要营造以生命关怀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秦红岭 《前沿》2007,(3):91-94
信仰教育的弱化和缺位、认知式德育与信仰式德育的失衡是当前高校德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的重要原因。为克服这一问题,应确认信仰式德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使学校德育过程实现认知导向与信仰建构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它以科学的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起了明确核心教育内容的重要意义,并使教育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诸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高校德育目标的政治性和工具性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德育内容的理想化和空洞化影响了其育人作用的体现,空洞说教或灌输式教育方式致使德育效果不佳。高校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容、教育功能贯通,因此,可以从教师、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评估制度等多方面强化人文教育,突破高校德育困境。  相似文献   

13.
姜岩 《青年论坛》2010,(5):81-82
传统道德教育实践过于简单机械,道德教育研究局限于从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简单的事实,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根据道德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特征,运用整体性原则,既考虑道德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顾及道德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行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公民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相互影响的过程,要通过互帮互学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注重道德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加深公民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和理解;强化道德批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已成为不争事实。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德育生命线地位被虚化而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学分制下学生的德育目标如何合理确立以及实现却始终是一个难题;三是没有形成开放的德育思想。而坚持德育首位,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是解决德育低效的前提;实事求是,合理分居设置学生的德育目标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树立开放德育理念,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使人们认识到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但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价值取向还没有走出误区:在道德教育的形式上,重显性课轻隐性课,削弱了道德教育的现实性;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过分强调灌输的作用,忽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在道德教育评估中,重形式评估轻诊断性评估。必须从科学地制定道德教育的任务、明确新时期道德教育价值取向、优化思维方式等方面给予修正。  相似文献   

17.
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美育与德育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美育与德育的根本目标一致、内容相互渗透、作用相辅相成。美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高校培养21世纪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曹根记 《桂海论丛》2004,20(4):57-59
社会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德育的合理性,又需要德育为其提供支持,从而为德育经济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德育经济价值的具体体现创造了条件。文章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经济活动的主体等方面,阐述了德育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分析了德育经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兆珍 《青年论坛》2005,(2):106-107
德育潜在课程的开发 ,旨在整合、设计诸多教育因素 ,强调与显性课程的“兼容”与“渗透” ,利用“显性”和“潜在”两种德育资源 ,提高德育实效。德育潜在课程主要存在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校园文化之大领域 ,因此开发德育潜在课程的策略是 :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 ,挖掘显性课程中潜在课程的作用 ,开展深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司法警官院校担负着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劳教系统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监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司法警官院校德育工作越显重要。所以,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司法警官院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