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哈扎拉人是阿富汗第三大族群,也是阿富汗最为贫穷和边缘化的族群之一。阿富汗哈扎拉问题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一是哈扎拉人抗拒阿富汗国家普什图化政策时期;二是哈扎拉民族政治运动应对国家动荡时期冲击的阶段;三是"9·11"以来哈扎拉民族在国家重建时期扮演的积极参与角色,以及要面对的族群安全问题阶段。重建时代的阿富汗国家基本消除了针对哈扎拉民族的歧视和不平等政策,哈扎拉人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阿富汗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哈扎拉人群体安全的主要挑战,只有通过域内外各方势力共同推进的阿富汗和平进程,根除塔利班问题和"伊斯兰国"极端势力,才是解决阿富汗哈扎拉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于本民族的一种热爱与忠诚,对民族统一独立和强大即生存与发展的追求和理想。"①何为阿富汗民族主义?它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层面的阿富汗民族主义,是指生活在阿富汗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对"阿富汗人"的热爱与忠诚,对阿富汗生存、发展及强大的追求与理想。第二层面的阿富汗民族主义,则是指阿富汗各民族对本民族的热爱与忠诚,维护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和理想。  相似文献   

3.
族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族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族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族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梳理及其族际政治问题的比较,其共性特征包括:族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单位是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虽然发生在现实中的多民族国家,却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与文化边界的重叠是族际政治问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国内不同民族群体无法得到平等公正对待是导致族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军事专政和腐败会增加族际政治问题的风险和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解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个在历史上和观念中都不曾存在的国家民族能够超越族性分界而被成功建构。结合两国国情提出应对策略:寻找重叠共识,建构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国族共同体;借鉴差异政治和差别公民权利思想,探寻积极回应不同民族群体正当利益诉求、实现各族人民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消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包容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4.
肯尼迪执政时期,随着冷战战场向第三世界的转移,美国政府越来越致力于通过"国家建设"(Nation Building)①方针应对欠发达国家不断出现的"叛乱"问题,意图通过引导落后地区以发展现代化来消除共产主义"滋生的根源"。越南战争时期南越的"战略村计划"是肯尼迪政府在第三世界展开的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建设"行动。本文旨在通过对"战略村计划"从出台到实施再到失败这一过程的历史考察,分析肯尼迪政府对第三世界的"国家建设"方针存在的两点困境:一个是美国自身在"国家建设"中的定位问题,一个是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杜兰尼王朝正式建立了君主制度。该制度在自身的民族、宗教、地域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经历了相对的统一与分裂往复循环的历史轨迹。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君主。他们力图巩固君主权威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然而君主制发展受到了许多根深蒂固的因素的掣肘。这套实施200多年的制度终于在1973年被达乌德策划的军事政变所终结。阿富汗君主制发展历程始终与其自身具有的地缘政治、外部势力干预、部族社会的传统以及民族构建因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依然影响着现今的阿富汗及其新阿富汗国家的重建。以阿富汗历史上的君主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能够为(解决/了解)当下阿富汗问题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1989年,世界几大热点地区(阿富汗、柬埔寨、中东、南部非洲)和一些次热点(塞浦路斯、西撒哈拉)以谈判代替军事对抗的趋势继续发展。2月15日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4月1日古巴开始从安哥拉撤军并宣布在27个月内全部撤完;6月非洲国家首脑会议就安哥拉问题作出国内停火、结束内战的协议;8月中美洲5国首脑笫5次会议就驻扎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已进入第9个年头,阿富汗依然战乱未已。2010年1月28日,联合国在英国伦敦举行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包括中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60多个国家以及欧盟、北约、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寻求解决阿富汗问题。阿富汗是我国的邻国,其局势的发展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内战、党派林立的政局、频繁变幻的同盟重组,使原本复杂的阿富汗局势更加扑朔迷离,本文试图沿着历史的线索,介绍阿富汗问题的由来及各派别的力量、背景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民族众多,内忧外患阿富汗是一个民族众多、经济落后的内陆国家。全国约有1900万人,分为三个种族九个民族。主要种族有:(1)高加索人种,包括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俾路支人和努里斯坦人;(2)蒙古人种,包括哈扎拉人、阿迈克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人;(3)布拉灰人种,古达罗毗茶人的后裔。在阿富汗总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普什…  相似文献   

9.
2016年8月17~21日,昂山素季以缅甸国务资政的身份访问中国。经过几十年的软禁,昂山素季重返缅甸政坛,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民族主义浪潮中的中层知识分子,对新时期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关键性意义。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他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分布》一书中阐释了民族主义建构的时代背景、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深化的影响因素。安德森强调民族的"内核的共时性"与"发展的继承性",重视静态语言和精神建构,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动力因素和物质基础。本文在继承《想象的共同体》观点的基础上,以缅甸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为例,认为前殖民地的中层知识分子会成为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动力因素,缅甸的民主化改革可为《想象的共同体》的静态理论注入现实政治动因。  相似文献   

10.
道虽相同,亦难为谋阿富汗是一个民族复杂、经济落后的内陆国家。全国约有1900万人,但却分为3个种族共9个民族。主要种族有高加索人种,包括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俾路支人和努里斯坦人;蒙古人种包括哈扎拉人、阿迈克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人;布拉灰人种是古达罗毗荼人的后裔。在阿富汗总人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