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晓玲 《湖湘论坛》2007,20(5):9-11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修改的党章将党的性质由"一个先锋队"拓展为"两个先锋队",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苏联共产党亡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始终做到"两个先锋队",从而丧失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苏共留下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不断巩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必须铲除腐败陷阱,密切党群关系;必须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欣 《长江论坛》2004,(4):55-5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共产党宣言》的本质、原理和价值目标,创新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先锋队、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共产党的党性和宗旨等思想,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时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党纲.  相似文献   

3.
论“枫桥经验”蕴含的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枫桥经验"经历了40多个风雨春秋,跨越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枫桥经验"所蕴含的人本思想,并受其牵引和支撑,才合乎规律地存在下来,并不断向前发展.从"枫桥经验"演进发展的三个阶段看,"枫桥经验"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始终体现着人本思想的脉络."枫桥经验"蕴含的人本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推广创新"枫桥经验",必须牢牢把握人本思想,确立新目标,找准新载体,努力推进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理论贡献,它从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人民解放与民族解放、党的历史使命与反“左”防右结合上规定了革命战争中党的建设,指明在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江泽民同志有关讲话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两个先锋队”相统一的思想。一184 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  相似文献   

5.
要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认识统一到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的表述上来,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历史经验的集中概括,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建党执政的精神法宝,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的失败为我党检视其错误路线提供了历史契机,"八七"会议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正确路线,同时也对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自身弱点、保持其革命先锋队性质和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律性认识,这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宝贵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同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123"与"345"这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的成立,又离不开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和对"什么是历史"的两点认识,即历史是历史本身,历史是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123"明确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任务"、"两大发现"和"三个来源",而马克思主义的"345"则明确了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性质"、"四个离不开"和最终形成"资本论第五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对党的性质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两个先锋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仅体现了党的历史使命,也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两个先锋队”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两个先锋队”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衰落。此后,无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理解党的先进性问题、提出在认识上要超越"单纯阶级论",坚持"两个先锋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超越"不宜先富论",强调党员在富裕的道路上也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超越"众则不纯论",增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全局上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超越"永远不败论",指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更应该善于鉴借历史经验,把握政权消亡的历史规律,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枫桥经验”与社区化治安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枫桥经验"历经四十多年,其显示的群防群治力量,铸成了中国城乡防范犯罪的铜墙铁壁.在我国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迈进时,城市化建设中的社区治安管理和犯罪预防工作更离不开"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倡导犯罪重在预防的理念为社区化治安管理指明了方向;"枫桥经验"只有结合新时期社区化治安管理的实践,才能显现其无穷的生命力.在完善社区化治安管理过程中,应从公权力之让度与市民社会利益集团的自治之培育等方面来继承并发展"枫桥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具有必然性。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层级构造模型”课程体系形成于20世纪中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历了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取向的课程改革,但仍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从专业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就必须重新改造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全新的“板块构造模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田麦久194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82年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体育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于清华大学等21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8.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9.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影响与渗透,社区正日益成为每一位市民生活的重要空间,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联。在许多居民生活小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样的标语牌随处可见,反映出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社区居民同社区之间的双向依存关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游离于社区建设之外,缺乏对社区的亲近感与责任感;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存在某种偏见,激发不起工作热情;而有些确实愿意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居民,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上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