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赵某姐姐一直膝下无子,一直想收养一个儿子。赵某就纠集自己好朋友邢某、马某经过预谋并踩点后,准备抢走在本市荆胡村梁庄南街租房住的史某出生不到十个月的女儿王某。2009年12月16日21时许,赵某三人以邻居身份骗被害人史某打开房门,然后三人拿刀控制并捆绑住史某,  相似文献   

2.
韩雪 《法律与生活》2009,(12):27-27
几年前,被告人史某因故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刘某使用,后刘某于2008年3月间,伪造了史某的工作证明及收入证明等相关材料,在未经史某同意的情况下,利用手中存留的史某的身份证复印件,私自冒用史某的身份办理了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的信用卡各一张(信用额度共计两万余元),并进行透支使用。  相似文献   

3.
费斌  张继书 《法医学杂志》2007,23(2):153-154
1案例1.1案情简介某年7月2日14时10分,接电话报案称:在某高速公路收费道口,一辆大货车将一名骑摩托车驾驶人史某(男,25岁)轧伤。其家属认为,史某系被大货车撞倒后轧死,大货车驾驶人应负全部责任,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大货车驾驶人称史某驾摩托车过程中突然倒地,人被摔出后因避让不及而被车轧伤。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案情 赵某的姐姐膝下无子,一直想收养一个孩子。于是,赵某就纠集自己的好朋友邢某、马某,经过预谋并踩点后,准备抢走史某出生不到10个月的女儿王某。2009年12月16日21时许,赵某三人以邻居身份骗被害人史莱打开房门,然后三人拿刀控制并捆绑史某,将史某的女儿抢走。数天后,公安机关将赵某3人抓获,并将史某的女儿解救。  相似文献   

5.
暴力索取毒品如何定性谢必恒1998年1月26日中午,周某、曹某、封某等10人(均有吸毒史)在云南省永仁县汽车站候车室玩牌时,曹某看见有8名四川凉山籍彝族青年上了一辆即将开往攀枝花市的中巴客车,曹某知道其中3人也有吸毒史,认为他们是来永仁贩卖海洛因的,...  相似文献   

6.
王琳 《法治与社会》2007,(10):24-24
7月13日晚8时许,因一起已经了结的经济纠纷,深圳某公司员工杨新珠被松岗派出所治安员史某带回警备室。期间,史某多次对杨新珠拳打脚踢,致使杨重伤倒地。经诊治,杨新珠脾破裂被割除,随时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7.
[案情]1991年8月,被害人陈某因吴某踩其脚而与吴某,以及昊某的朋友张某、李某三人发生争吵.继而四人发生厮打.昊某的朋友曹某闻讯赶来参与厮打,在厮打过程中.陈某一拳打在曹桌眼睛上.曹某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对陈某腰部猛刺一刀后逃离现场.陈某被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曹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于1992年5月经检察机关批捕后在遮.于2006年8月被抓获归案.2007年4月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曹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刺夺政治权利终身.期间并未对昊、张、李三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三人均一直在家中务农.  相似文献   

8.
案情2003年3月6日,被告人史某在泗洪县某小学找到该校六年级学生、12岁的杨某,谎称欲带杨某到南京学武术,唆使杨某回家盗窃钱财。杨某当即回家偷得现金3000元,但未将钱交给史某。被告人史某即将杨某带到泗洪县城某旅社中居住,白天带其闲逛,所需费用皆用该3000元支付,至案发共40余日。其间,被告人史某在旅社中乘杨某熟睡之机从该款中窃取2000元,由自己保管,也用于游玩开支。分歧法院在审理该案过程中,对被告人行为的定性出现了不同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史某构成盗窃罪,盗窃金额为2000元。因为在司法实践中,盗…  相似文献   

9.
一、引文被告人史某及邵某于2004年10月13日22时许,采用持刀威胁等手段,对李某实施抢劫,共劫得钱物合计人民币1470余元。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史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伙当场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强行夺取他人钱财,其行为已经构成抢劫罪。根据本案的情节和被告人史某的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宣告缓刑。故以抢劫罪判处史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判决生效之后,上级检察机关认为该判决适用缓刑错误,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上级法院根  相似文献   

10.
不作为形式窝藏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情简介犯罪嫌疑人刘某,是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口岸的一名行李搬运工。2005年7月,史某欲从皇岗口岸转道香港出国。史某刚下车,刘某就上前主动要求帮助史某搬运行李。史某考虑到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较多,就将其中一个大旅行包交给刘某。史某走在前面,刘某走在后面。此时,另一犯罪嫌疑人江某(在逃)走到刘某的面前小声说:“把他的包拖走”。刘某不答应。江某不死心,一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案情 欧某和曹某共谋后实施抢劫致被害人死亡。案发后第二天公安机关将欧某抓获,欧某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并主动要求协助公安机关抓捕曹某,欧某用电话和曹某取得联系并约好见面地点。两名公安人员着便衣,骑三轮摩托车载欧某前往约定地点抓捕曹某。  相似文献   

12.
徐德群 《西部法苑》2001,(10):63-63
2000年2月15日,盛某与曹某签订书面购车协议一份,双方在协议中明确约定,曹某出售给盛某的面包车,曹某保证该车挂户某局3年。协议签订当日,盛某将车款10580元交付给曹某,曹某将挂户于某局的一辆昌河面包车及随车工具、证件交付给盛某。同年6月,盛某对该车进行年检时,要求某局出具年检手续时,遭拒绝。又查明,曹某转卖的此车是1997年3月从某局处购得,某局在买卖协议中明确约定要求曹某于1998年6月30日前办理过户手续。  相似文献   

13.
应懋  玉平 《法学》1984,(12)
被告人史某,女,四十岁,某国营服装百货商店服装组负责人。一九八三年四月,某服装厂业务员陈某与史某商量,要求为该厂代销服装,史提出:先进货后付款。陈同意。史乃瞒着商店领导和其他人,按每件加价二元在本组台上出售。在十个月时间里共售出代销服装二千一百五十件,除付还服装厂批发价款外,得利四千三百元。史占为已有。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 一九三三年史某被其在外经商的叔父母史××、王××收为养子,双方家长达成协议,并举行过收养仪式。在此以前,史、王还领来史妹作养女。开始时,史某被寄养在生母处,生活费由史、王负担。一九三六年史、王即将他领至身边抚养。一九四二年史某进厂学徒,每月工资全部交给养父母。一九四五年史患病,临死时留下口头遗言:“原籍的两间平房归史某所有”。一九四六年史某因小事与养母发生口角,被赶出家门出外谋生。从此与其养母联系较少,但在结婚问  相似文献   

15.
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放弃是否构成犯罪既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情简介 2004年4月某日李某、张某、王某将被害人曹某(女)骗至某宾馆,进入以李某名义租用的客房。其后,三人共同使用暴力将曹某控制,李某、张某让王某实施奸淫。王某见被害人曹某十分恐惧和害怕的样子,心生怜悯,借口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女子,未实施奸淫行为,仅坐在一旁旁观。接着李某强行奸淫了曹某,而张某不顾曹某哭泣,欲行强奸,但因生理障碍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16.
拍案惊奇     
夫妻“性敲诈”双双进“班房”河南省郑州市西岳砦村一对夫妻,为报复同村村民李某的性骚扰,共同设计敲诈其钱财。日前,经法院审理,以敲诈勒索罪判处丈夫史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妻子岳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史、岳二人于2004年8月离婚,10月复婚。同村村民李某得知岳某离婚后,经常说一些下流语言,并对岳某实施性骚扰。在史、岳二人复婚后,不知情的李某仍持续骚扰岳。同年11月8日晚,岳某将此事告诉了丈夫,二人遂商量敲诈李某钱财。11月10日,李“应邀”来到岳家,欲与岳发生性关系时,史某接事先约定打开房门“捉奸”。两人以报警…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案情2006年3月15日23时许,周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矛盾后,双方约定至本市中山北一路、花园路路口进行斗殴。而后王某喊了曹某,再由曹某纠集十余人持械至约定地点;周某纠集陈某等近十人赴约,后陈某怕人少吃亏,到附近棋牌室叫了其伯父陈日某(有前科,另处)帮忙,陈日某又叫了陆某(有前科,另处)等人一同前往斗殴地点。双方碰头后,陈日某用携带的啤酒瓶威胁对方,陆某将手插在衣服内侧,佯装有枪,迫使王某、曹某等人扔下刀、棒。周某、陈某等数人见状即冲上前  相似文献   

18.
张某和邵某在热恋中,张某致邵某怀孕,不久因感情失和,张某弃邵某而去,邵某在外地生下一女婴,送与史某夫妇收养,双方订有书面协议。史某夫妇年近40,膝下无子,领养孩子后,视为掌上明珠。4年后,史某因车祸,致终身瘫痪,史妻既要照顾瘫痪病夫,又要照顾孩子,无力支持整个家庭,只好将孩子转送于王某收养,也订有书面协议。王某见孩子聪明灵气,也倍加疼爱,悉心抚养。两午后,史某病重死亡,史妻精神无所寄托,即以现在史某已死,家中负担减轻,自己具有抚养能力为由,要求解除与王某的“转收养关系”,将孩子复归自己领养。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审判实践中,有的人民法院将依据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已经执行的内容,在再审改判时再行判决,这种做法是有悖于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比如吕某与曹某债务纠纷案。吕某持曹某出具的3000元借据诉至某人民法院,要求曹某偿还欠款。该人民法院据此判决曹某偿还吕某3000元。此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强制执行了1100元。曹某向原审法院提出申诉后,经该院再审审理认为,吕某虽持有借据,但是没有实际给付曹某3000元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正在基层法医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案件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较明确。多因素共同作用,且不易分出主次死因的情况较少见,这类案件死因复杂,需经细微的尸体检验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死因结论~([1])。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曹某,男,43岁,独身,有吸毒史。2011年4月8日9时许,曹某到霍某家,两人喝酒过程中发生争执,霍某用拳脚、木棒、菜刀等殴打曹某,4月9日6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