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刚 《中国检察官》2015,(20):51-53
一、基本案情2010年12月7日凌晨,被告人李某、王某在网吧遇见与李某认识的被害人陈某,后三人返回陈某租赁房内玩耍。在租赁房内李某与王某通过短信共谋奸淫陈某。李某给王某十元钱,授意王某离开房间在网吧等候。后李某不顾陈某反抗将其奸淫。此后,李某回到网吧告知王某自己与陈某发生了性关系,并煽动王某奸淫陈某。王某在李桌的陪同下返回到陈某租赁房。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案情 张某将被害人李某绑到树上,准备抢劫其身上的钱物,王某赶来将张某赶走,而后其将被害人李某身上的钱物拿走,非法据为己有。二、分歧意见本案中关于王某的行为定性有如下分歧意见:  相似文献   

3.
[基本案情]2004年6月的一天,李某找到王某(1990年7月23日出生)说:“我今天领你挣钱去”,并把自己的衣服给王某穿上,通过宋某将王某介绍给张某。张某在一酒店房间内同王某发生了性关系,在发生性关系前,张某问王某多大了,王某说17岁了。事后,张某给宋某5000元钱,李某得4000元,李某给王某000元。公安机关对王某进行身体检查结果表明,王某身体未出现少女第二性征。[分歧意见]本案中,对李某构成引诱幼女卖淫罪,宋某构成介绍他人卖淫罪无异议,但对张某是否构成嫖宿幼女罪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实施嫖宿行为时,不明知被害人是幼女。案发…  相似文献   

4.
[案例]王某、李某预谋准备杀人劫财。当日11时30分许,王某、李某来到某村口蹲守等待目标。被害人张某骑自行车正好经过此地,两人拦住张某,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刀具对张某头部、胸部等要害部位乱扎乱捅。张某边躲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案情2008年11月份至2009年初,涉案人王某称其认识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某(此人并不存在,名字为王某虚构),可以把被害人化某的儿子安排到法院工作,并以此为名,先后从被害人的手中骗取钱财共计30万余元。后久拖未果,引起化某怀疑,化某让王某退还被骗钱财。为了掩盖其犯罪事实,2010年3、4月份王某找到涉案人李某,让其冒充副院长张某,李某在明知王  相似文献   

6.
一、案情与判决2000年5月16日下午 ,冯某(在逃)纠集张某(20岁)、施某某(21岁)及A某(在逃)等人以被害人C某(女 ,19岁)欠钱为借口 ,强行将C某带至一宾馆 ,进入以施某某名义租用的客房。冯某、张某、施某某等人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 ,强迫C某脱光衣服站在床铺上 ,并令其当众小便和洗澡。嗣后 ,张某对被害人C某实施了奸淫行为 ,在发现被害人正来月经后停止奸淫 ;被告人施某某认为被害人有月经在身 ,未实施奸淫 ,而强迫被害人采用其他方式使其发泄性欲。此时 ,被告人张某的女友敲门入室 ,冯某接到电话带被告人施某某…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份至2003年年初。涉案人王某称其认识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某(此人为王某虚构),可以借此关系把被害人化某的儿子安排到法院工作。并以此为名,先后从被害人的手中骗取钱财共计26.9万余元,后由于此事久拖未果,引起化某怀疑并让王某退还其被骗钱财。为了掩盖其犯罪事实,2006年3月份王某找到涉案人李某.让其冒充副院长张某,李某在明知王某诈骗的情况下仍以副院长的身份先后多次会见化某及其家人.为王某掩盖犯罪事实真相直至案发,并在第一次冒充副院长张某会见化某及其家人后收受王某现金1万元。  相似文献   

8.
一、从一个案例说起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李某为杀害张某准备了菜刀并邀请王某帮忙。一天夜里,李某、王某在张某必经的小巷将张某拦住。李某捅了张某一刀,扎中张某腹部。张某负伤逃跑。李某、王某紧追。追赶中,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初,犯罪嫌疑人刘某某、杨某、王某、孙某某(在逃)预谋与被害人赵某发生性关系。12月12日侣时许,孙某某以邀请吃饭为名,将被害人赵某骗至天津市塘沽区某地嫌疑人杨某家中。嫌疑人杨某、刘某某以暴力、胁迫手段相威胁先后将被害人赵某强行奸淫:后嫌疑人王某、孙某某趁被害人赵某酒后不能反抗之机,先后将被害人赵某再次奸淫。  相似文献   

10.
[案情]王某答应帮助解决同村张某(刚刑满释放)之子的3000元学费.王某之妻李某当即表示反对并与王某发生口角.张某认为王某之妻李某是指桑骂槐,遂与李某发生争吵,暴打李某一顿后扬言如不赔偿精神损失费用,要继续对李某实施报复.  相似文献   

11.
一、实情李某与原告王某于1978年结婚,1981年共同建造大小房屋5间,1989年,王某作为房产主领取了市政府房产机关核发的《私有房屋所有权证》。1993年11月6日,被告张某提出想购买李某5间房屋,李某同意。隔日,李某与张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李某在“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王某的名字。12月14日,王某、李某将该房屋《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当着他人的面交给张某,随后张某将购房款24000元交给李某。然后,李某又将购房款交给王某。1995年,李某、王某经法院调解离婚,双方各分得一半购房款。1998年6月,王某以其末在“…  相似文献   

12.
[案情]王某在李某的电脑维修点工作。王某的朋友张某有一辆价值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需要修理,经王某介绍到李某的电脑维修点进行检修。电脑维修好之后,王某对李某谎称要给张某送电脑。将电脑抱走。后李某见王某迟迟不归。便打电话给张某询问电脑是否收到。原来,王某在电脑维修点工作期间。因李某对其待遇不好.遂产生报复李某的念头。王某与张某也是刚刚认识的朋友,并没有其详细地址与联络方式。李某报案后不久,王某被抓获。  相似文献   

13.
张某、李某密谋用药物麻醉的方法强奸王某、赵某。按照预定的方案,张某购买了麻醉药物,李某则假意与王某、赵某相好。在四人聚会时,张某乘王某、赵某不备,将麻醉药物投放到王某、赵某的饮料之中。  相似文献   

14.
[案情]王某在李某的电脑维修点工作。王某的朋友张某有一辆价值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需要修理,经王某介绍到李某的电脑维修点进行检修。电脑维修好之后,王某对李某谎称要给张某送电脑,将电脑抱走。后李某见王某迟迟不  相似文献   

15.
[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某和曹某乘坐从重庆到上海的长途客车,在南京收费站时,经王某下线张某的举报.其二人在下车时候被侦查人员抓获,并缴获曹某随身携带的两个共计装有500克冰毒的鞋盒。其后,侦查人员在王某的住处缴获冰毒300余克。归案后,曹某供述是朋友王某邀请其来南京旅游。并将装有毒品的鞋盒交给其在路上携带保管,答应到站后给其2000元好处费。王某归案后如实供述了其三次贩卖毒品500克给其下线张某,其中供述的细节与张某的证言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案情2010年10月3日晚,张某(系未满16周岁)伙同李某(系未满16周岁)翻窗进入重庆某大学学生宿舍,盗走该宿舍内笔记本电脑两台。第二天,张某和李某将盗来的这两台笔记本电脑拿到王某开设的废旧回收经营店变卖。变卖时,张某明确告知王某是自己和李某盗窃来的笔记本电脑,后王某以总价1500元收购了这两台笔记本电脑。案发后,张某、李某、王某对上述事实供  相似文献   

17.
[案情]2006年11月25日凌晨2时许,李某伙同张某、杨某,携带刀、手铐、电棍、手套、口罩等工具,由李某爬窗潜入4楼被害人家中,打开房门后电话通知张某、杨某,三人共同进入被害人卧室,通过按、压、刀砍等方式,对被害人实施暴力抢劫,致被害人轻伤。后被害人呼救,同屋隔壁房间的郑  相似文献   

18.
一、案情简介1994年 1月 ,犯罪嫌疑人张某在A省B市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 ,在经营过程中和B市公安局刑警队长李某交往密切 ,李某多次为张某经营过程出面协调各种关系。犯罪嫌疑人王某与张某自幼在一起读书 ,俩人称兄道弟。 1994年 8月 8日晚上 ,张某从李某 (涉嫌徇私枉法罪被立案侦查 )口中得知王某因涉嫌贩卖人口罪被C市公安局抓获 ,张某遂将此情况告诉王某的家人 ,王某的家人请张某帮忙把王某保出来 ,张某积极活动 ,疏通关系 ,1995年 8月下旬 ,张某携带王某家人给的 180 0 0元随同B市公安局办案人员赴C市 ,以调查取证为由 ,想借助B市公安…  相似文献   

19.
司法信箱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符合受理条件,法院应如何处理?编辑同志:我院于2002年8月26日开庭审理被告人李某故意杀人一案,并于2002年9月16日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李某没有提出上诉。被害人张某的姐哥(诉状中所列)王某以原告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写了一份刑事附带民事诉状寄到市检察院,我院于9月13日收到该诉状。鉴于该诉状中没有写明明确的原告,只有诉讼代理人王某的签名,不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基本形式要求和立案条件,我院以“通知”的形式告知王某。10月3日,被害人张某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文中 《中国公证》2004,(4):35-35
[案例] 王某,男,1948年与浙江省杭州市陈某结婚,1949年赴台后与陈某失去联系.1952年王某又与台湾居民李某在台结婚,并生有一子一女.1958年,王某在大陆的配偶陈某收养张某为养子.1991年王某回大陆探亲,得知陈某并没有改嫁,便承认张某为养子,并在公证处与陈某共同办理了收养公证.1992年,王某与其在台湾的配偶李某及养子张某向台湾地方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认定王某、李某与张某的收养关系,以便张某能够赴台探亲.并提交了如下主要证明材料:大陆公证处出具的王某、陈某收养张某的公证书,李某同意收养张某的声明书.台湾法院在审查后认为,该收养申请不符合台湾的有关规定,收养关系不能成立,将申请予以驳回.之后,王某多次向台湾有关部门申请,但始终都得不到认可,一直到2002年,考虑到与张某的收养关系在台湾得不到承认,王某向原办理收养公证的大陆公证处提出要通过公证解除与张某的收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