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于明 《中外法学》2013,(1):79-94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被视作司法独立在西方世界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法律人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英国故事"。但对于17世纪英国司法史的分析却表明,传统的"宪政主义"和"职业主义"的解读都存在简单化的倾向,而忽视了这一历史进程背后的利益角逐与政治走向。这一时期法律职业阶层的分裂与斗争,都无法简单归因于道德或职业水准的高低,而更多来自于与现实政治冲突的纠缠;追求独立的过程本身存在着诸多"反独立"的悖论。光荣革命后法官独立的确立,深层动力来自于主权者的身份转换、政治决断与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2011,(12):1-1
“一个微细的、瞬息即逝的期待经常可以从纯自然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然而一个强烈而持久的期待。则只能来自于法律。”这是英国法学家边沁的话。正是基于对至高无上的法律精神的信仰,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律师业并为之奋斗,成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播撒正义,践行公平。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徒制法律教育与普通法传统的存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曼征服”以后,从亨利二世开始的英格兰司法改革直接催生了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这个法律职业阶层在实践中又与学徒制法律教育互适共生。与欧陆法律教育侧重于对罗马法概念、规则、原则和理论的研习不同,英格兰的学徒制法律教育更侧重于法律实务的操作。这种法律职业教育促进了英格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这个法律职业共同体在罗马法复兴运动风靡欧洲之际,顽强地坚守了普通法的独立品格,使普通法能够作为一种与大陆法不同的法律传统延续存在。英国的学徒制法律教育与普通法传统具有共同的法哲学依据,经验主义是英国的判例法传统和学徒制法律教育的哲学基础。但是,英格兰学徒制法律教育最终走向了衰落,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成为英国现代法律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司法审查的迷雾--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政治哲学意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法律传统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确立了司法机关作为宪法最终解释者的司法主权原则,而1804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则因为最早确立了司法审查原则而成为这一传统的象征。在该案中,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充分运用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精湛的法律技艺,将政治斗争转化为法律原则的斗争,以政治上法官任命的失败为代价赢得了司法审查原则确立的胜利。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纠结于人民主权与司法独立、代议民主与持久价值、大众激情与审慎理性等多项宪政议题,该案被不断地解释和再解释,最后完成了从司法审查原则到司法主权原则的提升,确立了美国特色的、司法至上的法律传统。而对这一过程的解读与梳理,有助于祛除法律神话中的迷雾,增进法律科学智识的理性与自主。  相似文献   

5.
律师、法律与政治这三个名词在形式上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然而它们在本质上却是紧密联系、一脉相承的。律师,顾名思义,乃“法律之师”。没有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律师职业的出现。同样,没有律师职业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不懂得法律,如何称得上律师?不懂得法律,又如何事律师工作?这个道理浅显易懂,无须赘述。法律与政治更是一母同胞,同为上层建筑,无论专制社会还是法治社会,它们都是唇齿相依。法律是国家政治高度发展的产物和表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就从本质上确立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法律地位。任何具体检察工作的运作都必须围绕法律监督本质属性而展开,不得偏离本质属性的中心轴。这就象“源”与“水”。“本”与“未”的关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律的规定总会存在一些漏洞,从而弱化法律的实施效果。本文试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弱化的角度,对立法的缺陷以及现行制度的掣肘等方面的原因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上古夏商周作为礼刑时代,是中国法律传统的肇始之基。这段时期的礼具有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属性,礼既具备了道德规范的形式,又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其时并不存在独立于礼的法,其法律形式主要是“礼”与“刑”。礼乃行为规范,刑为制裁手段,即刑罚。刑依赖于礼而存在,囊括在礼的范围之中。所以上古夏商周,法在礼中,礼外无法,出礼入刑,这是中国法律传统礼法体系的原生状态。夏商周礼乐刑政“大统”的确立,既是中国法律传统的肇始,也是后世道统所源与“大经大法”所本。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其发展的早期,伴随着圈地运动、殖民贸易的扩大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原有的经济利益和资源配置开始重组,政府干预和管制不断加强和扩展,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评判不断变化,使得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这段时期成为英国历史上政治腐败最为猖獗的时期。卖官鬻爵,吏治黑暗经过长期复杂而激烈的斗争,1688年“光荣革命”使英国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由于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的是“新兴的中等阶级和封建地主之间的妥协”,因此“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  相似文献   

9.
法官作为一种职业是令人敬畏的,因为掌握着判断是非曲百,予夺生杀的大权。也因为要运用这比权力为人民服务,法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使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业务水平与所掌握的权力相适应。否则,人民将敬而远之,畏而惧之,呼而弃之。一、宜谦和。法律以其特殊效力凌驾_厂一切之上;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审判庭的设置,法官的位置居十其他诉讼参与人之上。这都是必要的,意在体现法律的神圣不可违犯,法官的公正而不可藐视。但是,很容易引起错觉,飘飘然,“乾纲独断”,“以法官为准绳”_于是,就有了先入…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执法中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在行政法上,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同于“法律”。“法”是先于或独立于“法律”之外而存在的社会权利义务关系,是客观的社会存在、社会法则或习惯规则,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法律”则“是事物的法的本质的普遍和真正的表达者”,...  相似文献   

11.
《法律科学》2015,33(1)
“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之争看似语词差别,实则价值之异.我国审判组织的制度形式与运作实践似乎都在支持“法院独立”的观点.但是,此观点始终没有说服所有人,特别是实务部门的法律职业人.因此,法律界必须对这些理论的误解加以澄清.无论从法院组织理论,还是从法律职业理论,都可以得出法官独立的观点.而且,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每一项司法改革措施都在促进法官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律师业自1979年重建以来,已经走过了25年多的历程。在这25年里,律师的数量由1979年的212人发展到目前的约13万人。然而,与超过30万人的法官队伍相比,中国律师的数量还并不多,律师在法律服务市场上也并未取得垄断性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国历史上并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专业化的“法律职业”(1egal profession),因此当代中国律师业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太多本土的制度与伦理基础作为依托,而几乎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对西方律师业的种种意象与我国现存政治法律体制的强烈反差中,无论是律师业的执业者、管理者还是研究者,对这一职业的发展方向都缺乏一个良好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律师、法律与政治这三个名词在形式上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然而它们在本质上却是紧密联系、一脉相承的。律师,顾名思义,乃“法律之师”。没有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律师职业的出现。同样,没有律师职业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不懂得法律,如何称得上律师?不懂得法律,又如何从事律师工作?这个道理浅显易懂,无须赘述。  相似文献   

14.
律师在刑事辩护中具有显著的政治地位和特定的法律地位以及独立的诉讼地位,这是我国健全法制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一九五四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当时的宪法和法院组织法都明确规定被告人有辩护权,全国各地市县相继成立了律师机构、开展了律师工作。但因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律师机构相继瓦解,律师制度很快消亡,相当一部分律师被说成是“丧失立场”,“为罪犯开脱”,“为反革命分子鸣冤叫屈”而被打成右派。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恢复刑事诉讼中的辩护制度,从法律上规定给被告人以辩护权,而且由具有独立  相似文献   

15.
刑事辩护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它是现代刑事诉讼对诉讼正义追求的结果。而作为刑事辩护制度的主要实践者及支撑者,辩护律师的诉讼角色究竟是被告人的类似于民事代理性质的“代言人”,还是独立于被告人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似乎不容争议。传统观点从辩护律师忠诚于法律及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证,高度强调辩护律师的社会责任及法律独立地位,并赋予其与法官、检察官一致的实现社会正义的职业使命。  相似文献   

16.
英国法律周刑事诉讼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0月6日至10日,在英国首相布莱尔对华进行友好访问的同时,“英国法律周”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英双方的400多名法律工作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笔者有幸参加了其中刑事诉讼程序的研讨会,现将此次研讨会的内容作一介绍,以飨读者。一、关于审判前程序英国刑事司法制度通常为对抗制,强调在争议双方对抗的基础上发现事实真相。对抗制的主要价值之一在于对警察确立了一套规则来约束其对证据如何取舍,而且这些规则必须与以后的审判规则保持一致。这必然要求警察在收集证据时自我约束,合法地收集证据,如,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7.
检索美国法律先要了解所要查询的美国法律措的是什么。美国法律源于英国殖民地时期的英国法律。美国独立以后,联邦和各州(路易斯安那州除外)均以英国普通法原理作为其法律基础。但美国一直都有着精心创造本国式法律的倾向,尤其是在判例法方面,加进了美国特有的“注释”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共由50个州组成,各州均享有较大的自治权。美国法律是指联邦法和50个州法。美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双轨制(dual-syste)。根据其立法机构的不同,美国法律分为制定法和判例法两种类型。制定法(statutes存在于联邦一级…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严打”斗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不断深入持久开展的“严打”斗争,法律的利剑涤荡着各种各样的犯罪分子,为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宁清除了一批又一批的残渣余孽。毫无疑问,“严打”作为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一种斗争手段,其重要的人民民主专政职能作用和社会效应不容低估。然而,对待“严打”斗争,我们有必要矫正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而确立正确的认识现.一、从打防结合的治宏观和“严打”,它不是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唯一手段,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一基础工作的继续和补充从维护社会治安的实际需要出发,“严打”斗争以其顺应民心而显示了其不断深入开展的必要性和…  相似文献   

19.
“法统”一词是民国初期流行的政治术语,其义是指权力的法律来源或权力的法律依据,用以判别政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辛亥革命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华民国的权力获得了法律的依据。由此而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法统”,维护法统的意识也在随即展开的法统斗争中而不断加强。民初发生的法统之争,其实质就在于争夺统治权的合法地位。但国民党南京政府颁布的《训政时期约法》却改变了《临时约法》确立的民国法统,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统,最终被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法统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英国商法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英国对“商法”的定义在英国,什么是商法,存在诸多说法和解释。除了已有的法律定义以外,许多在这方面著述的学者都给它按照自己的理解下了定义,其中有:“商法是一个无法严格定义的措辞,但是它通常包括,更多而言专门涉及商业、贸易、买卖的所有英国法律部分。”〔1〕“商业的目的是商品交易,如果我们采用这一标准,商法可以被定义为,适用于货物买卖合同以及与其相关的辅助合同,即货物运输合同、货物保险合同以及其主要目的是为实现销售合同提供资金的融资合同的相关具体规则。”〔2〕在英国商法方面最具权威的人应是学术型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