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付和 《法律科学》2000,(6):108-117
从法律与经济的层面分析,证券法的公平体现分配正义,反映了证券法中应有的理想法律价值;证券法的效率为一种制度效率,体现了证券法对其所调整关系的现实作用.证券法的公平以秩序为形式,以主体的平等、自由为内容.在我国的时代背景下,证券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应该是公平促进效率、效率体现公平,但由于理论理想与现实目标的冲突,在立法与法的实施等实践过程中,现阶段应着重对公平与效率二价值取向的均衡与整合.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20世纪,可以说是金融学发展狂飙突进的时期,现代金融学不仅在数量化方面进展迅速,而且在研究的领域方面也在不断地扩展,大量的金融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数理金融学、金融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轨迹,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市场形成不同,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人为的市场,是国家利用强有效的行政权力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因此,我国的证券法是一部证券监管法,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证券法。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证券业在中国的迅速的成长,社会现实对于证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证券市场的主体,迫切要求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民事权利和证券市场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谈萧 《法人》2006,(3):38-39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跨国上市毫无疑问是海外证券市场与中国证券市场竞争的一个结果,也更是海外公司法、证券法与中国公司法、证券法竞争的一个结果。尽管目前这种竞争与中国相关法律的改善尚不存在可见的关联,但是希望这种竞争能引起中国法律更深层次的改善,尤其是法治层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何各个国家会形成如此多种多样的金融发展模式?它和一个国家的法律环境有何关联?法律环境对金融发展的演化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影响?上世纪末,在美国出现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就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法与金融学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代表人物有F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ce和Andrei Shleifer、Robert Vishny等人(简称LLSV)。  相似文献   

6.
曹守晔 《中国法律》2006,(1):23-25,81-84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证券法》在市场运行机制、投资人权益保护和市场法治监管等诸多方面,丰富发展了原证券法的相关内容,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可以说,《证券法》在拓展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赋予了人民法院更为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学界在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中国经济法现象缺乏独立的思考,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经济法的基本任务认识模糊,理论建构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中国经济法不是成熟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伴随着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在建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部门法律.中国经济法的主要任务或功能不是调整"市场失灵",而是为了推动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是为了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而是要用法律手段规范和制约政府行为;不是以公共利益否定私人利益或以私人利益否定公共利益,而是要与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一起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和市场法治秩序,最终切实保障市场主体的正当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8.
美国九十年代的证券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美国从1933年制订《证券法》和1934年颁布《证券交易法》以来,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美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美国证券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制订了许多新的法律规范。 一、《1990年证券实施补充与股票改革法》 1990年,国会通过立法,对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行为设立了新的司法和行政补充制裁措施。并授权证券委新的管理与执法权力,管理垃圾股票市场。 对于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行为,该法授权证券委有权发出“停止和终止命令”,有权发出行政诉讼,有权对被管理的实体和关联人士实施民事处罚。该法也授权联邦法院对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行为实施民事处罚,并有权对公司的董事、职员的欺诈行为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9.
雷磊 《中国法学》2020,(1):5-25
法的一般理论作为法学研究的独立分支起源于19世纪中后叶的德国,并在英美和其他国家得到广泛扩散和发展。在前苏联,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造,它从一种分析法理论转型为一种社会法理论。中国法理学界对于法的一般理论的继受与发展经过了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对苏联学说的全面继受、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反思与突破,以及90年代末至今的开放与创新三个阶段,并逐步让位于法哲学和其他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以法律关系学说的变迁为线索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发现,中国的法的一般理论研究与中国法治实践和法学进步的历史进程休戚相关,在总体框架上深受"苏联学说+民法原型"模式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从采取单一进路开始显现出多种方法合力的端倪。法的一般理论远远没有成为"历史的遗迹",深化对它的研究应成为未来中国法理学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期货法的定位、特别是与《证券法》之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本土化的实践问题。域外多样化的期货立法模式反映了各国不同的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路径,近年来一些国家将期货监管规则纳入大证券法或者金融商品立法中,是与其强调金融期货的地位以及金融市场监管一体化的背景密切相关的。在我国,与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期货市场以及...  相似文献   

11.
有效市场理论是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之一。金融学中的核心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前提假设之一就是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公开信息。在Fama的关于市场效率综述论文发表之后,市场效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一般的随机理论,到前沿的混沌分形理论,经济学家在不断的证明市场有效性假设的正确性。对这些研究做一系统的综述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金融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徐孟洲 《法学论坛》2008,23(3):26-31
中国经济法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法律部门.中国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表现为:经济法理论对公法与私法两分法局限的突破;经济法理论对传统部门法调整对象理论的更新;经济法理论对法律调整机制及其功能的拓展;经济法学提出社会本位观丰富了法的理念,是对个体本位理论的超越.经济法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既需要坚持思想的大胆解放,又必须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现实,还应当经受社会生活与法律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皮海洲 《法人》2013,(3):13
据2月19日《上海证券报》报道,在开展证券法实施情况评估的基础上,证监会已形成了关于证券法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送审稿和修改证券法的建议报告,新一轮修法工作有望启动。由于《证券法》等法规已远不能满足当前中国股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证券法》等法规修改的内容显然将是全方位的。证监会建议完善证券公开发行制度、证券私募监管、债券市场发  相似文献   

14.
透过《证券法》弥补《公司法》漏洞之探讨●梅慎实在法律结构上,证券法和公司法都属商事法范畴,“二法”(证券法与公司法)并无主从关系,更非对立关系。若要分析“二法”之关系,就股票、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基金券及新股认购权证等证券的发行与上市交易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实证考察的基础上 ,对WTO背景下外资主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和方式 ,以及所涉及的风险管理法律框架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指出了外资主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公司法、证券法、外汇管理法、并购法等的法律困境 ,以及监管机构和司法机关等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8,(1):92-103
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但是,除《证券法》第39条提到了"其他证券交易场所"外,《证券法》对新三板并没有具体规定。我国现行《证券法》遵循了"主板逻辑"和"公开发行逻辑",而新三板市场不是主板,它具有特殊性。因此,新三板市场难以适用《证券法》,甚至一旦适用了《证券法》的某些条款,可能会阻碍新三板市场的正常发展。《证券法》对新三板市场的某些制度(尤其是做市商制度)的运行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这是行政法规或规章克服不了的。我国应该通过修改《证券法》以及制定一部单行的证券法特别法——《全国股转系统监督管理法》,为新三板市场的相关制度运行提供法律依据。但从长远看,我国《证券法》应以"多层次资本市场逻辑"和"交易逻辑"取代主板逻辑和"公开发行逻辑",以实现逻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何颖 《财经法学》2016,(1):34-43
金融消费者概念的全面确立在理论和实践中遭遇到'投资领域没有金融消费者'、'证券法的投资者保护规范已经足够'等困境。需要突破传统商法理论的局限性,承认'投资者'因杂糅了机构投资者、投资专家等商主体和消费者等非商主体而性质模糊。并且需要突破证券法投资者保护传统理论与制度的局限性,注意到金融消费者概念与保护规范的形成在于经营...  相似文献   

18.
石佳友 《法律科学》2014,(5):129-137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使得一国证券法适用于境外发生的某些证券行为成为必要。中国致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建立证券市场的国际板,有必要赋予其证券法以适度的域外效力。美国证券法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值得研究和借鉴,特别是2010年的Morrison案判决,颠覆了此前的行为标准和结果标准,而代之以交易标准。鉴于中国目前正在修订《证券法》,建议其中增设关于域外效力的有关条款。其具体设计可保留现行的无域外效力推定,以行为地点作为判别管辖权的原则,同时辅以结果标准,允许中国法院对某些发生于境外但对境内有直接影响的证券行为进行管辖。同时,中国证券法应允许法院以非方便管辖原则为由驳回某些起诉。而从长远看,中国应积极推动制定证券跨国诉讼的多边国际公约,以根本解决管辖权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证券"?"证券"内涵如何,是外延有多大?这是关系到如何明确证券法的调整范围,如何划定证券监管权限的重大问题。"证券"的定义是证券法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既是证券法的一个出发点,又是证券法的一个旋转圆心。一1998年《证券法》出台时的争论在1998年《证券法》颁布的时候,对证券法的调整范围和调整对象就有过长期的讨论。原《证券法》主要调整股票、公司债券,实际上,除此之外的其他债券在中国早已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修订前的《证券法》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修订后的《证券法》在此基础上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修改后的《证券法》,也已经摒弃了“禁止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表述,代之以“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违规资金入市”。从而为未来合规资金的入市预留了空间。但是,银证混业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银行资金入市的可行性,如何平衡银证融合的利弊,监管体制应作哪些调整或变革。这将是风险与利润的一次新的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