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的影响超越它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环境后果,对美国国家安全提出新挑战。美国官方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历了酝酿、萌芽和完善阶段。促成美国对该问题的战略认知与政策实践的原因复杂,涉及国际社会的政治议程、美国国内的科学议程以及国会的影响等因素。当前,美国的安全体系不仅正视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威胁,而且已经开始制定战略性方针不断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该体系的战略规划和日常实践。在国际层面,美国已经开始谋求与其他国家就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问题达成共识甚至采取行动。本质上,这是美国在全球气候谈判博弈中增加筹码的一个重要抓手,希望以此来影响和主导全球减缓气候变化行动。预计未来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安全后果的政策走势趋强,将对美国气候政策、对外关系乃至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将给中国特别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在宪章中规定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促成国际合作为其宗旨。50年来,联合国虽然没有摆脱强权政治的影响,但它始终在为实现自己的宗旨而努力,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促成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无能为力。 当前,发展中国家仍希望联合国能在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问题上进一步发挥作用。这种愿望能否成为现实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联合国今后一个时期在发展领域中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论冷战结束后的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一些西方人士大肆宣称文明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 ,“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①。虽然这种论调过分夸大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并且有其政治目的 ,是错误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 ,随着国际经济与国际社会日趋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增强了 ,民族国家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的文化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面对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态势 ,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占着极大优势的西方世界尚且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民族文化的问题 ,那么对于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自邓小平提出著名的"东西南北"命题以来,国际关系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导致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显著上升,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发展问题,全球性问题越来越严重。上述变化对南北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终于能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强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为改善南北关系提供了动力。作为南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与拉美的关系也受到上述变化的影响,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是具有丰富资源、广阔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解决全球性问题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国际格局变化使发展中国家处境艰难,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拉大了它们经济上的差距。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重视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依托,中国同它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6.
国际定位是中国外交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崛起的新兴大国,从国际体系边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成为发挥一定引领作用的负责任大国。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国际定位始终保持不变。中国国际定位的变化性和稳定性影响到中国外交,使其在观念、政策、方式、风格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仍保持基本战略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源于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恐怖主义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和国际政治斗争的特殊手段。近年来,由于民族(种族)主义、宗教问题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出现了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乃至核武器向人们示威的可能性,并在西方国家内部加强了活动。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和国际间正常交往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历来都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从国际关系理论,还是从保证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重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际安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何准确地衡量我们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的好坏?如何评估各国的国际安全状态?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开发的《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2016》(IISSA)即是一种有效的量化工具,让我们可以像利用"空气指数"(AQI)帮助我们了解空气质量一样,利用"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2016",可以帮助我们从全球、大洲、区域、国别四个层次感性地了解当今世界的国际安全状况。对该指数的研究可以得出四个结论:从全球层面来看,长期的国际安全状况较差,中期的国际安全状况虽有所改善,但短期状况又呈现负面化;从大洲层面来看,欧洲地区国际安全态势最好,大洋洲次之,亚洲和非洲相对较差;从区域层面来看,可以发现与该区域有关的国际热点问题是影响该区域国际安全态势的重要因素;从国别层面来看,新西兰、瑞士和瑞典是国际安全感最好的三个国家,阿富汗、叙利亚和巴基斯坦是安全感最差的三个国家,而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欧洲核心大国(英、法、德)的国际安全态势最佳,中国次之。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在地理上和经济上的北美国家身份与政治和文化上的拉丁美洲国家身份,导致了该国身份认同的困境,也决定了其不断在国际社会中探索自身的角色定位。随着墨西哥外交政策的转型,其国际角色定位从发展中国家领导者,转向旨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桥梁。气候变化议题在当前墨西哥的对外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其参与全球治理、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其表达中等国家声音的一个重要渠道。基于本国的特殊性,墨西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诉求是提升国际影响力、追求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其政策选择包括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努力调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认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重视可持续发展,承担自愿减排义务;提出建立"绿色气候基金";加强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就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而言,"桥梁"角色在很大程度上适合墨西哥对自身的国际定位,有利于其走出认同困境,从而找到与南北双方接触并符合自身利益和政策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当今国际体系提出了三大挑战,这就是如何面对发展中大国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如何解决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如何从根源上清除恐怖主义的威胁等.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形势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真实写照,并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应对发展中国家给国际社会提出的这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总类(期)一九九八年世界各国首脑级人物变动情况(1)从东亚金融危机的演变看中美日金融权力的 消长(1)一九九九年国际关系与安全会议信息(l)一九九八年世界大事记(上、下)(1、2)关于当代国际贫困问题综述(2)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2)安全概念、安全机制与安全战略(3)绍罗什论资本主义体系的缺陷(3)一九九八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大事记(3)文明冲突还是和平共存(4)台湾“务实外交”的国际空间(5)对北约袭南点评(5)国际社会就解决科索沃危机斡旋辑录(6)北约空袭南联盟对周边国家影响深重(6)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略意图及所面临的问题 (6)一九九…  相似文献   

12.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10,(5):1-5,73-76
金融危机不仅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而且对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造成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力量对比及大国之间相互关系发生变化;推动了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的改革;促进了国际体系内部结构的变化。但是,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G20已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讨论应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主要平台,而G7和“金砖四国”将分别成为两大力量在这个平台中协调立场的核心:欧洲将是多极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将长期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国际体系的变革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将始终充满着激烈的斗争和较量。  相似文献   

13.
宗教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宗教与安全》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在国家和国际安全局势中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替上升,其中由民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发的纷争和冲突呈上升趋势,宗教因素已成为21世纪影响国家和世界安全的一个不容回避的变量。美国“全球接触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Engagement)正、副所长罗伯特·A·塞佩尔(曾任美国务院首任国际宗教自由事务巡回大使)和丹尼斯·R·胡佛主编的论文集《宗教与安全》①汇聚了各方专家的观点。首先,该书指出宗教已成为影响国家及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21世纪将是一个宗教暴力和战争频发的时代。当前,各种宗教狂热分子以及机会主义者正…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是有关国家对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性质、发展趋势、维护路径、本国与之关系等问题的看法、立场和主张的总和,对国家对外行为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抽象的国家观念,它既可见于国家对外政策权威文件,也体现在一国有关国际政治安全问题的对外行为中。通过中俄对外政策文件,考察两国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之异同,并结合中俄有关国际政治安全问题的外交行为,特别是两国在安理会的投票,可以逆向透视两国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这种互补性研究路径结合文本解读与对外行为分析,使二者彼此验证,可弥补单一路径之偏颇。中俄均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稳定,推动多极化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军备竞赛和外空军事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国际冲突,并非西方所谓的“修正主义国家”。中俄两国在对多极化的理解、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的手段和依靠力量、欧亚地区秩序、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安全制度的尊重程度等方面有异。比较而言,中国之“言”(国际政治安全秩序声明)与“行”(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秩序之行为)更显一致。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对金融安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迁创造了强大的外部动力,并使之成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导的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核心议程之一。随着危机影响的逐渐消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陷入了"均衡困境",即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迁在达到或持续趋近于最优状态之前,便停滞于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危机所创造的变迁动力逐渐减弱,主要国家行为体继续维持、接受或无力独自改变既有国际货币体系。在此均衡困境下,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已久的诸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主要包括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相关问题、汇率制度多样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汇率波动和汇率失调、国际收支调节不力导致的宏观经济失衡、国际货币组织低效等。从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与金融安全的角度而言,后危机时期的改革并未带来一个更加安全的金融世界。  相似文献   

16.
国际环境外交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现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环境外交的一大特点就是各国对国际环境立法极为重视,70年代以后,国际环境立法的数目大为增加。环境外交的另一特点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对国际环境立法的积极参与。在国际环境立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正>2011年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一年。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影响深远的大事层出不穷。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变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整体崛起势头,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西亚北非等局部地区形势进入动荡与变革交织的不稳定期,能源资源、网络安全、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 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安全受到了诸多挑战, 包括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组织、参与 全球性问题治理时对国家主权的合理干预和限制, 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 的经济主权造成的侵害, 也包括强权政治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甚至剥夺一国的 主权。挑战发展中国家主权安全的主体是西方大国和跨国行为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 中 国的主权安全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继续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 树立国家主权新观念是中国维护主权安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美学者论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坤 《国际资料信息》2000,(3):14-17,,28,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1998年底出版保罗·斯代尔斯主编的《新安全议程-全球纵览》一书,概述了“非传统安全”的缘起及主要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摘介如下: 一、非传统安全的涵义 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相对缓和,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地位相对下降。许多国家开始关注非军事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如恐怖主义、种族冲突、环境恶化、粮食和能源短缺、毒品交易、跨国犯罪、人口增长和非法移民等。这些问题与传统的外部军事威胁相对,被笼统地称为非传统安全。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是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成立20周年。20年来,基金发展迅速,成就显著,资本从初创时期的8亿美元增至40亿美元,已向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中东和欧洲的94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33亿美元的财政援助,为推动第三世界国家消除贫困、振兴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基金成立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鉴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而独立后,由于受外部恶劣环境和本国资金严重短缺的不利影响,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举步维艰,决定成立一个金融机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经济复兴之路,同时促进国际合作及南南团结。1976年1月,欧佩克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成员国会议上签订协议,一致同意设立一笔特别基金,并于同年5月的一次财政部长特别会议上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