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省直管县"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也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难点。目前"省直管县"改革中,以浙江为代表的财政省直管县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推进,但从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到行政上的省直管县,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地方因地制宜的实践探索相结合,尤其是县域政府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来适应这一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现阶段最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导向功能的一项行政改革。文中探讨了"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借以思考"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可行性,对我国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省直管县市”: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管县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选择,当今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而实施减少层次、增加幅度的省直管县体制,应该是21世纪初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重要路径,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本文在理性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潜在可能性与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改革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市管县体制的负面效应和历史局限性日益凸现,日益束缚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行政管理层级和行政区划改革有新的突破,进行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是符合客观的需求和社会进步的。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在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力,现行体制弊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直接动力,政府和市场/社会力量是直接推手。  相似文献   

5.
2009年开始,山东省选取了20个县试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该项政策试点几年之后,预计2012年底在全省铺开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却并没有如期实施。本文结合山东省聊城市实际,分析总结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该项政策未能全面实施的制约因素,并对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和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改革之路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各界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存在着五大认识误区:认为"强县扩权"、"扩权强县"和"财政省直管县"就是省直管县;认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对"市管县"体制的彻底否定与替代;忽视政府职能转变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把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简单地归结为行政层级的缩减;认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对地级市的弱化。这种状况不利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与深入推进,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省直管县改革是政府层级改革的大方向,为了避免政府层级改革重蹈过去政府机构改革的覆辙,从多维视角对省直管县改革的诸多问题进行全面反思与总结,进而提出省直管县改革应在统筹兼顾、渐进分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是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与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政策。然而,学术界对中国财政分权决策过程研究较少,政府采纳财政分权政策的决定因素有待揭示。本文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为案例,基于中国干部管理体制建立政治竞争与财政分权政策决策的理论框架。运用全国地级市数据分析发现,省内地级市间的政治竞争显著降低了地级市推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扩散程度,但对是否采纳改革影响不显著。县域政治竞争强度显著降低了地级市在辖区内启动改革的概率和扩散程度,这一负向影响随着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时间趋势减弱。论文还讨论了上述发现的因果机制。  相似文献   

9.
市管县体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不断暴露。同时,省直管县体制的优势不断显现。两方面的发展,中央促进中央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是对市管县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不仅对于提高行政效率、精简机构有重大的现实作用,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行政体制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出路在哪里?为什么多轮改革后,还存在不少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基本体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改革思路。解决地方政府的基本体制问题的思路和目标是改革地方行政区划体制,实行地方制度创新。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同时,配套进行乡镇政府改革,健全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的良性互动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减少管理层级,加大管理幅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