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杨文杰  卫光辉 《创造》2009,(5):72-75
“雨季过去了,留下来的是我17岁的秘密。我和奶奶生活在这个宁静的村子,这里有我熟悉的梯田,有可爱的哈尼族的乡亲。我的生活一直是这样,平淡而不失乐趣。每天清晨我背着背篓去附近的镇上卖烤玉米,晚上回来大声对正在织布的奶奶叫道:‘奶奶,我回来了’。在梯田上来回奔跑也是我最喜欢的游戏。层层梯田像一面面闪亮的镜子,绿色的秧苗随风摆动,走在田间小路上依稀能听到远处哈尼姑娘唱着动听的歌曲……”这是电影《诺玛的十七岁》一开始时女主人公的自白。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认识了一个纯洁善良而美丽的哈尼族少女和她有着梦幻般美景的贫苦家乡——红河县。  相似文献   

2.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有位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一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3.
滚乃散记     
也许因我奶奶是孟定傣族,那里有我的“比浓傣”的缘故吧,孟定——那充满着绿色生机的美丽坝子于我总有着一种莫名的熟悉和感动,当我第一次走近她时,便不由得从心底深深爱恋上她。我曾先后两次调入孟定工作,其间流连过许多美丽的傣家村寨,而当我远离时,难以忘怀的是那一方水土一方人,尤其是那南定河畔的一个小村寨——滚乃。  相似文献   

4.
缘结妇联     
也许是生来与妇联有缘吧。10岁那年,我们家搬进一套新房,对门邻居旷奶奶是市妇联的老主任,德高望重,交游甚广。在我童年的眼睛中,旷奶奶头上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又神圣的光环,我的愿望是“长大了做一个像旷奶奶那样的人”。10年后,我从师范学校的中文系大专毕业,以学生党员和优秀毕业生,分到了当时数得上的好单位市粮食局工作。说不出有什么不对劲,但我总隐隐觉得那不是我要从事的职业。果然,在我即将去报到上班的前几天,在乡下休养了大半年的旷奶奶回来了。她到我们家串门,提到市妇联想进一个写材料的年轻人。她对我妈说:“…  相似文献   

5.
玉米项链     
何小军 《中国保安》2014,(21):75-75
奶奶的首饰盒里,存放着一串非常特别的项链。项链上的珠子颜色黄黄的,通体发亮,非常好看。小的时候,我就很好奇,奶奶怎么会有一串这么好看的项链。 可是,我从来没看过奶奶佩戴它,也从来不让我们碰它,它只是静静地躺在那个古色古香的盒里。奶奶说也只是偶然地拿出来看一看,擦一擦,每到这个时候,奶奶的神色就变得异常的肃穆而又温情。  相似文献   

6.
“王汉英同志,读了你写的经历,很受感动。我同情你的命运,更敬服你的毅力!你用嘴把字写得这么好,也使我敬服……”这是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请孝正写给我——一个失去双臂和左腿的重残人的信中所说的话。这一句句普通而又热情洋溢的话语象和煦的春风一样吹起了我心湖的阵阵涟磁.‘回合百一曾记得我失去双臂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看着那空洞洞的没有一点温馨的家和一对可怜的儿女,心就抽成一团股有了双臂和左腿,没有了妻子的关照,没有了慈祥老母安详的笑脸(我残后母亲逝世),一次又一次地我怒问苍天,为什么要如此不公平地对待我?我的…  相似文献   

7.
钟师敏是陕西省汉中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1973年,当时钟师敏还是镇巴县的插队知青,一天被母亲急匆匆地叫回县城,告诉她:"你奶奶不行了"。这个奶奶不是她的亲奶奶,因为妈妈在百货公司工作,她从小被放在保姆冯俊英家照顾,把冯俊英叫奶奶,冯奶奶家很穷,丈夫拉板车,儿子还是个哑巴。钟师敏赶到医院时,冯奶奶处于弥留状态,命如游丝的她痛苦万状就是闭不上眼,合不拢嘴。钟师敏心想,她一定放心不下自己的丈夫和哑巴儿子。她走到奶奶面前,奶奶紧紧抓住她的手,她对奶奶说:"奶奶,你放心走吧!马爷爷我会照顾,马叔也请你放心,有我吃的,绝不会让他饿着。"冯奶奶听了她的话,点了点头,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滚下,撒手人寰而去。  相似文献   

8.
《今日广西》2013,(6):4-5
相亲的闹剧 我和左萧(化名)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是场闹剧。 那年我23岁,刚刚大学毕业,一副青涩秀丽的样子,虽没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但好歹也算得上小家碧玉。 公司里一个年长的阿姐.很喜欢我,总说要帮我介绍一个男朋友——“男方家境好,长得帅,性格又开朗,跟你简直是绝配!”  相似文献   

9.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4,(16):58-59
【男孩地铁打奶奶,扇耳光、踢腿大骂:你有病】日前,南京地铁2号线上,一个男孩拿保温杯不停打自己奶奶,嘴里还骂“你有病”。奶奶试图夺走保温杯,小孙子竟给了奶奶一个耳光,还猛踢她的腿……据悉,男孩在家中受宠,这次也许是被说了不爱听的话。怎么拯救“熊孩子”引起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10.
小品三则     
吃饭难李大妈与罗大妈既是京剧爱好者,又是麻坛老搭档,两人在一起无话不谈。这一日是周五,李大妈对京戏突然少了兴致,罗大妈关心动问,李大妈叹口气说:“明天又是周末了,我真犯难啊,一人一个口味,怎么着也不能让大家满意。”罗大妈说:“你不提我也忘了,你一提也把我心思勾出来了,我又何尝不愁呢,就拿喝的来说,就有三种不同规格:儿子、女婿喝白酒,女儿、媳妇喝葡萄酒,孙子孙女喝饮料,吃的是更不用说了,孙子进门就嚷嚷:‘奶奶,我要吃肯德基’,一个星期就这么一次,买。”李大妈说:“一个样,我的外孙女也是要吃什么汉堡…  相似文献   

11.
你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为企业家的所有条件。你已经阅读了别人的成功故事,他们大获成功,这令你感到不安。你工作得很出色,人们总是说你前途无量,但是.你已经厌倦了接受平庸的人发出的平庸命令。而凡,为什么所有聪明的想法都是你的,但荣誉却总被别人得到?什么时候你能得到一次大幅提升——有可观的工资上涨.得到期权奖励和巨额奖金呢?“再等等,”他们总是说。“再等等。”是自己当老板的时候了。然而,如果你现在的工作舒适而安逸,每月定期领取工资,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工作.有一个高效率的秘书,还有一种在基础稳同的大公司工作的安全感.那么.住你辞上这份好工作之前,我有些告诫的话给你。  相似文献   

12.
邵剑 《现代人事》2001,(10):35-35
有一则寓言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羚羊和狮子。清晨,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要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不然的话我就会被消灭。而狮子也同时在想:要想得到今天的美餐,我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快。于是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无时无刻不在演绎一出惊心动魄的生死角逐。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这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祈祷     
前些日子,我家老叔和张奶奶家的顺子叔各买了一辆“大黄河”卡车。为了让奶奶参加保险,我把大道理一条条摆出来,讲得我口干舌燥,但任你千言万语,奶奶却有她的主意。这天,张奶奶到我家来,我一看她进来,便气呼呼地出屋了,据说,张奶奶过去跳过“大神儿”,近些年虽比较安份守己,可我对她仍没有好印象。这些日子,她天天往我奶奶这儿跑,也不知这两个老太太整天嘀咕啥。  相似文献   

14.
朱宗保 《人民公安》2012,(18):41-41
我也有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因为他是一名派出所民警——老徐。 《大话西游》里,师傅唐僧的话痨功夫,实在是令人忍俊不止,佩服不已。很荣幸,我也有这么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他是派出所民警老徐。 刚从警时,我对调解那些家庭、邻里、同事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很是头疼,一丁点大的事情,没完没了跟你扯.我话说轻了解决不了问题,说重了还被指责态度不好。可许多难题到了老徐那里,却是迎刃而解,化千戈为玉帛。我向师傅取经,他说:“调解纠纷就像医生看病,语言交流是必须的过程,不然你怎么能发现病灶在哪里?不知病灶怎么对症下药呢?”从那以后,我开始密切注意老徐工作时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5.
这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兴致所至的信口开河,而是经历之后的深思警省,也是一名普通民警的心灵独白—— 这是一次平凡的经历,但在我却不寻常。因为它使我真正懂得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也是所有人民警察应该牢记并随时付诸行动的准则:不论何时何地,不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和危险,只要你是警察,只要人民需要,你就必须勇敢向前,决不能犹豫退缩。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大约5时30分。骄阳似火,酷热难挡。我乘坐私人中巴小客车从定陶县姑  相似文献   

16.
穆南 《前进论坛》2008,(5):60-61
拿古时候的人打镲,动辄大玩“颠覆”性话题,已经成了某些(不)学(有)术人士的杀手锏——或许还是护身符。逝者虽然名垂千古,却没一点儿脾气,只能由着铁嘴钢牙的信口雌黄,大放厥词。一时间,你方侃罢我即登场.你有惊人之语,我有弥天大秘,一个赛过一个邪乎,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给你们讲在国外的感受的合 适人选,因为我已经在国内生活了。虽然我在国外生活了11年,但我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因为在中国做律师必须是中国公民。 经常有人问我,现在有一种趋势,留学生侧重于“留”而非“学”,你在美国拥有良好的职业和生活条件,为什么还回来。朋友教我一句最简单的答案——“爱国”。我是为了回来而离开的。从1986年到美国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想在那儿呆着。当然回来的时间却整整耽搁了8年半。 小时候,我家住在国务院宿舍里,当时有一个“摘帽右派”,他是原北平朝阳大学毕业后到山东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相似文献   

18.
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家”。一个亲切、温馨又令我获得激励、教益的“家”。这个“家”,消释了我诸多的困惑,拂去了我心头积久的尘沙。“家”啊!你为我的生活添上一层斑斓的油彩,使我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你给予我一份浓郁的亲情,教我敞开心扉,向你倾尽心底的知心话。在这里——夕阳中,我看到了灿烂的朝霞;暮色里,我披上旭日的光华。党的甘露漫漫洒下,我的心灵得到了滋润而更加净化。我,一个普通的黄埔学子,有书不尽的情,道不完的话。千言、万语,也难以将对你的一片衷情表达……轻抚心弦。我要为你唱赞歌——谢谢你,给了我一个亲切、温馨又和谐…  相似文献   

19.
魏彤飏 《台声》2014,(3):87-89
奶奶留给我最后的模样,是安静地睡去。脸上平和、从容,像是最纯真的孩童。回想起来,仍觉得如同一场梦,好像奶奶只是睡着了。从那一刻起,我从心底让自己接受这样的事实:奶奶不会再醒来了。  相似文献   

20.
滋味     
正奶奶总嫌我妈炒菜放油少、不入味,我妈却觉得"穷得丢块石头都打不到一个破瓦罐",叫人怎么做?那些粗陋的果腹之物常常要吃上个把星期,饭菜的味道中,总是夹杂着生活中的滋味。"有盐有酱,丫头会放。"记忆中,这是我妈对我奶奶回嘴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奶奶经常因为吃这件事情说我妈":小王,你炒这个菜时多放一颗油嘛,炒得干锅气臭的。你做的是哪样哦,盐不香屁不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