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视发展中国家为外交基石和战略依托,十分重视加强和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自1956年5月同埃及建交起,至1990年7月同沙特建交止,中国同22个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50多年来,中阿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这是因为:首先,中阿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的利益,在许多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中阿关系的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双方的经济发展依存度不断提高,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成为彼此的需要;第三,双方都重视维护这一关系,不断化解一些小矛盾,从而把这一关系不断提高到新水平.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宣布:在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双边关系将从友好合作提升到战略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石油王国和世界穆斯林第一大和第二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所在地。这两大特点决定了其在中东地区的大国地位及在伊斯兰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独特影响力。多年来,沙特凭借深厚的宗教底蕴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中亚国家开展泛伊斯兰外交。而沙特是典型的"经济上的巨人、军事上的矮子","里亚尔外交"1便成为沙特中亚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强势推出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公共外交2.0”战略,以求在新媒介环境下改善美国在全球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形象.但美国公共外交的战略预设与实际传播效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从媒介运用、传播模式、目标受众等方面介绍美国近期的公共外交战略,并从制度结构、信息内容、媒介技术等方面剖析美国公共外交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思考美国公共外交的深层次问题,以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以及以色列大选结束、强硬派人物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巴以冲突问题的"两国论"解决方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方案可以在历史中得到回溯,但反映出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希望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大力推动"两国论"解决方案,反映出奥巴马在中东外交上的新思维."两国论"解决方案的前景,除了取决于巴以双方政策调整的愿望外,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国安会)是依据1947年《国家安全法》设立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决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所辖的与国家安全事务相关的机构中,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地位最为重要,是唯一的法定机构,①也是二战以来美国总统进行外交决策所依赖的关键机构.②事实上,作为美国总统制定有关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的工具,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运作方式依照此后美国历届总统的国家管理方式和习惯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刘欣路 《亚非纵横》2013,(2):54-58,60,62
在国际格局转型加剧以及阿拉伯国家发生剧变的背景下,中阿关系虽总体发展良好,但仍有很多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应更加重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以推动中阿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由于传播文化的有效平台少,加之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阿拉伯受众的需求存在差异,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中国应更加注重对现当代文化的整理和弘扬,着力加强对阿拉伯受众的研究,促进需求与供给的对接。  相似文献   

7.
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前,中国就同阿拉伯地区有友好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中阿关系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不断拓展。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目标使中国同阿拉伯各国结成深厚友谊,双方无重大利害冲突,更多的是友好合作。中国人民视阿拉伯人民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展望未来,中阿友好关系定将持续、稳定、深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LAS,简称阿盟)是阿拉伯世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区性组织之一。1945年3月22日,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和约旦七个阿拉伯国家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宣告阿盟正式成立。目前,阿盟成员国为22个。长期以来,阿盟很少在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但2011年  相似文献   

9.
李优坤 《东南亚》2006,(3):27-34
一、马哈蒂尔外交中的“说”与“做”(一)马哈蒂尔外交中的“说”仔细观察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可以发现其外交话语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亲”和“一个批”。“三个亲”为:亲亚洲、亲发展中国家、亲伊斯兰;“一个批”是批西方国家,尤其是批美国、英国和以色列。我不想重复马哈蒂尔的豪言壮语,这里主要看马哈蒂尔是如何“亲”与“批”的。1.马哈蒂尔的“亲亚洲”。马哈蒂尔的“亲亚洲”主要表现在他试图以马来西亚所在的东盟为基础,加强与亚洲有影响的力量,特别是中、日两国的团结,形成一种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抗衡的力量,以维护…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理论是研究外交决策的一个重要方法,依附国形象是匹茨堡学派国家形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它适用于研究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外交决策。本文以匹茨堡学派国家形象理论及其理据,阐释如何利用依附国形象分析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决策。依附国形象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的简单化、错误认知的产生、决策的随意性、时断时续的对外干预几个方面。美国对依附国进行干预的四种模式是:美国与依附国一对一互动模式、美国认为敌国介入依附国模式、美国失去敌国制衡模式、弱依附国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Cooperation Council for the Arab States of the Gulf,简称海湾合作委员会或海合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经济、军事地区合作组织,成立于1981年5月25日,包括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阿曼、卡塔尔、科威特等6个成员国。近20年的时间里,该组织在加强成员国间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和军事等领域的协调、合作和一体化,调解成员国内部及其与其他国家间的争端,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东变局使沙特内稳外联的外交战略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中东政治动荡、恐怖主义及来自伊朗的威胁,被沙特视为对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构成威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叠加迫使沙特必须改弦更张,以新的外交姿态和行动加以应对,以恢复地区稳定,维持沙特的伊斯兰领袖地位。但由于在海合会整合、阻击伊朗、叙利亚干涉等问题上未能取得预期成果,沙特的新外交和对地区事务的参与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一 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把握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发展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 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香料之路"开展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成为互惠互利的好伙伴.近代以来,无论是在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尊严的斗争中,还是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程中,中阿之间始终相互同情,并肩战斗,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好兄弟.  相似文献   

14.
海湾地区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沙特阿拉伯是海湾地区大国和世界石油大国,美国政府对发展与沙特的关系极为重视,本文想就冷战后美国与沙特关系发展阶段和美、沙关系发展前景及其对海湾地区局势的影响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会游说是美国的一个普遍政治现象,它之所以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完政民主体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美国宪法、有限政府、分权制衡、联邦制度以及司法中立等体制设计,都为游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把握美国国会游说的运作空间,了解国会游说对美国政治体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拉美地区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拉美外交仍受制于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疏远,只有古巴、委内瑞拉等一些国家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友好;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拉美地区走上了多元化外交道路,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发展迅速。探析拉美地区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发展过程的原因:一是两个地区文化上的亲近;二是拉美地区有着大量的阿拉伯移民;三是从阿拉伯世界获取石油供应、资金援助和发展贸易;四是寻求政治和经济平衡,对抗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权;五是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7.
阿以冲突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许多国家提出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但美国和以色列反对。美国企图推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直接对话,即所谓“双轨制”政策。以色列提出,美国支持的“中东地区和会”建议也是为了上述目的。一些国家对地区和会有限支持,但阿、以双方在会议的形式和实质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中东和平的主要障碍来自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18.
试析美国在阿富汗的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主导阿富汗重建七年,目前陷入了四大困境:越反越恐,反恐部队难保安全;美一心想消除的塔利班死灰复燃,控制了阿半壁江山;美支持的阿民主政府失灵,治理国家低效;阿鸦片泛滥成灾,经济恢复缓慢.美国陷入阿富汗困境的根源在于其狭隘利己主义的全球战略,此外,美对塔利班及阿富汗国情认识不足、判断失误也是导致其深陷困境的重要原因.奥巴马政府的上台将是美纠正错误、摆脱困境的一个契机.奥巴马政府将继续高举反恐大旗,把阿富汗问题列入美国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议程,并调整反恐的策略手法.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族裔游说不仅影响着其母国的真实或想象的国家利益,而且影响着第三国的利益,以及美国、其母国与第三国的关系,越南裔美国人的政治游说及其对南海争端的影响便是典型。在经历了1975年后的"难民"、"船民"和"遗民"等三波移民高潮后,越裔美国人今天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特别是越美关系、中越关系、中美关系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由于其历史、经济地位、政治参与等限制,越裔美国人政治游说的反母国特征在越美关系正常化后有所缓解,因此也变得相对复杂:既有较强的反母国心态,又乐见越南的强大和发展。尽管如此,除越南华裔人外的越裔美国人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出奇地一致和强硬:不仅很早(1958年)便开始发挥其影响力,而且对美国在2010年全面介入南海争端的决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越裔美国人围绕南海问题开展的政治游说,极可能启发和动员其他南海权利声索国在美移民开展类似努力,从而不仅使南海争端国际化,还使其在美国国内化。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LAS,简称阿盟)自成立就成为反映阿拉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和折射阿拉伯世界与外界关系风云变幻的风向标.阿盟的诸多举措构成了中东问题的重要内容,甚至一度成为研究分析当代泛阿拉伯问题的“起点”和“最高点”.国外阿盟研究的议题涉及了阿盟成立的政治背景、发展历程、地区作用及政治协调功能等各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阿盟所有的功能性领域,不仅丰富了国际组织的实证研究内容且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并使国际组织研究的着眼点从联合国、区域政府间组织扩展到民族区域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国内对阿盟研究的相关成果甚为有限.因此,认真了解、分析和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全面研究阿盟、了解其各项政策内涵、前瞻阿拉伯国家整体发展趋势,为新时期中阿关系的构建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