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受教育权要切实得到保护,仅仅靠宪法层面的诠释与救济难以实现,而需要将受教育权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细化为具体的权能,纳入民法、行政法乃至刑法的保护范畴.本文拟通过分析受教育权的权能,进而明确受教育权在不同权利范畴内的性质,以及权利者主张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探索受教育权保护落实到司法和行政救济层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是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为投身国家建设、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权。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的享有和行使,对未成年人的一生乃至国家的发展关系重大。我国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制度,既通过法律法规做了总的规定;又针对特殊未成年人包括流动未成年人、农村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的内容应包括凡是和公民受教育相关的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带有国家义务的性质,是一项宪法权利;通过承认宪法在司法领域的直接效力,在诉讼中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立法仅在宪法和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权,民事立法对该权利没有明确认可.但不应就此认为受教育权是公权而不能成为私权,从而拒绝从民法角度进行保护.现在社会中,对权利的保护呈现多层次性,即某一特定权利,可以受到多个法律部门的保护.受教育权的多重权利属性其实质是现代社会对权利保护的全面化或者权利保护的深化.受教育权符合人格权特性,其权利渊源来自一般人格权中的人格自由.将受教育权确定为人格权可使其获取民法请求权体系全面、完整、及时、有力的保护,这是单纯将受教育权确定为宪法权利的制度安排所提供不了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受教育权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原动力 ;社会发展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动力 ,而教育是本原生产力。为保证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法律应对受教育权予以平等保护 ,为促进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大力发展作为本原生产力的教育 ,法律应对受教育权予以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保护不到位,使教育这一重大问题的成功解决出现了许多真空地带,本文以云南省大关县为例,在社会调查基础上,试图从完善法律制度、引入法律援助制度、未成年人行政申诉制度等几方面,对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诉讼机制对受教育权的保护范围相当狭窄或者较为模糊,立法中没有形成“权利本位”、受教育权内容设计粗疏、相关法律规则缺损。为了实现对受教育权全面的诉讼保护,必须全面解析受教育权诉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科学设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明确对受教育权进行诉讼保护的内容以及范围等。  相似文献   

8.
联邦最高法院在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布朗案"是在美国宪政史上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最有历史意义的案件之一,对于公民受教育权的促进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法官是如何推动对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反思平等的理念在实践中如何有序地推进,以及诉讼机制对于解决教育领域各项问题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联邦最高法院对于美国社会的塑造作用是巨大的,在其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实现过程中,联邦最高法院同样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普莱西案"到"布朗案",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标示着美国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演进,也标志着美国社会文明的进步.诉讼对于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教育领域的各种诉讼问题,应该认识到诉讼对于教育领域各项问题的解决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学生与全日制学生一样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受教育权",但目前成人学生"受教育权"实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成人学生"受教育权"受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力求为保护成人学生的"受教育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遗弃罪刍议     
我国 1979年刑法将遗弃罪规定为侵犯婚姻、家庭的犯罪 ,据此规定 ,我国刑法学界均认为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在家庭中的受抚养的权利。 1997年刑法修订以后 ,遗弃罪已经归类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而众多学者仍然认为该罪是侵犯婚姻、家庭的犯罪。应从本质上进行理解遗弃罪的本质是对生命、健康的侵犯 ,这样才有利于我们解决司法实践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减少由于法律理解不当即带来的司法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从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况来看,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中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取保候审适用标准不明确、期限规定不明确、保证金的收取数额弹性过大、缺乏制度性及程序性保障.立法上的缺失以及司法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种种弊病.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取保候审的权利化;二是取保候审的程序化.权利属性和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在应然层面上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人权保障功能、程序保障功能、诉讼效益功能.  相似文献   

13.
被追诉人的反悔权是否应当设立、如何设立,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中备受争议。无论从司法文明、司法契约角度,还是从制度本身,以及实体和程序要求,反悔权的设置均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应有之义。反悔权是专属于被追诉人的权利,在行使时可能导致权利滥用、司法效率降低和资源的浪费,但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行以及被害人利益的救济其实并无实质性负面影响,而在当前司法环境并未给被追诉人多少“反悔适用空间”的情况下,反悔权应作为一项诉权被一般性认可,而非作为例外适用。因此,对反悔权的限制也不应当过大,而应针对由反悔权产生的具体矛盾,主要在适用前提、适用时间以及适用次数上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4.
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是实现司法公开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关司法解释为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确定了全面性、及时性等要求,并力图实现文书公开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微妙平衡。实证研究显示,部分地方法院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时,存在公开率不足、有选择性地公开裁判文书、公开频率较低、裁判文书自生效至公开的时间间隔过长等问题。同时,对于司法解释为平衡裁判文书公开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所规定的技术处理措施,部分地方法院也未能很好地贯彻。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告质证权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可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和司法公信力。我国刑事诉讼法证人保护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司法实践中证人及近亲属人身安全遭受侵害的现象极为严重。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可运用远程作证,既节约了成本,又满足了“作证质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人直接基于合同享有的权利为债权。预售合同登记与否不影响购买人享有债权,但对购买人权利效力的强弱有影响。现行司法解释在一定情况下赋予购买人权利以物权效力保护,但在权利定位、对抵押秩序的影响和与物权法定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大陆法系民法承认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局限性,以预告登记制度保护不动产物权受让人。我国应借鉴预告登记制度,更新认识并改造预售合同登记制度,完善购买人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7.
商标权的保护是各国商标法的核心问题。强化对商标权的保护 ,是中国商标制度发展的关键。 TRIPS协议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于 2 0 0 1年 10月 2 7日通过的经第二次修改后的《商标法》,吸纳和借鉴了 TRIPS协议中的有关规定 ,增加了商标确权的司法审查程序 ;确立了商标行政诉讼第三人主体资格 ;明确了销售侵权责任 ;对侵犯商标权的赔偿数额做出了较详细的规定 ,便于司法审判机关实际操作 ;为及时有效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规定了诉前临时措施 ;加强了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从多方面完善了商标司法与行政执法 ,提高了商标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司法鉴定启动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我国司法鉴定的启动权被国家职权机关所垄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独立启动司法鉴定,这种鉴定启动模式使得辨方的取证权受到严重抑制,不仅无法形成控辩平等对抗的取证格局,而且对侦控方的鉴定活动辨方也无权参与监督。因此,我国司法鉴定启动制度亟待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 ,要解决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歧视”、“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有效途径是在行政诉讼中建立平等保护机制。行政诉讼的平等保护机制既包含公民平等保护请求权又包括法院的平等保护审查权。通过这一对互动的权利 (权力 )来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 ,保障受到行政权侵犯的公民权利受到平等保护的救济。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少年司法制度建立在其《少年法》的基础之上。日本的《少年法》集实体法、程序法、行政福利法、刑事法为一体,秉承着保护未成年人的理念,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尊重其作为权利主体之人格,系统、全面地规定了保护、教育他们的原则和办法。在健全的少年司法制度的引领下,日本社会一直处于少年违法犯罪率较低的水平,其在未成年人保护和治理少年非行方面堪称世界楷模,值得中国借鉴。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和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巨大差距,理应奋起直追。世界各国少年法一般称调整对象为"少年",但也有称为"未成年人"、"青少年"或"儿童"的,含义均为同一。本文中的少年和未成年人是指相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