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党课》2007,(3):19-20
早在延安时期,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就曾经深入研究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文化问题,并从科学的角度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思潮和文化变迁做出了总结,他不仅分析了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解放和文化更新的规律等,还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观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毛泽东非常看重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将其看成是构建新的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指出,没有思想文化上的解放,中国社会的彻底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事业必须要纳入中国革命的总战略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7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消灭封建买办势力,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  相似文献   

3.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国初期 ,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重要思想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然而 ,国家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存在多长时间 ?中国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刘少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他认为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大约要经过 1 5年至 2 0年的新民主主义时期 ,以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只有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再逐步稳妥地进入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主张以及《…  相似文献   

4.
]平民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的一种重要思潮 ,它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即从最初提倡向平民传授基本知识和民主思想 ,进而发展为探索中国社会根本改造的方向和道路。在这个过程中 ,这一思潮呈现出了不同的分化和演进方向。这种分化和演变 ,反映了在我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时期 ,出现新旧思想交替 ,各种政治和教育思想呈现明显不同发展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6.
林红 《党的文献》2017,(3):73-78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40年代末,毛泽东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心的革命转变战略。1948年秋至1950年初,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中心、指导方针、基本政策及步骤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构想作简要的探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三四十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由被动现代化转为主动现代化时期的指导理论。要科学地描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轨迹,必须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其他现代化思潮一起加以分析和考察。在吸收和批判其他现代化思潮的基础上,新民主主义理论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当然,由于受到同样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新民主主义理论又不能不具有当时中国现代化思潮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9.
综观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核心都十分注重从文化层面来探讨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科学地回答了“古今中西”文化之争 ,解决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问题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支点。鸦片战争后 ,中国民族危机接连不断。由此而来的各种剧烈冲突 ,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 ,就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相结合 ,对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文…  相似文献   

10.
曹应旺 《前线》2023,(3):4-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确立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确立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传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的探索,为提出“两个结合”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一个结合”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是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的升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是对传统与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11.
一、从1938年7月到1948年7月,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的著作中,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任务、长期性、历史地位等作了系统的阐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毛泽东曾有多种提法,归结起来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领导(或参加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简言之,就是“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七大”总结报告)或“新资本主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它是由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对原来"设想"基本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当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和不足。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论者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对立起来。认为由此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以致造成后来的失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值得讨论。一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和实践,是随着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领导权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和旧民主义文化革命的本质区别之一,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观灵魂的精髓所在。作为党外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战士──鲁迅,围绕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讨,赋予了这个理论原则以极为丰富内涵。为充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有必要指出鲁迅是以自己不断地亲身实践为前提,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思想转变,从而使他所进行的相应理论探索有了坚实的内在基础。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鲁迅在同各种资产阶级思潮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中国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建的革命理论与社会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在民主革命时期,有关“中国式民主”的政治主张,可谓多种多样,但大都不能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因而在中国现代社会中所起的政治作用极其有限。唯有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早期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早期探索经历了一个由“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到“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再到“平民之革命民权独裁制是中国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的认识过程,到党的三大前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政权思想的萌芽。这种探索为国民革命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思想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最重要代表,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对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行了系统论述.从文化发展角度看,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形成时期的重要思想在发展战略、政治-文化话语转换以及文化现代化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这部著作所奠立、后来又得到发展的新民主主义学说,在1949年曾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或称新中国的“立国原理”。近年来不少论者把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部分进行研究,认为毛泽东不仅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而且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没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笔者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和做法。按照这样的观点和做法,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个什么样的革命及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党内出现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两种不同意见。刘少奇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毛泽东则认为应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不同意见的产生源于对中国国情的不同认识和对中国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的两种考虑。相比之下,“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牛运清 《理论学刊》2004,1(1):97-10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从“旧文学”到“新文学”的演变。21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由“现代性”向“世界性”过渡与演变的文学。20世纪的中国文学多受“政治”与“革命”的制约,21世纪的文学则多与“经济”相纠缠。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发展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总格局,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会以新的民族性和时代风采融入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20.
从1992年底,文坛出现了“后新时期”的提法。尽管持“后新时期”说的人们对其时间的上限意见不一,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有颇大差异,但相同的是,这一提法本身“标志着新时期的终结和另一个时期的开端”。近二年来,许多人相继以各自的方式和需要使用着这一名称,甚至是在不同的理论话语层面上,共同论证和支撑着它的成立。“后新时期”论者的根据,主要在这样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学的转型。他们认为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文学与此前的文学有“对话的意义”,这种“后现代创作”是对新时期文学的解构,所以称之为“后新时期文本”;同时,以迎合“大众”消遣和娱乐需要的通俗文学,“成为与纯文学分庭抗礼的强大存在”,由“丫环”变成了“小姐”。总之,这二者都“显示出文学的时代更迭”。第二,是时代的转型。他们认为,时代文化思潮发生了突变,即从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初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