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最近,以韩、中、日为中心的东北亚国家之间人员与物质方面的交流日益繁盛,但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历史特殊性,目前还很难形成令人满意的密切关系。当今各国的青少年不仅关心别国的文化,而且还通过相互交流和因特网很容易地接触对方。因此,正确反映这一时代潮流,为在青少年之间形成正确的共识而做出努力,就可为建立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共同体这一新的目标奠定基础。近来,随着东北亚三国主导的大众文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以大众歌手、电影演员或演艺人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交流格外活跃,东北亚区域内出现了新的青少年文化类型。而且,随着…  相似文献   

2.
韩国政府和学界在近十年内为构建东北亚共同体作出了不少努力,可是中国和日本却乏善可陈。中国学界就东北亚共同体的研究成果较少,内容也较粗泛。庆幸的是,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重新进行评估,同时借用软实力展开对外政策,以北京奥运会为转折点,世界各国及韩国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在构建东北亚合作圈或共同体的努力和探讨过程中,若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作为手段或途径,很可能导致陈年旧账死灰复燃并扩大,使人怀疑其别有用心。东北亚共同体应排除强国的利己目的,使其发展为可以相互制约和均衡的较松散的合作共同体。若有积极性,可建构包括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和"人类安全"在内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来增强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取得了很大进展。从历史和现实看,东北亚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地区,亦即"一带一路"区域的重要构成。但是,由于东北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对立的国际局势,使得东北亚经济合作难以发展。近来,以中日关系回暖和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为标志的东北亚国际局势的好转,为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果上述趋势得以继续,那么,东北亚国际合作将会实现快速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将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构成,有力地促进倡议构想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东北亚区域热点问题一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组织和有关各方为解决这一问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中日两国是东北亚区域大国,对东北亚区域热点问题自然更为关切,本文拟通过对东北亚区域热点问题的中日两国的不同对视,分析冷战后国家间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构筑。 一、东北亚区域热点重新升温 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区域的热点地区,最近以朝鲜核问题为契机,东北亚区域热点又重新开始升温。  相似文献   

5.
一 文化的概念 为了考察东北亚教育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首先应该弄清楚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6.
韩国朴槿惠总统自从2009年以来提倡"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向美中等国家寻求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就是以韩国和朝鲜为主,包括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等亚太国家和非国家行动主体,培养非传统安全或是软性安全热点问题合作。但该构想存在许多问题,如美国是否作为参与国加入,议题是否包含传统安全和制度化水平问题。如果美国加入,那么,东北亚区域固有的人类安全议题的选择混乱或将引起东北亚的认同性危机;议题的最终目标如果是传统安全,那么非传统安全或软性安全的重要性将被削弱;在制度化水平方面,习惯和惯例的制约性和实效性将成为问题。本文提出了作为东北亚区域内国家间的和平合作体,形成针对人类安全议题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方案,研究人类安全理论和国际机制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由此,确认了仅限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人类安全范围内形成共同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王俊生 《当代亚太》2019,(2):126-154
文章从国家实力、合法性认同、关系互动等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二战后东北亚安全秩序稳定的因素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体现在三个悖论上。其一,美国希望继续主导东北亚安全秩序,但越来越力不从心;其二,尽管近年来中国日益强调要在地区秩序走向上发挥更大作用,但难以撇开美国实现角色提升,遑论单独主导东北亚安全秩序;其三,中美关系的竞争与合作将维持下去,且有滑向竞争加剧的倾向,对东北亚安全秩序而言,意味着维持现状的可能性较大,但又有出现类似冷战格局的可能,这显然违背中美两国与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针对上述悖论,文章基于现实条件、第三方态度、中美两国的意愿等,提出了在东北亚安全秩序构建上应推动"中美双领导体制"的思路。这一思路既符合目前东北亚安全秩序影响因素变化的趋势,也符合中美两国与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在构建上面临的困难包括两国实力差距仍较大、缺乏地区整合机制以及中美秩序观不同。面临的有利条件不仅包括实力变化趋势与利益共享特点,还包括中美两国的重要性对于该地区其他国家而言均不可替代,随着朝鲜与美国关系的改善,中美在该地区将不存在敌对国家。在构建上,中国应继续把注意力聚焦到包括经济发展和国内治理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建设、逐步整合东北亚地区、持之以恒地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以朝核问题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领域,以及加强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中亚一体化进程经过20年的实践,不仅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且中亚国家间的合作逐渐被竞争与防范所代替,呈现出停滞的局面。宏观层面的宗教文化、中观层面的政治文化,以及微观层面的民众区域认同,有助于分析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具体而言:中亚地区宗教文化的区域整合力不高,不能为区域一体化提供政治思想;中亚各国国内的政治文化阻碍了中亚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中亚学者缺乏区域一体化理论研究,民众缺乏"中亚认同"。这些文化因素共同导致了中亚一体化陷入到停滞不前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的文化模式黄心川最近一个时期,东北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被作为成功的模式而倍加推崇。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它们成功的原因: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关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众说纷纭。社会学创始人A·孔德认为,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以中韩日为主的东北亚合作与交流事业,推进该地区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于2004年11月4~5日在北京举办了"2004年东北亚合作与交流促进论坛".来自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商务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环境产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以及东北亚相关国家学术界、经济界、政治界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程度,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相对滞后.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的视角,借助博弈分析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区域合作的积极意义,并通过考察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社会资本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指出欧洲历史上社会资本的形成有着丰富的投入与积累,正是社会资本这一网络关系,跨越了地界、国界和民族,既扮演区域一体化的推动者,也成为区域一体化的实施者.本文同时指出,由于历史原因,东北亚区域各国普遍缺乏相互信任、历史认同与区位归属,使得社会资本积累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条件,从而阻碍或者延缓了东北亚区域的合作.因此,增加社会资本投资,改善社会资本形式,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东北亚区域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扩大,国家与地区之间在经济、科技领域等合作日益广泛,同时在文化、教育等诸领域的交往也不断扩展。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前景的差异,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碰撞与冲突。由此,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展开了国际理解教育、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以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适应。其中,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日本提出的"异文化间教育"的概论可谓颇具新意,确立了与以往国际理解教育、多文化教育不同的内涵与主旨。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在东北亚各国外交中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列举了五对十个挑战,并简述了形成的主要因素:中国国家影响力的增强、美国国家利益和对华政策使然、东北亚各国内政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在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制定东北亚区域战略、重视美国因素培育战略互信、坚持灵活务实的原则和确立危机管控机制等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4.
中韩关系自建交以来飞速发展,其动力来源于双边层面上两国经贸与人文交流的迅猛发展、半岛层面上双方共识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区层面上基于东北亚局势变化两国政府的选择。习近平主席访韩为中韩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中韩关系要想进一步保持发展势头,需要在双边层面上增强沟通与合作,半岛层面上扩大交流与共识以及地区层面共同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从而开启中韩互利共赢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中韩合作,推动东北亚经济发展●齐学栋当人们呼唤、憧憬并力图塑造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及其文明总体发展领先于世界的太平洋时代时,已经步入一体化道路的亚太经济,又展示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良好势头,这是冷战格局结束后必然的历史走向。一、东北亚区域经济集团化...  相似文献   

16.
李日荣 《当代韩国》2005,1(1):19-25
一 序  论2003年 2月上台的韩国卢武铉政府, 提出了与以往政府有别的、新的国家战略思想。韩国新政府宣布了东北亚时代的到来, 提出了将“建设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作为三大施政目标之一。但是, 由于新政府主导的东北亚构想尚停留在国政目标或国政课题的层面上, 所以在战略目标和政策手段的内容和体系方面有待完善。因此韩国政府当初设想的东北亚构想的目标和课题也很有可能不能成功地落实到国政上,从而沦落到新自由主义的开放道路上。但是笔者认为, 促进东北亚构想的过程可以制约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速度, 克服分离经济, 可以成为对…  相似文献   

17.
李承律所著《共生时代——东北亚区域发展新路线图》一书的中文版已于2005年6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该书不是一本规范的学术著作,但由于其内容是作者作为一位韩国企业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对东北亚现状和未来发展长期思考和感悟的结晶,从而能够给相关学术研究以有益的启迪和素材。设想大胆而富有创意、论述充满睿智性思考是该书的突出特色。围绕如何将东北亚建设成一个共生的世界或东北亚共同体,此书提出了具体操作模式,即构筑立体协调的合作空间,使东北亚各国在金融、信息产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能够实现交融。作者预言,即将开…  相似文献   

18.
东亚出版人会议紧扣着东亚文化与出版两大主题,从人的交流、书的交流到企划出版的交流这3个层面,既务虚也务实。一方面通过相互间的文化与理念的交流,期望了解彼此邻近却隔膜的现代化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通过共同出版"东亚人文书100",进行跨越国界的文化事业的交流。不过,中、日、韩3国所推荐的书目依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诉求,因此,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来重构东亚的价值和理念,还需要出版人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9.
2013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和研究。"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为了解决包括区域外国家美国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亚洲悖论",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软安全"问题为中心,开展多边对话机制,并致力于最终形成一个东北亚安全共同体。但该构想尚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对合作(安全)议题、区域范围(参与对象国)、行为主体、国际机制(制度化)、推进战略等问题没有具体界定,距离政策化也还有一段距离。其间朴槿惠总统(政府)向美国和中国介绍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但仅得到美国的消极理解和中国原则上的支持,并没有得到对该构想的实质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应要进一步具体化、理论化,以此来得到东北亚各国一致认同且可实践的国际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传播学理论阐述并分析了中国广告文化环境的演变以及中国广告在传媒中文化内涵的发展变化,展示了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广告业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丰富多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广告传媒中的交流交汇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一国视野与国际视野的交流交汇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