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香 《当代韩国》2009,(2):99-100
2009年5月6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偕夫人和国会议员一行11人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就“中韩关系及半岛和平”与院东北亚问题专家学者座谈。武寅副院长出席座谈会并致欢迎辞。  相似文献   

2.
《当代韩国》2009,(2):I0004-I0004
2009年5月6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偕夫人和国会议员一行11人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就“中韩关系及半岛和平”与社科院东北亚问题专家学者座谈。武寅副院长出席座谈会并致欢迎辞。  相似文献   

3.
和平机制是指为了维持双边或多边问的和平而形成的一套明确或含蓄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朝鲜半岛的停战机制就带有和平机制的性质,但由于冷战后东北亚国际安全结构的调整,朝鲜半岛更需要一个新的和平机制来规范相关行为体的行为,以维护半岛地区的和平.从目前的状况看,虽然在东北亚体系内相关行为体的安全观念与追求安全的手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但半岛新的和平机制仍有构建的希望,而一旦新的和平机制得以构建,受益者将首先是本地区的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4.
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保持了20多年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创和建立了两国密切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但也经历过一些风雨,在历史文化领域曾出现高句丽史等历史归属问题和传统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矛盾。近两年由于萨德入韩事件,包括人文交流在内的中韩关系发展遭遇重大挫折。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大局来之不易,未来两国关系应在半岛无核化、防止半岛生乱生战、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等原则下谋求构建新型互信关系。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安全中的不确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安全中的不确定因素李静杰朝鲜战争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稳定,和平和发展是这一地区的主流。大国关系的变化,朝鲜南北方关系的缓和,特别是中韩关系的改善以及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构成东北亚安全的保障因素,而且看来这些因素还将继续推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韩两国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齐头并进,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中韩两国国家元首多次会晤保持密切接触,牢牢把握中韩关系发展大方向。以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和韩国以创始国身份加入亚投行为标志,中韩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新突破,军事和人文交流也取得进展。中韩关系不断取得突破,不仅在于两国地理相邻、文化相近、贸易关系紧密,还在于中韩两国合作的需求不断扩大,两国外交政策呼应点越来越多,中韩关系发展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东北亚、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正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回首建交以来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平衡与中国和美国关系的框架下,中韩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而且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不仅跟朝鲜保持友好交流传统,而且跟韩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于萨德问题,中韩关系不仅遭到了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也影响了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如果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韩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那么中韩关系有望发展成为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韩关系特别是政治安全关系的发展,中韩关系与美韩同盟之间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美国一直对中韩关系的发展保持警惕,而韩国则坚持以美韩同盟为其外交安保政策的基石,这些都是提升中韩关系的深层次挑战。中韩关系要摆脱美国因素是不可能的,未来中韩关系的战略框架也必须与中美韩多边关系框架,甚至是整个半岛的地缘政治框架结合在一起考虑。而且,为了在中美韩博弈中占得先机,中国必须对这种未来战略框架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本文认为,出于中国及地区整体利益的考虑,半岛的未来既要摆脱基于冷战经验的对抗式两极格局,也不能寄希望于那种多极均势下的脆弱和平。从长远来看,只有包括所有各方在内的地区集体安全机制才是稳定与和平的长久保障。美韩同盟可以成为这一机制的起点但又必须被超越,这就需要相关各方就此达成战略妥协,就地区未来做出彼此可以接受的决定。考虑到中美间的深层次不信任,韩国应该在中美间发挥沟通者而不是均衡者也不是中立者的作用,未来中韩关系应该在这种新背景下予以重新设计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与韩国建交15周年暨中韩交流年。15年来,中韩关系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现已步入稳定的发展轨道。致力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中韩双方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韩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最近,以韩、中、日为中心的东北亚国家之间人员与物质方面的交流日益繁盛,但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历史特殊性,目前还很难形成令人满意的密切关系。当今各国的青少年不仅关心别国的文化,而且还通过相互交流和因特网很容易地接触对方。因此,正确反映这一时代潮流,为在青少年之间形成正确的共识而做出努力,就可为建立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共同体这一新的目标奠定基础。近来,随着东北亚三国主导的大众文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以大众歌手、电影演员或演艺人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交流格外活跃,东北亚区域内出现了新的青少年文化类型。而且,随着…  相似文献   

11.
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键 《当代韩国》2014,(1):24-32
目前中韩关系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最好时期。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韩关系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如韩美同盟的存在以及中韩对朝鲜政策的差异等因素都影响和制约了中韩两国政治安全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此外,中韩两国间存在的经贸问题、韩国政党政治和媒体干扰、两国人文交往问题,以及潜在的历史及领土问题等都是将来中韩关系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鉴于此,中韩两国应该着眼长远,从地区和国际战略的高度为中韩关系赋予更新的战略内涵;同时,两国政府应该积极沟通,加强战略协调,可在区域合作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中韩关系,并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2.
2014年7月3日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通过这次在东北亚安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访韩,韩中两国建立了"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次访韩中,习主席首次提出了韩中关系的"四个坚持"原则。以此为基础,为了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中实现韩中关系的实质性成熟,双方决定将各种战略对话和高层会谈机制化;在经济领域中决定年内尽早完成韩中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包括金融在内的高度经济合作框架。此外,在加强两国未来青年领导人的交流和搞活公共外交合作等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另外,在外交安全领域也给我们留下了韩国和中国为了追求共同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理解的课题。尤其是从韩国和中国的外交均处于发展之中,以及朝鲜半岛问题正在中美关系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这个更大的框架内运作这一点出发,两国都需要发展更加灵活、更为积极的韩中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大韩民国成立,直到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处于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中的中韩两国建构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敌对身份关系。建交后,中韩两国开始建构积极的角色身份关系。从金大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卢武铉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到李明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关系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两国的角色身份呈积极的认同关系。展望未来,尽管两国间存在诸多妨碍积极角色身份建构的因素,但继续加强全面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中韩两国共同的愿景。因此,中韩两国建构康德文化下的朋友角色身份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7月访问韩国,以及中韩建立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系发展现在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时机与地区环境中,要确保这种关系成为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领导人、学界、舆论界需要有一种超越朝鲜半岛的远见与远景,把动力、机遇转化为互利与可持续的合作进程。这种努力包括:在务实认识朝鲜无核化问题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中短期现实目标;积极协调与合理平衡中美韩、中日韩两组三边关系;严峻面对日本右倾化对东北亚地区秩序产生的战略危害,并共同采取应对措施;以战略性、客观性的胆识抓住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倡议,推动中韩在地区框架内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这一议题进入具体讨论的阶段。由于地缘冲突、安全困境等多种原因,目前东北亚地区还难以推行以国际机制或国家理性选择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机制。从政治外交、经济、人文等合作机制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韩中关系正朝着更高的合作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参照。不过,这其中的一些困扰因素仍然不可小觑。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讨论韩中关系的发展,由此分析韩中关系对构建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探讨韩中两国尚未解决或难以妥协的矛盾分歧对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其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地方分权和国际化两种力量不仅使得中国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也使它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员。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出于扩大与韩国双边贸易和吸引韩国投资的经济需要,极力向中央政府"陈情"和"游说",从而为中韩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韩建交的早日实现。以山东省在中韩建交中的作用为案例,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何在地方与中央的多重决策中既充分纳入地方合理的利益诉求,又维护中国这个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权威,将是今后中国外交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箫轲 《当代韩国》2013,(2):96-108
建交以来中国对韩国经济—经营研究发展迅速,这成为中国韩国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当中可以发现,韩国经济—经营研究是中国学界较为关注的国别研究之一,其关注重点随着中韩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1992~1997年,相关研究对韩国经济的制度层面和大企业集团的关注很多,重点是对韩国经济发展经验的引进和借鉴。1998~2008年,中国学界对韩国经济—经营领域的研究进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对韩国工业经济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对韩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进行了更加详实的考察和分析。2009年以来,能源问题、文化产业问题、FTA问题、农业问题、宏观经济管理当中的公共政策问题等成为中国学界的关注重点。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中国学界对韩国经济—经营领域的研究存在基础研究不足、跟踪研究滞后和具体产业研究不深入等问题。目前,韩国在经济—经营方面依然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中韩经济关系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中国学界对韩国经济—经营领域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韩国的"中国学"与中国的"韩国学"的研究趋势比较为讨论内容。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的"中国学"一样,中国的"韩国学"也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界的新兴学科的分支。在韩国,"中国学"已经作为最重要的地域研究分支得到巩固。在中国,"韩国学"虽不能与美国学或日本学等相比,但也正成为重要的地域学分支。这不仅是两国发展趋势的反映,也是两国学术交流的发展趋势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了韩中两国相互关系的发展,而且在两国学术上也具有开始从与过去确实不同的角度认识关于对方重要性的意义。两国这种关于对方国家的研究,与民众文化的相互交流一起,促进了两国人民关于对方国家的理解,扩大共有知识,对长期的新的文化特性的构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赋予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出现的研究成果的特性以过于特殊化的意义。一定要利用这些分析现在的研究趋势与解决将来的问题点的资料的研究分析。然而,有必要对目前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体制和研究成果的偏重性与偏差的问题予以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苗蓓蕾  薛力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2):37-49,153,154
阿富汗素有"帝国坟墓"之称,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应尽量避免过多卷入阿富汗问题,尤其是安全事务方面。然而,中国现阶段采取的"最低限度介入"也不能帮助解决阿富汗问题,有必要调整为"有条件积极介入",即:以不单边军事介入、不干涉阿富汗内政和尊重阿富汗人的意愿为原则。在地区安全方面,中国应积极构建中美俄印巴大国安全合作机制,发动五国力量共同提供区域公共安全产品;在外交方面,中国应坚持以双边调解和多边斡旋为主,借中巴、中伊(朗)良好的双边关系以及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独特地位多方协调,形成稳定有效的双边谈判机制和多边协调机制,并将阿富汗纳入上合组织;在经济方面,中国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等机制加大对阿经济援助促进阿富汗经济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社会与文化方面,中国可为阿富汗提供可供借鉴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改革经验,致力于促进中阿两国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使两国的友谊深入民间;同时,始终保证积极介入的底线所在,以便践行周边外交优先理念,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防范"金德尔伯格陷阱"。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发展非常迅速,以作家为主导的两国文学交流,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对中韩建交以来文学交流的相关情况做了一些总结和梳理,分析交流的动因和优势,探寻获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一些展望,希望对未来两国的文学交流与合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