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根据党章规定,地方党委在公共管理方面的领导权责大致有四个方面,即贯彻执行的权责、重大问题决策的权责、组织人事的权责、协调各方力量的权责。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地方党委的这四项权责都要发挥重要作用。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若干转型期显著的特征,应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决策机制,区别并关联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管理过程,避免陷入浪费公共危机应对资源库存,忽视突发事件“第一在场者”能力建设,把公共危机管理看成是应急性处理等误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谣言这个东西仿佛获得了某种"能量",总是时不时地出现,时不时地给人们造成一种冲击,一种震撼,众多荒诞鬼魅的谣言已经从网络段子上升为公共危机事件,成为破坏社会稳定、左右公共利益、制造社会恐慌的巨大力量,应该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网络谣言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把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以往,谣言往往只是重大突发事件的副产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后蓄意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虚假信息的行为有相应的惩处规定和应对预案.  相似文献   

4.
马文 《瞭望》2007,(25)
贵刊2007年第23期的专题《提高应急能力》系列报道,用大篇幅大跨度地描绘出各个国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当今社会由于财富与人口向城市及特定区域的高度集中,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为代表的突发公共事件对社  相似文献   

5.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了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特别是以公...  相似文献   

6.
关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概念,目前存在较多争议。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反恐怖主义法》等的规定,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由人为因素引发、社会影响严重、需要政府尤其是公安机关迅速处置的突发事件,一般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突发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但不宜涵盖经济安全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7.
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分析,《突发事件应对法》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推进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防控监督工作常态化,是推进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高效顺畅开展的法纪保障。构建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防控监督工作常态化机制,应着力于建立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防控监督工作响应机制,确定效应级别,把握响应时机,加强响应管理;应加强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廉政重点监督,压实主体责任监督,强化岗位职责监管,严格廉洁纪律监督;应健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防控监督工作保障体系,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应创新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防控精准监督工作方式,推进事前监督、实施灵活监督、强化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7,(4)
来自高层的信息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矛盾的关联性、聚合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在公共安全领域,虽然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趋向好转,但复杂性、严峻性仍然突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公共突发事件每年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员仍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接连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际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性质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只有了解和把握这些变化及其制约因素,才能够对此有一个准确、科学的认识。本文对国际社会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性质的变化进行了概要性介绍,并从社会流动性和系统复杂性的提高,人类居所、活动或资产规模的增大和集中化,突发事件风险因素的变化,公共和私人机构处理风险职责的漂移,以及社会变化和对风险的理解等5个方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非常态治理是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则是实现政府良好的非常态治理的一个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对烟台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尚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建立一种"准大部门制"的应急管理体制,以适应当前我国政府应对越来越多突发事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是指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并引发一系列危害的公共事件。我国习惯称"突发事件"(Emergence Events),而国际范围内一般都称"危机事件"(CrisisEvents)。"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突发事件往往是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处理好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关系对化解危机事件至关重要,要处理好媒体关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并树立正确的危机传播理念,把握突发事件中处理媒体关系的方法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例如,地震、水灾、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海难、空难、火灾、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大规模断电等重大事故,各种传染病和疫情流行等公共卫生突发公共事件,恐怖主义袭击、暴力冲突、社会骚乱乃至战争等社会危机事件等等。突发公共事件是公共安全的最大威胁,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虽然其中的"灾"主要是指自然灾害,不包括疫情,但是自然灾害与疫情同属于突发事件,防灾减灾救灾与疫情应对同为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也同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大事。汲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训,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启示与思考     
今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多事多难,大喜大悲。上半年,正当我们以喜悦的心情迎接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时,不期而遇、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政府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换、社会结构的转型、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多种动因的影响 ,突发事件的发生变得日益频繁和复杂 ,社会公共危害性越来越大 ,并逐渐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为了维续政府的基本职能 ,维护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当前政府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十分紧迫和现实可行。本文分别就应急管理系统的缓解、准备、反应及恢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行系统思考 ,并在公共治理变革的视野维度下对政府应急管理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善于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各地干部均须提高的能力随着我国改革由“普遍受益期”过渡为“利益调整期”,在各种公共突发事件中,群体利益冲突逐渐增多。《嘹望》新闻周刊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通过统一、深化各级干部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理性认识”,设定一系列突发群体事件预防、处置的“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也遇到了各类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困扰,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建立综合型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联动模式,努力破解公共危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公共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向处于"关口"前沿的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处置要求。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检视我们的工作,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有效对策,对于改善和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处置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半年宣传思想战线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成效显著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事件多、突发事件多。南方低温雨雪冰冻自然灾害、拉萨3·14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遭袭、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汶川大地震等,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思想战线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主动、沉着应对,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及时充分报道党和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