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冷战后,俄美经历了一段浪漫的“蜜月”时期。表面上看来,俄美两国似乎已经由“冷战对手”变成了“战略伙伴”。然而,1994年初以来,俄美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矛盾和摩擦叠现。这并非是两国对外政策的偶然摇摆,而是有其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其实质是两国战略利益的冲突和重新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韩美同盟关系一直是韩国对外关系的支柱,这不仅因为韩国是在美国帮助下完成建国的,更重要的是因为韩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都极大地依赖于美国。但是随着“冷战”后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两国尤其是韩国国内政治的演变,韩美同盟关系也已出现了引人注目而又意味深长的变化。本文重点考察韩美同盟关系的新变化,并对未来的韩美同盟关系略作展望。一韩美同盟关系的新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东北亚的国际关系进行了调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韩国与俄罗斯和中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朝鲜与美国…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大国关系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国际格局形成了互动效应.本文以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冷战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美俄中三国在南亚问题上政策的异同,展望这一地区大国关系的互动前景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的好坏在时空上都与韩半岛的安全、生存以及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冷战结束以来,在东北亚地区多强并立的国际局势中,中日两国同时加大了迈向世界大国的步伐,使得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调整不断加快(日美同盟对中俄接近)。中日"大国意识"碰撞以及日本围绕"周边事态"问题推动普通国家化的对外战略,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日实力关系面临的结构性转折,就是两国实力关系趋于对等化,这是近年来中日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或者说"政冷"关系的主要根源。中日之间这种大国意识的碰撞对东北亚地区新国际秩序的形成,有着日益突出的影响。对此,韩国外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是韩国要成为"东北亚中心国家"以及"中日之间的均衡者"。这一看法说明韩国的安全、生存以及国家利益离不开中日两国关系走向这一维度。那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日关系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对分析东北亚局势及韩国外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韩中关系所面临贩课题和东北亚的未来徐东薰一、韩中建交的意义和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变化作为一衣带水邻邦的韩国和中国终止40多年的疏远关系,终于在1992年8月24日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两国关系走上了相互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仅对韩中两国、韩半...  相似文献   

6.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世纪,世界的秩序会将会怎样形成?东北亚的新秩序又会如何变化?面对21世纪的东北亚,如今已经跨过了现代并向后现代时代迈进,完成了从冷战体制向后冷战体制的转换。众所周知,东北亚不同于西欧各国的情况,建立现代的国际秩序之时机尚未成熟,目前,正处于从近代向后近代、从冷战体制向后冷战体制转换的过渡期。在这一转换期内,朝鲜半岛仍然维持着冷战秩序下的分裂体制。  相似文献   

7.
地区安全机制比较:东南亚和东北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佩锋 《东南亚研究》2001,(4):44-48,53
冷战结束后 ,东亚地区成为特别引人注目的地区。在东南亚 ,东盟不断发展壮大 ,影响日盛 ,东盟地区论坛以多边安全对话的形式成为地区很有影响的安全对话模式。在东北亚 ,大国特别集中 ,形成一种大国博弈结构 ,以双边安全对话为主 ,难以形成有效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本文结合冷战后东亚中的东南亚和东北亚两个地区的安全形势的新特点 ,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地区安全机制的不同 ,并对前景加以推测。  相似文献   

8.
韩国朴槿惠总统自从2009年以来提倡"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向美中等国家寻求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就是以韩国和朝鲜为主,包括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等亚太国家和非国家行动主体,培养非传统安全或是软性安全热点问题合作。但该构想存在许多问题,如美国是否作为参与国加入,议题是否包含传统安全和制度化水平问题。如果美国加入,那么,东北亚区域固有的人类安全议题的选择混乱或将引起东北亚的认同性危机;议题的最终目标如果是传统安全,那么非传统安全或软性安全的重要性将被削弱;在制度化水平方面,习惯和惯例的制约性和实效性将成为问题。本文提出了作为东北亚区域内国家间的和平合作体,形成针对人类安全议题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方案,研究人类安全理论和国际机制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由此,确认了仅限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人类安全范围内形成共同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时代和韩中合作的方向金大中不久前的10月21日,使韩半岛和东北亚长期紧张的北韩核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这真是值得庆幸的事件。我认为这是使韩半岛和东北亚开创新纪元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从此,在韩半岛持续50年之久的冷战将要终结,对峙和分裂将转化为和平和...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韩合作,推动东北亚经济发展●齐学栋当人们呼唤、憧憬并力图塑造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及其文明总体发展领先于世界的太平洋时代时,已经步入一体化道路的亚太经济,又展示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良好势头,这是冷战格局结束后必然的历史走向。一、东北亚区域经济集团化...  相似文献   

11.
庆祝中韩建交五周年●汝信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已经五周年了。中韩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对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冷战的结束,消除了过去两大军事集团长期紧张对峙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  相似文献   

12.
老挝政局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深受东亚冷战形势的影响.1960-1962年危机使老挝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作用受到严峻考验.美国和泰国对东南亚战略及老挝局势的判断和考虑不同.为解决由此引起的矛盾,两国通过<腊斯克一他纳声明>结为双边安全同盟.美泰关系的加强对东南亚冷战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韩两国建立东北亚经济圈的合作葛霖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愈来愈国际化了。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建立东北亚经济圈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作者以为,在企求实现这一目标时,一定要对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历史和现状,对拟议建立的东北亚经济圈与其...  相似文献   

14.
编后     
《美国研究》2004,18(1)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 ,本期专论中的多篇文章 ,都涉及目前国际热点问题 ,如 :朝鲜核问题、驻韩美军、伊朗核问题等。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世界的动荡不安。门洪华和黄海莉的文章在对“国家失败”的定义进行阐释后 ,对“国家失败”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国家失败的补救性措施 ,以及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赖的进一步深化 ,加强中美两国战略合作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 ,中美之间加强在处理国家失败问题上的合作不仅具有可能性 ,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张业亮在对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演变和美朝关系变化进行扼要回顾的基础上 ,着重…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这一议题进入具体讨论的阶段。由于地缘冲突、安全困境等多种原因,目前东北亚地区还难以推行以国际机制或国家理性选择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机制。从政治外交、经济、人文等合作机制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韩中关系正朝着更高的合作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参照。不过,这其中的一些困扰因素仍然不可小觑。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讨论韩中关系的发展,由此分析韩中关系对构建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探讨韩中两国尚未解决或难以妥协的矛盾分歧对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其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韩国贸易协会贸易研究所主办的"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召开.来自中韩两国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及部分韩国企业驻京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中韩学者就中韩关系和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冷战期间,除出现过短暂友好外,印度与印尼的关系整体上都比较冷淡。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开始逐渐升温,并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主要因为两国都希望通过合作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制衡中国。此外,印度还希望借助印尼的力量扩大和巩固"向东看"政策成果。由于不存在根本性利益冲突,两国关系还会继续升温。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地区既是国际安全研究的热点,也是区域研究的重要个案,"东盟方式"受到学界关注。"后殖民主义"和冷战研究的相关理论不足以解释东南亚的安全治理。鉴于此,文章把安全治理纳入区域治理研究的视野中,提出区域治理的概念和理论,结合区域建制、区域大国和区域连结之间的变量关系,来分析区域协调和区域管理机制在东南亚的运作。柬越战争和东帝汶危机是东南亚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事件,文章通过这两个案例分析了东南亚区域安全结构的演化并验证了相关理论,对影响东南亚区域安全治理的变量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学理分析。文章认为,东南亚区域安全治理的成功既是大国协调的结果,也是东盟建制化和安全化的结果,区域连结是东南亚区域安全治理的重要指标和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完善中日环境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日本的环境合作项目中,双边合作效果显著。而两国参加的多边层面的环境合作虽然形式众多,但由于大多采取对话方式从而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所以合作的实质进展十分缓慢,尤其在遇到解决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整合及联合应急的能力,造成效率低下。中日两国应该尝试建立常设性的联合工作小组,以及临时性的联合应急行动小组;中国和日本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在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完善中国和日本环境合作机制的前提下,两国分别具体执行自己应承担的环保角色;加强中国和日本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减轻两国能源危机压力,这四个方面是合理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王俊生 《当代亚太》2019,(2):126-154
文章从国家实力、合法性认同、关系互动等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二战后东北亚安全秩序稳定的因素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体现在三个悖论上。其一,美国希望继续主导东北亚安全秩序,但越来越力不从心;其二,尽管近年来中国日益强调要在地区秩序走向上发挥更大作用,但难以撇开美国实现角色提升,遑论单独主导东北亚安全秩序;其三,中美关系的竞争与合作将维持下去,且有滑向竞争加剧的倾向,对东北亚安全秩序而言,意味着维持现状的可能性较大,但又有出现类似冷战格局的可能,这显然违背中美两国与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针对上述悖论,文章基于现实条件、第三方态度、中美两国的意愿等,提出了在东北亚安全秩序构建上应推动"中美双领导体制"的思路。这一思路既符合目前东北亚安全秩序影响因素变化的趋势,也符合中美两国与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在构建上面临的困难包括两国实力差距仍较大、缺乏地区整合机制以及中美秩序观不同。面临的有利条件不仅包括实力变化趋势与利益共享特点,还包括中美两国的重要性对于该地区其他国家而言均不可替代,随着朝鲜与美国关系的改善,中美在该地区将不存在敌对国家。在构建上,中国应继续把注意力聚焦到包括经济发展和国内治理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建设、逐步整合东北亚地区、持之以恒地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以朝核问题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领域,以及加强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