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中国人就发现和利用了茶叶,并把这一健康饮料推广到全世界。茶叶,被公认为“国饮”。茶已被世界人民作为保健康乐、社会联谊、净化心灵、传播文化的纽带。200年前,我国茶叶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第一。100多年以前,我国茶叶还称雄世界,1896年前,中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90%。如今,英国立顿茶(Lipton),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60%,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立顿茶一个品牌的全年利润额就超过我国茶叶同年的出口值!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之首,并预测,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茶”是中国南方人发明的风味饮料,现在仍是世界上与咖啡、可可齐名的三大饮料之一。唐人陆羽的《茶经》是我国最早的茶学专著。但一二千年以前的茶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看到实物。 在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千年前的茶叶,而且从竹简上,我们还发现了以茶做成的食品——苦羹。 关于苦羹,专家们有人认为是茶叶和米做成的汤;有些专家则认为是“苦菜汤”。但西汉贵夫人死于吃甜瓜的季节,这时,苦菜已经老了,不可能做食品了,还是以“茶羹”说较为可信。若此,则  相似文献   

3.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物质文化的一块瑰宝。而茶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则远不止于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世界各国无论是茶物质文化还是茶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中国。一、茶是中国浓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可以看做是茶的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了繁荣  相似文献   

4.
德昂茶韵     
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人称“古老的茶农”,至今在一些村寨周围还可以看到已有数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德昂人非常自豪地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种的是“金茶”、“银茶”,闪闪发光。的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德昂族的金银最多,在集市上他们是最早以茶叶作为商品交换各种食物的民族,在当时茶叶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即“摇钱树”,故而把茶当“金茶,银茶”。茶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其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对茶情有独钟,茶,不但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供品、赠品、祭品,而且已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特有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尽管当今世界的广告充斥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各种速溶咖啡等等最入时的各种各样饮料,但具有独特性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拥有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影响最广的“文化”,真可谓“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欧美有的人津津有味品着红茶,并用茶配制成各种饮料,也乐意用绿茶消肥强骨,茶在世界风行着。当中国瓷茶器具在世界最大的索斯比拍卖行的价码开到几十万美元的时候,你会为茶的魅力感到惊讶;如果你喝茶的时候是大杯大碗的喝,并没有品味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当东瀛的日本人得饮茶之俗后,把饮茶“修炼”成“茶道”,于是许多人明白饮茶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茶,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它具有多层次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茶的味道与泡茶的水和工具有关,还与茶的保存方式有关。而科学保存本身就是对茶叶品质的养护。”在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原料保障工作,话题是先从茶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饮料,诸如咖啡、可乐等一齐涌入中国大陆,大有取代茶叶市场之势。然而在众多国人品尝过这些洋饮料之后,才愈发地感觉到了滋味甘醇、香气馥郁的上乘饮料,非茶叶莫属。无情的商战不但没有把茶叶挤出饮料市场,相反却提高了茶叶的身价,这也再一次提示国人,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炎黄子孙祖祖辈辈形成的茶文化只能不断弘扬,使其发扬光大。 不久前,我们随同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办公室主任冯奇先生来到了坐落在北京市地安门大街的台湾五福茶艺馆。 这家去年年末开张的茶艺馆,目前是在北京开办的首家与台商合资的高档茶艺馆。 据茶艺馆老板史云松先生介绍,“台湾五福茶艺馆”  相似文献   

8.
一我是喝茶人,自觉得白开水味淡,矿泉水凉胃,咖啡苦涩,其他饮料多数不是太甜就是含有防腐剂或色素,非不得已基本不用。我认为茶是最健康的饮料,一日不可无茶。我喜欢喝乌龙茶,如果没有乌龙茶,绿茶、花茶、红茶也凑合着喝。大杯茶或工夫茶,浓浓的茶或淡淡的荼,全可接受,这大概是条件和习惯所使然。  相似文献   

9.
骆少君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研究员、高级评茶师骆少君,1965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长期钻研茶叶加工及品质化学研究。在她的眼里,茶已不仅仅是健身的饮料、生活的享受,茶已化作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骆少君,1981至1983年国家公派赴日本静冈大学农学部留学。她的研究成果荣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明专利一项。“茉莉花茶窨花工艺的研究”,1996年曾被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授予“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在国际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茶道中吸收了“礼”的精神,上自朝廷皇家,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茶礼。茶礼在风俗相同、方言相通的闽南和台湾的工夫茶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地人的“开门七件事”中,工夫茶被摆在首位,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叶冠于大米之前。工夫茶的泡饮自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大有工夫可言,  相似文献   

11.
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饮茶,这些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知道世界名茶普洱茶,普洱茶的家乡就在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资源的中心,拥有世界三大茶树王和万亩野生古茶林以及闻名世界的普洱茶,有1300万人靠茶吃饭。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发展云南特色经济的角度看,时代都在召唤云南茶产业的“二次创业”。 云南茶叶品牌铸造和文化提升的龙头在哪里?专家提出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三地州的21个县市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 事实上,申报无论成功与否,对云南茶叶的品牌构筑和借助文化创新的深层产业整合都将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茶在西周时期是作为祭祀品使用的,到了唐朝,才成为大众饮料。唐朝的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以茶散都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的陆羽写就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专著——《茶经》,茶就这样慢慢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成了文化载体,成了文化的使者。“客来茶敬”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种被誉为“天然香水瓶”的植物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以其独特的驱蚊功效而大受欢迎,这就是驱蚊香草。这种草虽没有娇艳的花朵,它的枝叶却常年溢香。不仅能净化空气,还是蚊子的天然克星。于是,眼光独到的人瞄上了它,把它变成了“摇钱草”——  相似文献   

14.
鄂西南大山深处的鹤峰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鹤峰县审时度势,调整产品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奋力拓展市场,把茶叶产业“蛋糕”做大、做优、做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干茶12万担,被誉为“湖北茶叶第一县”。 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消费时尚 鹤峰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在品种调整上做文章,着力研究开发符合消费时尚的新产品,坚持以有机茶、出口创汇茶为主攻方向。2000年,全县茶叶产品调整为花茶2万担,珠茶3万担,名优茶3万担,袋泡速溶保健茶4万担。  相似文献   

15.
普洱是普洱茶发洋地之一.种植普洱茶有上干年的历史。从商周“始贡方物”至近代,普洱茶一直是饮料中的佳品。但由于经营分散,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提不高,普洱茶没有发挥出优势,形不成拳头产品,群众处于贫困状态。近几年来,茶叶公司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帮助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茶叶,脱贫致富。建立规模较大的茶叶基础普洱茶叶公司自1985年以来,在县人民政府划定的5万亩国有荒地上,大力发展商品茶叶基地,先后在普洱县动先、德安、同心、凤阳等乡镇,规划开发建立了板山、竹山、大黑山。会莲、白草地五个具…  相似文献   

16.
<正>茶是一种受大众喜欢的饮料,一般大家喝完茶后剩下的茶叶渣都会倒掉,其实茶叶渣也是有很多用处的。清神醒脑:将用过的茶叶摊在木板上晒干,积累下来,可以用作枕头芯。据说,因茶性属凉,故茶叶枕可以清神醒脑,增进思维能力。治脚气:茶叶里含有多量的单宁酸,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所以,患脚气的人可以每晚将茶叶煮成浓汁来洗脚,日久便可不治而愈。不过,煮茶洗脚要持之以恒,短时问内不会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最好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茶叶“久食令人瘦”观点的人是唐朝的三原县尉陈藏器。陈藏器除了主管军事之外,医术也极为高明,而且也是品茶高手,在实践中他发现茶茗不但是提神佳品,而且还是减肥美体的健康饮料。考虑到作为江南明州人的品茗习惯,他在这里所说的茶,自然主要是指绿茶而言。宋代欧阳修在他的《茶歌》中赞颂道:“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这里讲的“轻身”和“令人瘦”都是和现代的减肥、健体和降低血脂等有关。茶叶(尤其是绿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分泌量,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和“轻身”的道理主要就…  相似文献   

18.
别以为老夫写下这样的标题太幼稚,如今不知普洱是茶的人多的是,其中更多的是富人、名人,甚至就是茶叶贩子们。连小品王赵本山也没拿普洱当过茶,他若把  相似文献   

19.
青阳茶事     
马晓鸣 《人大论坛》2007,(10):47-47
青阳的罐罐茶不是泡而是煮的,青阳人统称为“炖茶”,其制作并不复杂,主人先捡些枞木须之类的易燃物在火塘里生起火,待粗壮的柴禾变成燃烧的木炭后,将茶罐放于火上(事先在茶罐里注如一定量山泉水),待罐内的水煮沸时,放上一把(约十克)茶叶(多为自家人在清明节前后采摘),为使茶、水能更好地相融就用一根筷子拌茶叶,茶汁充分浸出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九分满,直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方可倾茶入碗。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滇绗草”?在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的语言里,“滇绗”意为平地、广场;“草”是跳舞、舞蹈。“滇绗草”直译就是在平地上唱歌跳舞。“滇绗草”是一种歌舞习俗,也是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以前,每个阿卡村寨的村头或寨尾都有专门为青年男女设立的聚会场地。每当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阿卡青年男女,吃过晚饭后,就会把自己梳洗干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相约着往“滇绗”里赶,去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歌舞才华和手工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