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西方不断打着“保护的责任”旗号,推行“新干涉主义”,在国际上引起混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应旗帜鲜明地倡导“负责任的保护”.这包括以下要素:要解决对谁负责的问题;何谓“保护”主体的合法性;严格限制“保护”的手段;明确“保护”的目标;需要对“后干预”、“后保护”时期的国家重建负责;联合国应确立监督机制、效果评估和事后问责制.总之,“负责任的保护”能更忠实地体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更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更有利于建立21世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正是本着“负责任的保护”原则在解决叙利亚危机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之后,先是以“人道主义干预”,后来改用“保护的责任”为旗子,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实现政权更迭的新干涉主义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思潮和模式。这种新干涉主义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十分严重,它直接破坏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危害地区和世界和平,遭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鉴于“保护的责任”已被塞进2005年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的成果文件中,因此,有必要对维护国际秩序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厘清。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连日空袭和西方驻科特迪瓦维和部队直接参与科国内的战斗,开创了联合国在处理主权国家内部事务问题两个危险的先例。这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欺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弱小国家开了新的绿灯,将对国际安全与和平和联合国成员国的主权带来严重威胁和后果。为了制止和遏制这种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的行径,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应立即行动起来,一是对《宪章》的有关条款作出明确的定义;二是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独立监督机制,审议和监督安理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三是安理会立即召开会议审议1973号决议执行情况,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宪章》禁止在国际关系中侵犯主权和使用武力,但将一国“威胁国际或地区和平与安全”规定为例外,同时又高度重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在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论调的同时,推动安理会将一些国家内部侵犯人权的行为解释为“对国际或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进而在它们的领土上设立了禁飞区.作为国际人道主义干涉的新模式,设立禁飞区已经在伊拉克、波黑和利比亚进行了三次实践,显示其正在演变成一种国际规范,但它的适用条件非常严格,因而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和其本身的构成都发生了沧桑巨变,超级大国推 行单边主义,使其面临空前严峻挑战。这些使联合国改革,确定其在新形势下的正确定 位和走向,提上了重要而迫切的议程。安理会是联合国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宜适当增加 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中的席位,以加强联合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现有的安理会五个常 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是历史形成的,不宜改变。新增的常任理事国不宜享有否决权。经社 理事会和联合国其他机构也须进行必要改革,以使之能快速而高效运转。联合国及其 《宪章》始终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不可取代和或缺的。其需要改 革和完善,但没有也不会过时。超级大国用霸权逻辑改造联合国和篡改联合国宪章的图 谋是不会得逞的。  相似文献   

6.
冲突中的平民保护问题已经与人权、人道主义干预、保护责任等涉及《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问题密切相关,是联合国维持和平、建设和平授权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联合国在平民保护问题上已做出相关决议,但在实践方面,其效果与预期设想还存在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将“平民保护”与“安全治理”联系起来,使“平民保护”成为安全治理的一个部分,加强联合国与所在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在平民保护问题上的积极合作与相互监督,这对提高联合国平民保护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宪章》生效以前传统的国际习惯法理论承认在符合严格限制条件的前提下的预防性自卫。但是,《联合国宪章》生效后,对于《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是否绝对地禁止预防性自卫,国际社会尚未达成一致。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发动的恐怖袭击,如果达到可以被视为针对受害国的"武力攻击"的程度,则受害国可以行使自卫的权利。但是,如果受害国决定对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国实施预防性的武力自卫,则必须纳入到安理会的运作机制之下。  相似文献   

8.
国家战争权又称为“诉诸战争权”,是指国家对外发动战争或决定对外宣战、参战的一种权力.传统国际法认为,战争是国家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手段之一,战争权意味着行使战争的绝对权力.战争权在历史沿革中经历了从被认为合法到进行限制再到被认为非法的过程,从绝对的“诉诸战争权”到对“诉诸战争权”的限制,再到国家“诉诸战争权”在条约中的废止.传统的战争权被现代国际法废止后,战争在国际法上被认为是非法的,但是《联合国宪章》并没有绝对禁止使用武力,取而代之的是“合法的诉诸武力的权利”,不过,这一权利却在当代战争中受到挑战.实际上,只有从对战争权的规范与限制中,才能找到维护世界持续和平的良方.  相似文献   

9.
“名人小组”与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 4日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信第 5 8届联大主席亨特 ,通告已组建了一个高级别名人小组 ,其任务是研究全球面临的重大威胁和挑战及联合国改革等问题 ,并于 2 0 0 4年第 5 9届联大前拿出报告。安南的这一决定标志着联合国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联合国改革问题由来已久 ,而对伊战争无疑是联合国新一轮改革的“催化剂”。伊战使联合国陷入窘境 ,但也打破了联合国改革的僵局 ,促使国际社会及安南本人下决心改变现状 ,进行新一轮改革。自联合国创立以来 ,《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地位受到挑战已不是第一次。但伊战使《宪章》原则和联合…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宪政及其结构缺陷与路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宪章>是当今国际宪政发展的集中体现,但存在着结构缺陷.当前联合国改革,不只是安理会重组,更是国际结构和秩序的变革.改革的深入,将使<联合国宪章>的构成更趋完善,并朝某种准世界性宪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2日,“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向安南提交了一份题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的联合国改革建议报告(简称“名人小组报告”),其中就安理会改革推出A、B两套方案。“名人小组报告”的出台标志着联合国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2005年3月21日,在基本认可该报告的基础上,安南向联大提交了《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报告(简称“安南报告”)。报告最引人注意的是安南为安理会改革设置了时间表,强烈敦促各国在2005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之前就这一关键问题做出决定。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集团…  相似文献   

12.
第57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2002年9月11日做出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纳入本届联大议程。至此,联合国大会已10次拒绝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这充分反映了联合国广大会员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13.
世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纪念联合国创建6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的建立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创造.<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始终是规范国际关系的基本法典.面临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联合国改革主要涉及发展问题、安理会改革和秘书处改革,三者缺一不可,而发展是联合国改革的"重中之重".世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联合国改革关乎联合国的前途和国际关系全局,必须坚持协商一致原则,慎之又慎,循序渐进,以策成功.  相似文献   

1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些内容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联合国宪章》的论述。联合国应通过改革确保《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以应对“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民族国家关于国际关系的“是非判断”和“行为准则”, 它 的确立与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 国际社会经历了孕育 与初生期(1789 ~ 1918年)、幼儿期(1919 ~ 1945年), 少年期(1945年后)。国际社会核心价值观 起源于《国际联盟盟约》, 基本成型于《联合国宪章》, 其理论基础是威尔逊主义的理想主义, 哲学基 底是自由主义的自然权利论和社会契约论。当前, 《联合国宪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的原初制 订者———美国不时有意“违宪”, 这反映出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念在美国的衰落。另外, 宪章的“国 家主义”色彩非常浓厚, 而对国家内部和全球化时代的公民安全关心不够, 因此有调适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制裁制度是《联合国宪章》集体安全条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和平受到威胁、外交努力失败的情况下,安理会强制执行其决定的重要手段。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大国的操纵和利用以及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尽快改进和完善联合国制裁制度已成为联合国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浅论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是联合国在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激烈较量中,迎来联合国绝大多数成员国强烈要求重新审视其地位和作用、进行革新的重要历史时刻,以至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庄重地宣布,联合国“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这个时刻的决定性意义可能不亚于创建联合国时的1945年。”[1]联合国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是,安理会的集体安全机制遭到单方面或通过临时联盟使用武力“先发制人”战略的严重挑战,致使单方面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于不顾悍然使用武力的行为趋于合法化。为此,安南秘书长呼吁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产经新闻》近期报道,现在,日本对实现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夙愿的期望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据日本外务省说,在联合国185个成员国中,除了目前已经有86个国家表示支持安理会改革和日本加入安理会以外,对日本私下提出的合作要求,“有的国家也表示将作出进一步的答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从对伊武器核查到伊拉克战争这场重大国际危机前后 ,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反对“先发制人”打击的单边主义行为 ;同时又在本国力量和利益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斡旋与斗争 ,采取战略明确、战术超脱的灵活策略 ,在坚持国际道义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既发挥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 ,又成功地实现了我国外交战略的“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方针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消除人道主义灾难”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野蛮轰炸,南联盟为维护本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同意在保证南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接受安理会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基础上通过的有关决议。北约对南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