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金兵 《群众》2015,(3):34-35
<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做好新形势下的监狱工作,就是要深刻领会新要求、把握新趋势、落实新举措,自觉把监狱工作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切实以依法治监为落脚点,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为建设现代监狱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价值规范和行为模式。一、深刻把握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以多元的视角增强依法治监新认同更加突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坚持从监狱固有的政治属性、法律  相似文献   

2.
监狱法治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国家政治制度的文明程度,国家刑罚权的合理有效行使,人权和人道的精神以及犯罪预防和改造的思想.在现实的形态上,监狱法治主要表现为监狱立法和监狱法律的实施两个环节,而监狱司法体系作为二者运行和发生作用的中介与桥梁,不可或缺.在监狱法律实施过程中,树立依法治监观念是关键,完善行刑权运作机制是保障,提高民警执法水平是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监狱"承担社会责任"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狱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推动我国监狱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监方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社会责任的履行又能够为监狱在支持系统构建(政策支持、社会支持、民意支持)、刑罚资源运营、矫正空间拓展、社会合作乃至国际合作等方面获得比较优势,对监狱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监狱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监狱法治化视野看,监狱法治文化是监狱法治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对监狱法治化内涵的补充和完善。中国监狱法治文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亦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研究中国监狱法治文化必然要立足于中国监狱特色。对监狱法治文化本质的解析,有利于理解和弘扬监狱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法治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是刑事法律体系中的最后屏障,是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让法治成为所有监狱人的一种信仰。所谓监狱人,既包括监狱人民警察,又包括服刑人员及其亲属甚至包括被害人和周边群众。所谓法治信仰,既切实接受法律的保护,又真诚接受法律的约束。中国人法治信仰了没有,作为社会缩影的监狱人可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监狱的价值与存在离不开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的前提是监狱社会职能的有效实现。在表层物质文化、中层精神文化和深层哲学文化的三个领域,监狱给予社会公众最直观的是以监狱建筑等物质形态景观为代表的表层文化。它以威严、恐惧、不可靠近的特有的社会正义文化信息向社会公众传达社会治理秩序的规则、标准和执行的强制性。监狱建设必须充分考量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以鲜明的监狱物质表层文化发挥监狱的社会职能作用。当下监狱建设应当以现代监狱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为基础,以现代法治要求为根本,认真分析监狱表层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秩序的影响作用,准确定位现阶段监狱建设的阶段性指导标准,准确表达监狱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实现现代中国监狱建设的社会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作为专政机器,是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中,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最主要的主体,惩罚改造罪犯工作理应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求,以实现法治的要义。当前监狱工作存在机制、队伍、理念阻点,有必要从监狱行刑权的配置、法律监督等方面破解,全面推进监狱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反驳了把"惩罚改造"作为监狱基本价值的观点,认为"惩罚改造"和"罪犯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才完整构成中国监狱的基本价值,才符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监的要求.罪犯的人权保障不仅只反映罪犯和监狱的关系,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相对于国家的法律地位.注重人权保障才能使监狱法制具有良法的品性.  相似文献   

9.
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推进,建设法治监狱已经成为监狱机关的重要话语。当下罪犯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真空"。维护罪犯的社会保障权,既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也是法治文明进步的彰显。维护罪犯的保障权利,可以提高监狱改造效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预防重新犯罪,有力保障罪犯人权,提高监狱建设法治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监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聚集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炸药包、火山口。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平安监狱建设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监狱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始终绷紧监狱安全稳定这根弦,切实担负起推进平安监狱建设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审视现代社会发展对于监狱行刑的要求,现代监狱更加强调将刑罚文化上升到法治文化,甚至于社会治理与人类发展的文化的功能展示。因而,监狱建筑的羁押囚禁、生活起居、教化改造、劳作技能传授等四大功能应当更加重视刑罚执行、罪犯犯罪心理及行为矫治、罪犯社会回归教育等主要因素的文化传承,更加重视与社会文化的协调一致性。监狱建筑布局与功能构思必须始终如一的贯穿刑罚这根主线,体现法治内涵,外观上凸现地方文化特色,融入社会格调,彰显社会内涵,结构上突出以人为本,富于人文内涵,规划上注重规范与传承,显现发展气息,单元细节上重视人性发展,突出生存权利。  相似文献   

12.
于爱荣 《群众》2011,(10):63-64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职责和使命。加强和创新监狱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狱机关要不断研究监狱工作规律,切实加强和创新监狱管理,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3.
监狱工作法制化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规章体系,把监狱的全部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规范运行,切实做到依法治监.为实现监狱工作法制化,必须构建完备的监狱法律体系,培养高素质监狱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监狱法制工作机构,构筑现代监狱行刑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是监狱法治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它要求监狱工作者从依法治监、公正执法、保障人权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一种良好的改造工作环境,推动监狱工作不断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国家顶层设计提出要深化监狱体制机制改革,以完善监狱管理为着眼点是发挥监狱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重要途径。从学科建设视角出发审视监狱管理,在监狱管理学的理论层面解读监狱管理的内涵、特征,阐明监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范围,框定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是当下监狱管理学构建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监狱体制改革提出的"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目标,从体制上、制度上保证监狱刑罚执行功能的充分发挥,也为监狱财务运行明确了顶层设计、目标导向和路径选择。但随着司法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财税政策的新变化,现代监狱行刑效能、运行模式、治理体系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监狱财务如何研判形势、聚焦问题短板、落实精细治理,真正把监狱体制改革提出的十六字方针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促进现代监狱规范运行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应对的挑战和职能使命。  相似文献   

17.
监管安全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监狱安全,它是一项综合工程,是监狱一切工作的基础。在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监狱落实监管安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落实好监管安全,必须有一支政治合格、本领过硬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监狱必须狠抓队伍政治思想建设;要多措并举,强化队伍专业化建设;要发挥"头雁效应",落实和完善职业保障制度;要从严治警,确保队伍安全。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5,(2)
<正>去年以来,江苏监狱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及监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司法部及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服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职业思维,坚持安全为先、教育为本、创新为用,推动全省监狱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致力于确保监狱安全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断强化监管改造工作;致力于提升监狱执法公信力,切实加强监狱法治建设;致力于激发监狱工作活力,稳步  相似文献   

19.
监狱类型是刑罚思想影响下监狱形态的多向度的存在,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相融合的制度话语。在现代性语境下,监狱虽然一般多以罪犯的年龄、性别、人身危险性等为标准设定.但按照高、中、低等三种基本警戒度来分类监狱,也渐成趋势。当下,建构监狱类型不应悬置或忽视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问题。押犯入狱前的阶层身份,对其服刑与改造历程的影响是相当复杂、深刻的。监狱分类与分级管理,都应当关注囚犯来源阶层构成。从现有押犯捕前阶层构成来看,起码要针对来自于中间阶层和底层的囚犯设定监狱类型,即可以考虑增设“中间/中产阶层”监狱和“农业/无业阶层”监狱,以推进法治维度上的监狱类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按照"形势倒逼","问题导向",为解决监狱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机制不畅、信息不通、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提高监狱治理能力和罪犯改造能力等内在发展愿景,构建现代监狱警务机制是监狱工作方法重新的重要途径被重新摆在监狱工作的议事日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