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钟付和 《法律科学》2000,(6):108-117
从法律与经济的层面分析,证券法的公平体现分配正义,反映了证券法中应有的理想法律价值;证券法的效率为一种制度效率,体现了证券法对其所调整关系的现实作用.证券法的公平以秩序为形式,以主体的平等、自由为内容.在我国的时代背景下,证券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应该是公平促进效率、效率体现公平,但由于理论理想与现实目标的冲突,在立法与法的实施等实践过程中,现阶段应着重对公平与效率二价值取向的均衡与整合.  相似文献   

2.
靳文辉 《法学》2023,(4):133-146
金融监管法的体系化建构对于保障金融监管的连贯性、一致性、条理性和稳定性至为关键。当下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因体系化不足导致的立法碎片化现象客观存在,监管法实施中的波动现象时有发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法数量急剧增加、制度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内容日益庞杂的现实使得金融监管法的体系化建构尤为迫切。金融监管法应以金融安全原则、金融公平原则和金融效率原则为内容及序位来构建内在体系所要求的价值系统,以监管行为为“规定功能”的法概念,以预防行为、预警行为和处置行为为内容来构建外在体系所要求的规则系统。实践中,对金融监管法的融贯性和开放性的保障,对“原则—规则”模式的落实,是金融监管法体系化功能展开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罕见病法律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岩 《河北法学》2011,29(5):10-18
域外罕见病药物法律以市场激励、软化技术规范的途径促进个体医疗平等权的实现,但是罕见病高成本与高社会价值的极端矛盾状态决定上述方式既无益于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更无法担当起价值整合的作用。我国罕见病立法应立足于公共健康而不应仅限于个体权利保障。以规制理性整合效率与公平,分析域外相关制度规制失灵的原因,在理论反思和制度参照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罕见病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汪鑫  卞翔平 《法学评论》2004,22(5):55-61
中国现行银行立法存在严重的价值目标失衡问题 ,重安全、轻效率。竞争规则的欠缺使银行竞争无法可依 ;严格的限制性规定压抑了银行竞争 ;不当的政府行为扭曲了银行竞争。中国银行立法应当着力完善银行竞争机制 ,提升银行业效率。为此 ,本文主张 :建立和健全银行竞争规则体系 ,以对银行竞争实施充分与有效规制 ;引入银行规管成本收益分析制度 ,将竞争影响作为制度设计和取舍的重要依据 ;银行立法和政府行为应当秉承竞争中立原则 ,废除对国有银行的竞争补贴 ,构建银行公平竞技场。  相似文献   

5.
赵万一 《法学评论》2023,(2):147-163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对市场经济规则进行创新性设计和倡导性引领,并对法律的实现机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为此必须对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的《公司法》进行重大修改,将更多绿色元素植入公司的制度设计之中,并实现从效益导向型公司法向效益与公平兼容,主体自治与道德规训并存的绿色要素型公司法。这里的绿色既包括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自然绿色原则,也包括以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赢为目的的社会绿色原则。其建构目标是积极回应未来社会对人类活动的绿色要求,着力打造能够实现共富、和谐、多赢目的的新型公司利益共同体。在具体建构内容上,应确立自由、最大诚信、交易安全维护、社会责任等基本原则,通过拓展软法规则,实现内部治理的绿色,公司资本制度的绿色和公司决策行为的绿色等要求,打造更具理性和柔性的公司法,并通过降低监管成本,实现由市场主体监管法向市场行为促进法的转变,同时改变刑法介入公司活动的理念和方式,塑造公私兼容型的新型公司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经济法理念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刚 《政法论丛》2004,(3):70-74
依可持续发展观来审视 ,经济法理念尚未完全含摄可持续发展之要义 ,尚需进行理念的重构。经济法理念应树立个体之间相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部门、地区经济结构与宏观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协调发展理念 ;应树立人口、环境资源安全等的宏观经济安全观 ,不发展就是最大不安全的安全观 ;应树立在经济法立法上的效率理念、在经济法内容上的环境效益理念以及经济体制效率理念 ;应树立代际公平等全新的公平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论反垄断法与行业监管法的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与行业监管法的协调关系问题是我国反垄断立法的一个重要难题,在<反垄断法>实施之际,对于这个难题我们无法回避.笔者认为,论述反垄断法与行业监管法的协调关系,实际上应该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反垄断法与规制行业的关系;反垄断法与行业监管法的关系;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层面而言,立法的适度公正机制能够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从实践层面上分析新旧立法机制的转换可见,立法已经从效率导向走向适度公平导向;从立法适度公正的原则出发,可见目前立法公正存在不足,应通过具体的立法路径选择和措施来具体形成适度公正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法律环境,物流法律领域急需明确物流的基本含义及物流立法的发展方向.本文以为,物流之物应特指货物,物流法的立法应坚持经济法思维模式,注重物流法的技术性、广泛性和复杂性,鼓励物流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强调物流业的宏观调控与监管;立法时应注意综合性立法和专业性立法相结合、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相结合、物流法与物流政策相辅相成、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法律体系等思路,以推进物流法立法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立法公平     
论立法公平邵诚,杨凤婷立法公平是当前法学理论界一个挑战性的课题。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市场经济要求在市场交易中保证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在税制上要体现公平税负,在分配上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  相似文献   

11.
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而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权能,还应当包含封行政机关一般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行政检察制度改革应当成为未来检察改革的核心,并围绕法律监督权“程序性”、“准司法性”、“专门性”等特点,构建行政公诉、行政一般监督、行政立法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杜辉 《法学评论》2020,(1):126-135
设区的市环境立法从规范完善和功能提升出发补强了地方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基于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和依法治理的双重目标约束,央地互动在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和动力机制三个维度上为市级环境立法权设定了方向性约束。市级环境立法必须在制度框架、工具选择、执行过程、主体互动、利益整合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设计。为此,必须超越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之关系的传统限定,以及中央中心主义和地方自主治理的制度分歧,塑造市级环境立法创新的结构秩序,突出底层环境立法的优先性与上溯能力,提升市级立法权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其现状已不容乐观。从法律角度分析,造成我国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原因既包括立法层面,也包括执法和司法层面。立法层面表现为,农村环境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无法可依;执法层面表现为,农村环境执法的不力客观上放纵了环境污染行为,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司法层面表现为,环境案件的久拖不决以及不公正的处理结果使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失去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立法,强化农村环境执法以及加强对农村环境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方式授予国家监察委员会监察法规制定权,形成了以人大立法权为核心且以行政立法权、监察立法权和军事立法权为补充的更优的“一元三系”立法分工体系,监察权也得到了极大丰富,进而有利于织密权力监督之网。当前的紧要任务在于明确界定监察法规制定权限,以在推进监察法律规范体系立体建设的同时保障监察法规制定权规范演进。利用“三维考察+三层掘进”的阐释模型耙梳可以发现,目前国家监察委员会既可以为执行监察法律、监察直接相关法和间接相关法的规定,单独或者联合其他国家机关进行执行性立法,也可以在遵守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就领导性管理事项进行创制性立法,还可以基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门授权,就法律的相对保留事项和监督性管理事项进行授权性立法。接下来应当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的基础上对制定监察法规的立法权限、形式和备审等内容作进一步规范,以备我国《立法法》修改之需。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立法中的沟通与协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行政立法中引入沟通与协商机制,既可以在理论层面上夯实行政立法的合法性基础,也可以在现实层面上指导建构行政立法的参与及监督机制。为充分体现行政立法的民主精神,使行政立法中的沟通与协商常态化,须在公开、参与、听证和协商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论危机证券公司的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浩嫣 《河北法学》2006,24(6):51-54
危机证券公司的产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当发现问题证券公司接近或已经丧失流动性清偿能力或资本清偿能力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风险处置.救助证券公司不能以行政代替市场,以次参优,形成"木桶现象",而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实行信息公开,不搞"暗箱操作",更不能以简单重组代替退出,致使风险越积越大.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需要对救助条件、救助主体、救助的方式等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7.
影响环境资源法实施的障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佑海 《现代法学》2007,29(2):32-37
“十五规划”期间的环境资源状况说明,我国的环境资源法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当前环境法律法规实施不力的深层原因,在于开展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在短期内既不符合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也不符合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还在于立法工作中的部门利益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层面环境资源立法的质量。为了有效实施环境资源法,应当建立有利于环境资源法全面实施的机制,加强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并强化环境资源法律和有关法律的执法、司法和监督。  相似文献   

18.
司法鉴定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法鉴定问题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立法,司法鉴定分类标准、启动程序和监督等存在明显缺失,因此应当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统一立法原则,从司法鉴定执业类别、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以及司法鉴定监督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鉴定管理、鉴定行为、鉴定程序,健全司法鉴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增值税的绿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玲 《时代法学》2009,7(5):42-47
我国现行增值税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鼓励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但我国生产型增值税的课征模式和税收优惠规定等不能有效地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因此有必要绿化现行增值税税制,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取消现有的增值税立法中一些不利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措施,扩大增值税中环境税收优惠的范围,并加大环境税收优惠措施的力度,以充分发挥税收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莫神星 《政法论丛》2011,(5):121-128
能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开发利用能源时,必须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它也称清洁开发利用能源原则。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立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树立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理念,坚持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