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我国悠久的判例法传统,以及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的探索实践,已为我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准备了条件。下一步,应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对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主体、效力定位、编选标准、制作格式和援引方法等予以规范,以促进司法公正和司法统一。  相似文献   

2.
结合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实施以来的体会,笔者分析了建立案件指导制度的现实意义及我国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领域分布、体例结构、发布时间、主体与遴选标准几个方面入手,对湖南省955个行政执法指导案例进行考察梳理,可以总结出目前我国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指导案例公开不及时、部分指导案例相矛盾、遴选标准不明确等制度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该制度设计目的的实现。因此,从其他相关制度配合、发布主体层级设置、遴选标准优化等角度提出解决实践困境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贿赂犯罪的新特点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犯罪逐渐成为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目前,贿赂犯罪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贿赂犯罪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体法、程序性规定的不完善,以及目前刑事政策过于空泛.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治理我国当前贿赂犯罪,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的法律制度,对贿赂犯罪实行“零容忍”的刑事政策,尽快完善司法独立,健全完善反贪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透明度原则是贸易组织(WTO)的重要原则,为适应“入世”的要求,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尽快颁布《行政信息公开法》,以多种形式实现政务公开,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6.
案例指导制度是司法判例制度的中国样态,运行至今,制度的力量正在逐步显现。国家主义立场对案例指导制度的构设和司法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偏好理性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稀释指导性案例形成的自然性与司法性,模糊其与司法解释之间的界限,同时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应用程序上有待进一步探索。推动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实现司法公正,需要在继续坚持国家主导的前提下,立足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视角,尊重司法规律,遵循司法判例作用生成原理。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社会的法律援助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秀丽 《理论前沿》2007,(12):39-40
本文通过分析和谐社会与法律援助制度之间的密切关系,阐明实现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有序必须关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应尽快改变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指导机制,有利于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同案同判。文章研究了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指导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指导机制的可行性,探讨了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指导机制的路径方式,认为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指导机制,对于完善环境立法和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指导案例制度建立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两部门分别发布了几批指导性案例。从发布背景、立法目的等方面来看,其中的刑事指导案例为各级法检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依据。但是目前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笔者从两高应建立联合发布机制、丰富案例类型等多个角度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单独构建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但是现有检察案例指导制度还存在着说理论证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资源尚未有效整合、运行机制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在构建和适用检察指导案例的过程中,有必要从明确完善遴选标准、不断健全生成机制、强化实践运作等角度,逐步实现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目前刑事法律援助运作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其健全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为美国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公设辩护人制度,作为美国刑事法律援助的重要手段,为实现经济困难的被告人的辩护权提供了切实保障。在评介美国刑事法律援助体系之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构建我国公设辩护人制度,将其作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手段之一,实行多元化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使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事业变得真实有效,进一步完善我国司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模式虽然吸收了一些当事人主义模式的因素,但是其总体上还是属于职权主义模式,并且带有一些审问式的色彩.从长远利益看,这并不利于保护人权.根据刑事司法的实际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避免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存在的利益机制失衡,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与时俱进并适应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以切实调整好公共安全、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惩罚犯罪的刑事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重要机制在中国的发展,但其全部效应并未全面发挥出来,立法不完善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着力提升立法理念,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工资协商代表的保护,明确规定违反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责任,以充分发挥该制度在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公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体制已经滞后于国家整体司法制度改革的步伐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法已是当务之急。同时要切实加强司法鉴定队伍建设 ,有效地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知情权尚有诸多不足,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是加强预防保护机制,强化公司登记查阅制度,强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实际控制人的披露制度以及扩大董事的职权;其次是明确知情权主体的权利,包括隐名或挂名小股东的权利,新任小股东和前任小股东的权利;再次是完备知情权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在我国至今尚无法律规定,但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已涌现出了法院附设调解室等类似法院附设调解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总体看来,这些改革卓有成效,但缺乏成熟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支持,亟待得到法律层面的承认与整合.在吸收部分法院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我国需要构建融合诉前调解和审前调解的特色法院附设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公益诉讼作为一种广受社会关注的新的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是当下中国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问题。由于研究者视野和角度的不同,公益诉讼尚存诸多争议。需要深刻反思的是:表面上看,目前关于公益诉讼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公益诉讼大多还停留在观念促销的层面,它还没有触及那些应当被认真对待的实质性问题:公益诉讼的概念如何界定,公益诉讼的定位如何安排,公益诉讼的理念如何塑造,公益诉讼的制度如何发展。可以说,上述问题不仅构成一个健全公益诉讼制度应有的基本内容,也是有效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亟待破解的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被害人或潜在被害人为核心的被害预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顺应其潮流,我国理论界也适时展开了讨论,但对被害预防的重点目前还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笔者认为,被害预防要取得切实的效果,必须重点解决三个问题:提高行为人的防害意识、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和被害人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制度还难以实现与国际贸易规则较好地对接,亟需在相关的立法中进一步深化经济法制的理念,积极完善与WTO经济法律制度相适应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20.
新指针是日美实质性修改 6 0年安保体制的标志。新指针由于将我国台湾地区纳入其“周边地区”范围 ,违反了国际法和《中日联合声明》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干涉我国内政 ,因而是非法的 ,也应是无效的。新指针的出台为日美利用台湾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提供了“法律依据”;助长了“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 ;加大我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但中日美三国并不会因为台湾问题而爆发全面战争 ,为此我们应在坚持原则性的基础上要有适当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