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樊利娟 《前沿》2014,(9):64-65
卢卡其把“物化”和“异化”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指出“物化”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生产,并以此提出“物化意识”的概念。马克思区分了“异化”和“物化”两个概念,分析了“异化”产生的辩证运动及其内在合理性,指出“异化”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和分工,并把扬弃异化归根于废除私有。卢卡其把消灭异化归于无产阶级的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小明 《求索》2008,(8):119-121
庄子哲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真人”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庄子那里,“真人”最终都归本于一个关于“道”的问题。所以,“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其所确立的本体观念。庄子之“道”从“心”的角度诠释“道”,其目的是摆脱一切主观与客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心斋”构成庄子“道”的逻辑起点,“体道”的过程诠释了庄子“真人”之“独立人格”。庄子的一生是一种超越物我和生死,力求达到与道冥同地步的非凡人生,正因为庄子身上的这种情怀,才赋予其人生穿越历史时空而不朽之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仁卿  袁英华 《前沿》2008,(10):14-16
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在中青年与晚年时期各有不同的理论旨趣。中青年时期马克思是持“渐进”的理论观,晚年则是持“跨越”的理论观。相对于其“渐进”理论,“跨越”理论是粗线条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晚年“跨越”理论的发展.考察马克思东方共产主义理论,既不能过分夸大“跨越”理论的作用而贬低其“渐进”理论成果,也不能拿他“渐进”理论成果去谤毁其“跨越”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5.
《西藏统一战线》2001,(1):13-13
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奉行“爱国爱教,护国利民”。以“法轮”喻佛法,以“不杀生”为首戒。欣逢中华民族百年未遇盛世,我佛教信众,莫不馨香祝祷国泰民安。岂料“法轮功”起,逆缘陡生,李洪志出,噩梦骤临。何方屑小,竟敢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为其“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法轮功”每每欺诓世人,世人遂因谈“法轮”而色变;“法轮大法”屡屡祸害天下,佛子竞因言“佛法”而蒙羞。这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佛法万劫难容的大邪恶。除夕万家团圆,“法轮功”痴迷者却受李洪志“最后圆满”的妖言蛊惑、到  相似文献   

6.
达赖喇嘛在其“中间道路”的主张中,有一个大“西藏”的行政区划概念。这就是在其达兰萨达所谓“西藏流亡政府”的大厅中,悬挂的大幅“西藏版图”所标识的“西藏”,这个“西藏”包括现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地区,新疆的五分之一地区,甘肃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化台独”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必松  颜君烈 《台声》2001,(4):16-17
长期以来,岛内分裂势力一直将“文化台独”作为制造分裂的一种重要手段,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在祖国大陆、岛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反“台独”的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调整其“台独”策略,由“急独”、“硬独”、“明独”变为“缓独”、“软独”、“暗独”,将争取“实质台独”作为推行“台独”主张的主要策略 ,并鼓吹“台湾的前途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企图为其“台独”主张披上“民主”的外衣,以此迎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实际是想以“民…  相似文献   

8.
流光溢彩足争辉 人们常说领导人往往举足轻重,这是一个比喻,谓其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左右大局,并非真言“足”。如果真要言其“足”,并观其“鞋”,却也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9.
吴成军 《人民论坛》2014,(5):166-168
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大一统思想主张以“一”为主、“一”中有“多”,将其发扬光大,就要做到“一”与“多”的统一。“一”和“多”的统一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10.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年轻化”愈来愈成为各地选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个别地方和部门甚至将“年轻化”简单片面地理解为“低龄化”。“年轻化”绝不等同于一味的“低龄化”,更不应成为“官腐年轻化”的直接导火索。在年轻干部的管理上。我们必须注意防止“重选拔使用,轻教育管理”的不良倾向,在大胆放手让其“唱戏”的同时.更要在幕后引导帮助其把“戏”唱圆满。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8,(5):107-107
陈水扁“机要费案”“机密保护伞”消除 陈水扁曾将其所涉“机要费案”的有关资料列为“绝密”文件,致使案件侦办停摆一年半。台湾当局8月6日下午召开记者会宣布,所有相关文件并不涉机密,决定“注销”有关文件的“机密核定”。由此,陈水扁“机要费案”将失去其自设的“机密保护伞”。台“高检署”特侦组9月3日第三度以“机要费案”被告身份传讯了陈水扁。  相似文献   

13.
监狱内部生活显现出社会化和阶层化,出现“牢头狱霸”乃至“牢头治所”现象不可避免,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阶层的客观存在导致了这种特殊生活场景下类似于“法”的群体规则的产生。我国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的“体制”和“结构”来进行监狱管理,既可以使得许多矛盾在服刑人员内部自行解决,又可以形成服刑人员内部的“秩序”,便于监管人员对其进行集体监督,其效果不仅好过个体监督,更胜于粗暴对待。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幸福之基 古人有言:“德者,得也”。得什么呢?一谓“得道”,一谓“得到”。所谓“得道”,就是“得道于心,外施于行”,把握人类和谐发展的伦理规律及其要求,铭记于心,并使行为符合这种伦理规律和要求,这就是道德。所谓“得到”,就是孔子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概而言之,就是践行道德能使人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利益和幸福。当然由践行道德而获得的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这种幸福也不一定是物质幸福,可能更多更根本的是精神利益和精神幸福。因此,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法理台独”由来已久,是伴随着台湾分离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最早图谋和提出“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的是美国及其扶持的台籍分裂势力,民进党成立后,逐步将其理念化和纲领化。上台后,民进党又将“制宪”、“公投”等“法理台独”基本形式付诸实践,不断升级“法理台独”的冒险活动。但“法理台独”不会得逞,其冒险活动必将失败。  相似文献   

16.
佐人 《现代领导》2006,(3):24-24
“用足权”、“用足政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热门话题。当初,此话流传伊始,好多人都“轻薄为文哂未休”,认为其不过是“钻改革的空子”、“钻政策的漏洞”而已,把其当作“违法乱纪”的代名词。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不宜如此轻巧地“一言以蔽之”,而应具体分析、重新思考;但如真要身体力行之,又感到半明半昧,若有所惑。  相似文献   

17.
《干部人事月报》2014,(1):70-70
HR来信:我公司有一名员工于2011年入职,2013年10月30日提交“辞职报告”,要求于2013年11月30日离职。11月5日,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该员工的离职请求,但未将书面决定送达员工本人。自11月13日起,该员工以“加班调休”、“未休年假”等事由申请休假,直至11月30日仍未前来办理工作交接和离职手续。12月l2日,公司突然收到其快递的一份“病假单”及“告知函”,称其现处于“病假状态”,享受“医疗期保护”,要求给予其病假待遇及医疗期保护。请问已辞职员工还能享受“医疗期”吗?  相似文献   

18.
浅谈“周期率”张连月近年来,人们经常谈到“周期率”话题。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主席郑重谈起: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他问中共能否...  相似文献   

19.
理性的二因素与科学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清胜 《求索》2007,(2):125-127
人的理性包含有逻各斯和努斯两个内在因素,有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种基本形式。受此规定,科学理性也是由其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而实践理性又包括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矛盾的方面。科学理性这一特殊的结构,使科学不仅在其理论旨趣上具有“学”与“用”、“知”与“行”的二重性,而且在其实践功能上具有“利”与“义”、“福”与“德”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20.
“苦难崇拜”与“苦难拍卖”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这是西方乐圣贝多芬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中国先哲孟子的名言。古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