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90例急死尸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90例急死尸检材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急死尸检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死病因以心血管系疾病、呼吸系疾病及消化系疾病较多,且各年代亦有所变化,本文还对心脏性急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死、肿瘤急死、睡眠中急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联邦德国经常散在发生外表看来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急死,这种急死常随感冒而发生,多数情况是父母早上起床时发现孩子死在床上.由于死亡突然,死因不明,加上一些怀疑因素,这类尸体均送法医研究所进行剖检.多年来联邦德国的法医工作者对婴儿急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地区还  相似文献   

3.
146例婴幼儿急死尸解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情况下、婴幼儿急死与成人急死特点不同,为探索婴幼儿急死特点,预防这类急死发生,提高小儿保健水平,我们对146例尸解资料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青壮年急死综合征(SMDS)的尸检材料,曾有许多学者报告,但对其尸体姿态及死前睡眠情况报告不多,因此笔者对14例已确诊的SMDS尸体姿态及死前睡眠和生前活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并与同道共探讨。材料和方法 1.从本地1965~1988年间睡眠中猝死尸检材料中,根据SMDS诊断标准,选择出符合本标准的14例。  相似文献   

5.
猝死综合症用来泛指急死后是用传统检查技术手段未能发现致死病变的情况。由于原因不明,其诊断和病因学的研究均十分困难。猝死综合症的诊断是法医学尸体检验实践中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一些与猝死有关的发现不断报道,有希望用于法医学实践,用于将此类猝死进一步分型,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透射电镜对8例婴儿急死综合征死亡及4例其他原因死亡的婴儿的颈动脉体进行观察。发现婴儿急死综合征与非婴儿急死综合征死亡的婴儿,其颈动脉体的主细胞形态结构相似。两组检材的主细胞内均含大量致密颗粒,其大小及数量无明显不同。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应用生化技术对婴儿急死综合征颈动脉体主细胞中致密颗粒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猝死综合症用来泛指急死后是用传统检查技术手段未能发现致死病变的情况。由于原因不明,其诊断和病因学的研究均十分困难。猝死综合症的诊断是法医学尸体检验实践中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一些与猝死有关的发现不断报道,有希望用于法医学实践,用于将此类猝死进一步分型,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尸体检验实践过程中,许多死亡案例临终都具有程度不同的肺水肿病理改变。尤其常见于颅脑损伤致死、溺死、机械性窒息死、中毒死和急死等,尽管它们发生的机理不同,但最终在显微镜下表明都是肺泡腔内充满均匀粉红色浆液。Durlacher等认为肺淤血和水肿是尸体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各种原因肺水肿有它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正> 胸腺淋巴组织增生是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能否引起急死?目前尚存在分歧。现就浙江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和法医学教研室历年来解剖的14例具有胸腺淋巴组织增生改变的急死尸体解剖材料作一分析。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的14例伴胸腺淋巴组织增生改变的急死尸体解剖占同期(1949~1990年)3400例尸体解剖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过敏性休克急死豚鼠死后在4℃冷藏条件下血清IgE含量和肺组织内IgE的免疫表达随死后不同时间的变化,探讨过敏性休克急死的法医学鉴定的客观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多人混合血清注射建立过敏性休克急死的动物模型。豚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死后0、12、24和48h组,每组8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豚鼠血清IgE含量,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豚鼠肺组织IgE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豚鼠血清IgE含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死后0、12、24和48组血清IgE含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豚鼠肺组织IgE有阳性表达,对照组豚鼠无IgE表达。结论过敏性休克急死豚鼠血清IgE含量显著升高;在4℃下冷藏,死后48h内血清IgE含量和肺组织中IgE无明显变化。本结果可为过敏性休克急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1例急死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1例急死法医病理检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急死年龄以15~59岁为多,共154例(占80.63%)。死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多,80例(占41.88%),但5岁以下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在191例急风中,以冠状动脉疾病最多,共55例(占28.80%),其次为小叶性肺炎21例(占10.99%)和急性出血性胰腺炎(12例占6.28%)。死亡诱因多为纠纷/或轻微外伤87例(占45.55%),另有51例(占26.70%)死前有轻微临床症状体征,经医生诊治用药后很快死亡,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在法医学检案中,常遇到多种多样的急死案例,但川崎病导致的急死却很少报道.本文报道 3例重度川崎病的案(病)例.  相似文献   

13.
3例冠状动脉肌桥与急死尸检材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冠状动脉肌桥(Coronary Artery Myocardial Bridging)是指跨越冠状动脉表面的心肌纤维束。传统观点认为,这是少数人的正常解剖变异。近年来,法医病理学和病理学的报告认为,冠状动脉肌桥是引起人体急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最初,健康的青年男性睡眠中急死在日本被称作Pokkuri病。这些病被认为与在美国的亚洲难民中发现的SUNDS病是相似的。我们检验了睡眠中急死的青年男性的心脏。冠状动脉,心脏传导系统的形态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急死案件发生后,对法医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法医工作者来说,寻找死因是较棘手的问题。这是因为受主客观原因的限制,虽然作尸表常规检验,在一定情况下可排除暴力,但对死因分析往往难以作出快速、正确的结论。为了配合这类急死案件的死因分析,我们借助临床上用的小脑延髓池穿刺这一技术,运用于急死案件中并作为尸表检验后的补充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作如下介绍,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218例急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从历年的尸体剖检例中,共收集整理了218例确定为急死的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报告如下。一、年龄和性别218例急死的年龄分布:20~29岁的49例,占22.5%;30~39岁的共51例,占23.40%;  相似文献   

17.
<正> 收集我室急死尸检资料213例,成人93例,未成年者120.例(18岁以下,不包括新生儿),全部符合 WHO 关于急死的规定(即发生症状至死亡不超过24小时),分甲乙两组分析,并做了必要的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8.
40例法医尸检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8年以来,我们对40例急死者作了比较详细的法医病理解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现将该组案例的死因分析报告如下。一般情况:男23例,占57.5%,女17例,占42.5%;16岁以下青少年6例,占15%,16~30岁青年17例,占42.5%,31~50岁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整理1981-1995年间的案件1689例,其中由于吸入性窒息死亡的42例,经统计分析观察表明,吸入性窒息与年龄,原因,堵塞部位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亦易被其它现象所忽略。提示某些急死存在吸入窒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正> 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死,在各种急死中占首位,但心脏先天性夹层动脉瘤破裂致死的病例,无论在法医学、病理学及解剖学检验中均属罕见,现报告如下:男,63岁,木工,晨7时骑自行车上班,8时15分同班工人发现梁蹲在地上,脸色苍白,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