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美国“60后”的嬉皮士世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中国“90后”的非主流世代亦被称为“垮掉一代”或者“享乐的一代”,二者都表现出标新立异、追求另类、崇尚自由等群体性特征。两个青年群体在生活方式上有许多的共同点,但是在金钱观、性爱观、价值观和信仰观方面又各有不同。分析两种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将对认识和看待现今中国的“90后”非主流文化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由于出生时碰到独生子女生育高峰,所以“80后”们大都成长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宠溺中.度过了没有电脑和综艺的童年,经历着没有战争和饥荒的成年。就是这样一代当初被前辈们唤作“叛逆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人,如今也已经走在或正在走向奔三的路上。在他们当中,有的在爸妈的庇护下“啃老”,有的自主创业小有所成或者跌倒了再来,有的在上了几年班后当了个小领导,有的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与前辈相比,中国“新世纪一代”有其独特的群体文化,“嬉皮消费主义”亚文化便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文化形态之一。它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对传统消费文化的解构与抵制,是青少年同主导文化争夺话语权的文化体验,意象化、享乐化、反传统化与非稳定化是这种亚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哲学与社会学层面来看,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消费观嬗变、新价值理念对传统价值的犬儒主义抵抗、传媒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及“青年期统合危机”的个性化表达,是“新世纪一代”的“嬉皮消费丰义”亚文化的多维牛成因素。  相似文献   

4.
"80后"写作是以写作为主要表达形式的一种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对隐蔽价值观与社会结构、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消极反应。社会的焦虑、"80后"的混合价值观和"80后"写手的消极反应是"80后"写作这一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韩强 《青年论坛》2009,(3):44-45
“80后大学生”不是责任意识淡化、传统美德缺失的“垮掉的一代”,他们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富有责任感的。要正确看待“8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新问题,坚决克服妖魔化“80后大学生”的缺点和固化“80后大学生”垮掉的形象两种错误倾向,在理解和赞赏我们的大学生过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将海明威作品的情绪归为“迷惘的一代”;继而,“垮掉的一代”又随着嬉皮士、吸毒者的增多而成为那一时代的欧美青年特征。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浪潮,美国的反越战等风暴,法国、西德的学生运动,形成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共性:“反抗的一代”。 90年代,欧洲青年们的思想生活轨迹又伸向何处? “他们是收起锋芒的一代”。欧洲问题专家说。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当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青少年研究进入新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以往的研究视野也应有所拓宽与创新。上个世纪70年代前:青年群体庞大,研究者极少;70年代后:青年虽然吸引了学界目光,但并没引起关注。而对“80后”的研究则是:从果断定论其为“垮掉的一代”到尴尬反思其为“鸟巢一代”,这促使青少年研究出现了目前从高调走向低调,谨慎对待“90后”研究的状况。实际上我们也需要从主观走向客观,理性对待“90后”研究,具体而言做到:理性——全面关注;客观——平等对待;公正——研究对象的扩展。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8,(6):50-53
对于80后,90后,我们曾不无忧虑地评价他们是"迷失的一代",甚或担心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但5·12地震这场突降的灾难,让我们似乎懂得了他们,甚至为我们的误解而惭愧。网络上空前齐心的爱心祈福,学校里每天堆积如山的捐赠衣物,一张张带有体温的捐款,以及突然间暴涨的血库,我们知道:中国的将来一定强,我们也知道,汶川,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发生后,“80后”大学生积极赶赴前线参与抗震救灾,在后方捐款献血,而作为救灾主力的军人80%都是“80后”,这些卓越表现恰好彻底颠覆了公众的传统观念。社会的大环境确实造就了他们不肯吃苦、内心脆弱、盲目自信的性格特点。他们不是不上进的一代,而是缺少一个展现自我的契机。每代人之间本来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沟通和理解才能消除差异带来的不信任。“80后”仍然年青,他们的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进行代际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尽管“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使之具有成为新的一代的可能性,但是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完全不同于“80后”大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为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90后”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最后一批"90后"已经全部成年。正如"80后"一样,"90后"也曾一度被一些人视为"垮掉的一代"。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非议,这一代青年大学生乘着信息、互联网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快车成长了起来,在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是否打破了"垮掉的一代"的预言?他们热爱什么,关注什么,又期待什么?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继“新生代”和“70后”而起的“80后”写作带给文坛的新质素不是传统文本意义上的,他们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比前辈们走得更远。“80后”写作的意义在于为当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当代大众消费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性写作。  相似文献   

13.
继“新生代”和“70后”而起的“80后”写作带给文坛的新质素不是传统文本意义上的,他们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比前辈们走得更远。“80后”写作的意义在于为当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当代大众消费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性写作。  相似文献   

14.
都市新新人类与新新文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人类是指出生于1976-1985年的都市第五代群体,其内部又分化出众多亚族群。本文归纳了新新文化发生的消费社会和网络时代背景因素,概括了新新文化的数字网络化、平等参与性、娱乐性、反叛性、强调主体性生活哲学方式等特征。与反文化性质的嬉皮士文化相反,新新文化是互联网时代主流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式,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社会文化现代性变迁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新风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青少年亚文化逐渐借助、渗透于新媒体,在符号表达时出现了“新风格化”,青少年亚文化在价值观、社会观、个性追求、娱乐精神等方面都出现了“新风格化”。在文化意义上,“新风格化”与主流文化既存在着矛盾与抵抗,也存在着联系,同时,“新风格化”也在引领着新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虽然"80后"写作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但是,它与主流当代文学依然有着某种断裂式的承续。其中,远崇高、近世俗、说反叛、重市场的写作特征显示了其与当代主流文学新写实主义创作潮流的某种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颜静燕 《今日广西》2008,(17):75-76
有人说,男人不当父亲是长不大的。几年前还被看作“小孩子”的“80后”一代,如今一晃也站在了“奔三”的门槛上。当人们将目光从“90后”转向“80后”时,才发现他们已经开始面对生活。结婚生子为人父,这些人生大事居然眨眼间就完成了。 魏斌、程诺和皮蛋都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魏斌和程诺相识于一个车友会,起初只是点头之交,后来他们先后当上了爸爸,话题也从如何保养爱车变为了怎样给宝宝换尿布。而皮蛋则是魏斌的初中同学。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07,(10):51-51
在论坛上看到一位“80后”网友发的贴子,也写到“我们是有为的一代,我们有知识,有技能,但是我们却面临着信仰缺失的问题。”他说:“我们的父辈是在中国动荡中成长的一代,事实的见证使他们有坚定的信仰。可如今,无处不在的诱惑,让我们的心迷茫了,我们不知道所措,别人说什么咱们就信什么,一切都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连尊严都被放在功利这后。”  相似文献   

19.
对"80后"青年的探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每个年代的人,当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往往备受重视。如今,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后”开始起飞了。谁是“80后”的代表?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少女作家。她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代表,俗称“80后”。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4位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吗?在接受媒体采…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17至26岁之间的年青一代被称为“80后”。总数有2亿多人。他们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80后”一代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与其父辈迥然不同的特征.对社会消费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