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勐泐叭真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叭真,亦译帕雅真,这位《泐史》记载于800年前在今景洪建立景龙国的傣族首领,被史家称为“在西双版纳傣族历史上,他是第一代的‘召片领’,也是第一个在西双版纳地区建立统一政权的人”。这似乎是无疑义的。不过,笔者对叭真的记载却怀有不少疑问。例如称叭真“入主勐泐”,那么来自何方?叭真受勐交、兰那等地酋长会商推为大首领,为何其记载仅见《泐史》?叭真庆功时举行滴水礼,仅金水瓮一个即重740万亢,每亢3.3两计折合122万余公斤,场面如此盛大,为何有关遗迹荡然无存?类似问题方国瑜先生也早存疑:  相似文献   

2.
叭真再考     
1993年,拙作《叭真考说》对叭真建立景龙国提出过若干质疑,本文就是对叭真这位傣族古代兴盛时期的历史人物再作继续探究,在概述泰国、老挝、缅甸涉及叭真的种种传说记载及其研究情况之后,着重就叭真族属问题的争议作进一步探讨。一、邻国有关叭真的传说记载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勤奋耕耘立意创新──评《泐史研究》周芳《泐史》是记载西双版纳傣族历史的史书,历来被研究傣族史的学者所重视。迄今为止,泽为汉文的各种《泐史》版本已有十五种之多。汉文史籍中关于西双版纳傣族历史的记载不多,因此,李拂一先生在48年前编译的《泐史》显得尤为珍...  相似文献   

4.
一年初,一位广东朋友来信,对《思想战线》在去年第二期刊出拙作《〈泐史〉刀霸羡史实辨正》一文提出质疑,其大意是说:怎么他读到的《泐史》史料,和我所论及的刀霸羡大不相同呢?原来,朋友读到了李拂一先生在台湾省出版的新著:《十二版纳纪年》(以下简称《纪年》)。最近,笔者有幸获读这一新著,它从商汤为始,至抗日战争胜利为止,纵论古今三千七百余年,洋洋数十万言。对《纪年》一书,笔者不动褒贬之念,但对该书按语中引用的《泐史》史料歧出不穷的情况,不免反复揣度:既然内容有异,是否李拂一先生又有《泐史》新译本问世?带着如此疑问,以《纪年》一书的按语中所引《泐史》,又以李拂一先生亲署“译者”之名,1947年由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印行的《泐史》相互对照、校勘。结果,《纪年》一书按语中所引《泐史》,并非《泐史》同类的另一译本,凡所改动内容,  相似文献   

5.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而又特别善良的民族。不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傣族社会的刑事犯罪都较少,群众之间友爱而谦和,社会公德受到较好的遵从。在历史上傣族社会又比较稳定。在西双版纳地区,公元1180年建立的景龙金殿国,从第一代召片领——叭真算起,共传袭了三十八代,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后近八百年。这样稳定的政权,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在此,我们还没有能力来全面评价傣族和平、善良的民族精神,也难于对景龙金殿国三十八代统治的历史功过作出评说,我们只感到,傣族这种民族精神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同傣族古代较为系  相似文献   

6.
傣族历史上曾运用过五种文字,即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西双版纳傣文一般称为傣泐文。关于傣泐文产生的年代,历史上无准确记载。张公瑾教授在《傣族文化研究》一书中曾谈到:傣语中干支的名称基本上保留了汉语上古音秦汉音的特点,由此证明早在汉代时期,傣族先民就已吸收了汉族的干支纪时法。这一点也同时证明,汉代以前傣族先民已经使用自己的文字,因为采用干支纪时需要有一个换算过程,如果没有文字,这个换算过程是无法进行的。傣文古籍《阿卡拉  相似文献   

7.
云南历史上有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一是元江东北部(内地民族区)的藏缅语族文化,以滇、西爨、南诏、大理文化为代表;一是元江西南部(边疆地区)越(傣族)、濮(孟高棉语诸民族)文化,而以傣文化为代表。傣族有今德宏的傣那和今西双版纳的傣泐两大支系,还有许多较小的支系。傣那地区于南诏西开寻传时,“革之以衣冠,化之以义礼”,特别是元、明多次征讨麓川,汉文化浸润日深,而“傣泐”地区僻在南疆,长期和内地处于隔绝状态,因而是保留我国古越人文化最多和受汉文化影响最少的地区。研究西双版纳傣泐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助于追溯我国古代南方越文化的源流,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南方越文化与东南亚掸泰文化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泰国的东北部地区是东南亚老族人最多的地区。这个地区的老族,是在泰族控制这个地区之前从今天的老挝这一带移居到过去的。随着泰族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和现代泰国版图的形成,这些老族成了泰国的国民。今天,泰国官方把他们称为北方泰族。但是,由于这一带地区的主要居民的历史和和文化与今天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自认为是老族人,现在国际学术界也仍然还把这些居民称为老族人。  相似文献   

9.
刀霸羡,是西双版纳召片领(车里宣慰使)第十三世奢陇法(汉文史料译名为刀弄或刀思弄)之长子,承袭其父位为第十四世,从明宣德六年(1431)至天顺元年(1457),共执政二十六年。在傣文史籍和汉文史籍中,关于刀霸羡执政事功的记载是大相径庭的。据《明实录》等汉文史料记载,刀霸羡执政二十六年间,原来处于分裂的车里地区重归统一,与明中央朝廷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他还助征麓川有功。后因统治集团家族内讧,为三宝历代所杀。而《泐史》及同类译本,则言刀霸羡在位不过短暂数月,言其“不成器,无能”,“人民不服,被逐”,在“逃奔天朝途中”“自杀”。有的译本甚至将刀霸羡排  相似文献   

10.
何平 《思想战线》2004,30(5):68-71
"孔人"是泰语对古代孟高棉语民族的泛称,泰国的一些文献中提到,古代有一些叫做"孔人"的民族曾经从湄公河口向泰国北部地区迁徙并建立国家。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中南半岛南部。事实上,从现有较为可靠的资料来看,孟高棉语民族的发祥地应该是在中国南方地区。泰族文献中提到"孔人"从湄公河口往北迁徙的史实,应当是公元以后的事,不能用来说明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