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正>行政诉讼是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诉讼制度,行政赔偿诉讼是确认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制度。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赔偿之诉可以单独提起,由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也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附带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由人民法院一并审理。这样,如何协调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的关系,及时、正确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行政审判实践中面临的一个课题。在此,笔者对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中衔接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相对人超期未提起行政诉讼,而于诉讼期间届满后单独提起行政赔偿之诉,法院能否受理。有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相对人没有通过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确认该行为的合法性,此时,具体行政行为就已经发生了确定的效力。具有拘束力、确定力、执行力,其  相似文献   

2.
石坚强  孙雪 《人民司法》2012,(24):97-100
【裁判要旨】赔偿请求人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受理,其起诉期限按照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执行。因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赔偿,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应当符合该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的起诉条件;因行政机关的非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赔偿,赔偿请求人未经确认程序而直  相似文献   

3.
一并提起行政侵权赔偿之诉程序问题探讨吴偕林自《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可一并提起行政侵权赔偿之诉以来,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案件数呈稳步上升态势。《国家赔偿法》的施行,无疑会增强这种势态。但是,这种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案件的...  相似文献   

4.
行政赔偿案件的法律问题□任信谦皮宗泰一、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案件立案时如何适用法律。行政审判实践中,半数以上都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案件,应如何立案,各地作法不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附带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 ,事实上存在两个不同的诉讼标的 ,一是具体行政行为 ,① 一是民事法律关系 ,二者性质不同。因此 ,当事人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 ,应当分别立案 ,以保障审判公正。同时 ,应考虑赔偿之诉的特殊性 ,对其撤诉区别对待 ,原告在撤诉后再次起诉的 ,法院应予受理。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赔偿诉讼的性质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这在学术界和实际部门中存有分歧。有的主张行政赔偿责任属于民事责任,因而对此起诉应属民事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也有的主张行政赔偿是由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应承担行政责任,对此提出的诉讼请求,应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还有的认为行政赔偿的诉讼既不同于民事诉讼,也不同于行政诉讼,应强调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行政赔偿诉讼有关问题喻良新一、行政赔偿诉讼的两种模式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对行政机关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第三十六条至第三十九条规定了提起行政诉讼的两...  相似文献   

8.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决定或协议皮宗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第9条2项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这即是说,赔偿请求人请求赔偿,原则上应当先解决在行政机...  相似文献   

9.
行政管理相对人能否单独就赔偿问题提起行政诉讼?编辑同志: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对行政机关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行政机关不愿解决行政侵权赔偿问题,行政...  相似文献   

10.
一是协商程序是否为必经程序不同。在行政赔偿中,赔偿请求人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求 偿,但依法也可以在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请求,协商程序并非必经程序;而在刑事赔偿中,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必须首先向刑事赔偿义务机  相似文献   

11.
行政赔偿案件中,受害人请求赔偿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单独就赔偿请求向赔偿义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出;二、在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时附带提出赔偿请求。其提出请求赔偿的途径不同而时效的计算亦有所不同。一、受害人附带提出赔偿请求的时效适用受害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附带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其诉讼时效期间应依《行政复议条例》、《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单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提起合法性审查之诉的时效规定。因为行政赔偿请求是附带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诉讼之中的,当行政复议机关或者审判机关在对具…  相似文献   

12.
王敏 《中外法学》2023,(4):1100-1119
不动产登记争议的解决是一个久病难医的问题。基于“不动产登记是行政行为,行政争议应走行政诉讼”的普遍理解,不动产登记争议大量进入行政诉讼渠道。然而,行政诉讼无法实质性解决相关争议,新《行政诉讼法》所肯定的“行民一并审理”也近乎虚设。登记行为的性质和诉讼途径的选择需要反思。在《物权法》所确立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下,登记行为已褪去行政管制色彩,旨在公示公信。登记虽属广义上的行政行为,但不属于行政决定,传统行政决定的争议解决途径不再适合。实践中要求撤销不动产登记的争议实质均为物权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确权,再向登记机构申请更正登记解决。对不动产登记行为提起撤销诉讼是条错路,应当明确予以排除。登记行政诉讼仍有适用余地,但只适用于要求登记机关履行登记职责和赔偿违法登记造成的损失。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要求厘清争议性质,合理适用诉讼类型,行政诉讼不是解决行政登记争议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类型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特点及法律地位(一)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章第27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是行政诉讼的第三人。或者说,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  相似文献   

14.
行政赔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非法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是两种相互交叉但又相对独立的诉讼形式,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设置行政赔偿诉讼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两者都是因行政争议引起的,被告都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都由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庭进行审理和裁判;行政诉讼可以附带行政赔偿诉讼;行政赔偿诉讼除适用国家赔偿法的特殊规定外,在审理程序等方面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赔偿诉讼的几个问题胡玉鸿一、行政赔偿诉讼的特点与形式行政赔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受到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并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行政机关给予一定赔偿的诉讼形式。作为行政诉讼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行政赔偿诉讼是《行政诉讼法》的必要组成部分,作为诉讼赔偿程序不可或缺。同时,行政赔偿诉讼要突破现有的行政赔偿原则和范围,以期最大限度地保障相对方合法权益;此外,由国际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日益增多的涉外行政诉讼案件要求我们细化《行政诉讼法》中的涉外行政诉讼程序,明确涉外行政诉讼准用民事涉外诉讼程序的部分规定、明确几类常见涉外行政案件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7.
行政赔偿诉讼当事人对被告的行为是否合法发生争议,应由何机关适用何程序来确认?编辑同志:我们在学习国家赔偿法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赔偿请求人在提起诉讼时,仅提起行政赔偿诉讼,那么,当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是否违...  相似文献   

18.
朱文 《经济与法》2002,(9):29-29
原告适格是当事人适格的一种,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人在特定的诉讼中是否有资格通过提起诉讼而成为本案的当事人。所谓行政诉讼中的适格原告问题,也就是指认为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个人或者组织,有无法律上的权利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专利权无效行政诉讼中存在行政关系与民事关系的双重交叉。第一重交叉表现为专利权无效行政诉讼中行政裁决是否合法这一行政争议与专利权是否有效这一民事争议的交叉;第二重交叉表现为专利权无效行政诉讼与同一专利的民事侵权诉讼的交叉。我国现行制度尚无法妥善解决这两重交叉的问题。笔者建议,第一重交叉由知识产权审判庭采用当事人诉讼制度一并解决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而第二重交叉由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审理,并按照先行政后民事的程序进行,在民事诉讼结束后,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主张该专利权无效的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诉是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它不同于普通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可通过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的权力,可将督促程序作为提起行政公诉的前置程序,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后,可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