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等收入陷阱”不是指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上或现代化道路上遇到的一切问题,也不是指一个国家长期不能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境况,而是指一个国家在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及自身产业结构缺乏科技创新,其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进一步发展面临困境.在一定意义上,将人均GNI能否达到12196美元(12276美元或12476美元)视为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志,完全是一个伪命题.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在增加.中国必须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尽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1982年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很快就深陷瓶颈。导致菲律宾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的原因,可总结为两大点七小点:政治动荡、腐败丛生、灾害频繁、政府负债4个结构性因素,以及营商环境、基建设施和收入分配3个非结构性因素,它们阻碍了菲律宾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尽管菲律宾政府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改善国内环境,不少国际机构也对其前景预期乐观,但自身薄弱的产业基础以及被摧残了太多年的国内营商环境,仍然牵制了菲律宾跳出"陷阱";另一方面,亚投行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为菲律宾提供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的帮助和扶持,为菲律宾冲破"中等收入陷阱"牢笼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当前和未来相当时期内,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正在经历重大背景转换,一是国际权势全面进入重构时期,二是中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生成条件从相对稳定型和自发型为主向相对脆弱型、更加依赖主动塑造能力的方向转变,所带来的发展空间正在发生质变,从粗放发展方式下的规模扩张维度向发展转型形成的质量提升维度转移,维护和使用中国战略机遇期产生的经济成本将显著增高。为此,我们需要增强驾驭复杂国际战略环境的能力,增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争力,增强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塑造有利外部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初始发展条件远不如拉美国家的韩国成功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而不少拉美国家仍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比较韩国与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特点发现,长期依赖初级产品的对外经贸战略与结构性失衡、产业内部资源配置与低生产效率、技术创新相关的制度环境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等是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中国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加强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经费对技术研发的调节作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保障。中国要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时通过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提升经济政策的效率。中国应该将全球价值链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增强与全球经济的协同作用,根本上扭转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纵向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除了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高端制造业,研发和生产高端核心零部件以外,中国也要尝试构建自主主导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适时实施经济转型、调整资源密集型出口结构,是南美洲国家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基础设施陈旧、投资不足、出口结构单一、外部经济环境不利等,再加上出口收入下降导致的财政收入减少、通货膨胀抬头等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诸多不利因素,是南美洲国家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从长期来看,南美洲国家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确立和实施将资源优势和产业升级有效结合的发展战略,以实现出口结构多样化,降低经济的外部脆弱性。  相似文献   

6.
得益于较快的经济增长,2004年印尼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80美元,正式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印尼经济2013年以后增速开始放缓,人均国民收入下降趋势明显,同时还伴随着经济承压、货币贬值,出口受阻、贸易逆差增加,税收减少、政府财政赤字上升等负面影响,为此,许多人预测印尼将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印尼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由一系列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引起。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印尼现正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过度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旧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源的提升以及科技创新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但从可预见的未来,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和速度,推动着中国迅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面临着一次特殊的大机遇和大挑战.新机遇意味着新环境,新角色意味着新担当.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总体得到优化,将迎来更快的上升期.就国际政治安全环境而言,危机开始使世界回归新现实的本质要求,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开始变革,这与和平发展要求相一致.但是,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也使国际战略环境步入不稳定期,西方对华加紧实施"两面下注"的战略,外部世界对中国迅猛崛起有疑虑、恐慌、排斥的复杂心态和"过激反应",尤其是国家安全挑战之多、影响之大、内外联动之紧密、周边地缘战略环境之恶化,为近年来所罕见.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中国的经济成功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可,在危机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被各国寄予厚望,国际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同时,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而危机引发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是对中国的最大威胁.就国际舆论环境而言,总体上对中国是不利的.国际涉华舆论主要被西方主流媒体所垄断,它们涉华报道的框架和议题至今未发生根本变化,而我们的正面引导力和影响力不足,缺乏足够有效的中外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国际涉华舆论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和巨大张力.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我们要善于从挑战中捕捉和运用特殊机遇,推行外交新政,实施新的外交布局,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以便为未来争取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运减排是环境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梳理国际海运减排规制构建进程、分析国际海运减排博弈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着“海运减排履约陷阱”、“既有大国的低碳制度陷阱”与“追随战略的碳交易陷阱”等共同组成的复合式海运减排“碳陷阱”.国际海运气候博弈将持续展开,中国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重大对外战略,"一带一路"有着丰富内涵和多重目标。本文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从全球、地区和周边三个层次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时间背景。该战略通过对外拓展空间,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赢取宝贵时间。"一带一路"的实施充满各种挑战,为此,作者提出促进该战略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劲推动下,区域合作成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谋求经济起飞与发展的普遍形式。中国广西南宁市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区域合作中面临众多机遇。要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能力,将叠加机遇转化为发展实力,就必须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实现南宁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一、南宁面临区域合作的叠加机遇进入21世纪,区域合作中的各种机遇同时降临南宁这个曾经并不起眼的祖国南疆首府城市,西部、全国乃至世界都在注目着南宁。南宁市之所以出现叠加机遇,缘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同时也得益于…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大国与战略环境:中国国际角色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中国作为潜在世界大国的战略环境,本文引入了四个指标:中国国际角色变化的动力、大国关系的新态势、中国国民的大国心态、国际社会的认知.前两者属于"硬实力"范畴,后两者属于"认知"因素.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以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客观分析中国当前的国际战略环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塑造有利中国的战略环境,其关键仍在国内.对外,中国则应继续保持敢于担当、谦虚平和的大国心态,更加坚定地发展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2.
菅义伟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沿袭并发展了"安倍路线",其以印太地区为重点,升级日美印澳"指导性安全联盟",深化多边多层安保体系,强调经济安全保障议题,强化供应链安全,并经历了从反对构建"亚洲版北约"到利用多边围堵制华的路线转变。国际形势和印太权力格局新变化、美国对盟国的政策调整,以及推动战后日本安全战略转型和迎合国内政治需求等是菅政府调整和深化国际安全战略的主要动因。菅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在能力和框架上均存在缺陷,背后的安全理念也不符合时代潮流,难以获得地区国家的广泛支持,但其产生的复杂影响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未来五年,中国外部经济环境将呈现三个特点:世界经济迎来新一轮温和增长期,经贸增长有所加快、新一轮工业革命初露端倪、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初现;全球化出现新趋势,国际贸易投资趋于活跃、区域自由贸易区加紧形成、全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南南经济合作大有可为;大国竞争趋于复杂化。同期,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步伐和规模都将空前增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相互交织:外部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为中国稳定增长、产业升级及扩大对外合作提供重要机遇;而美西方货币政策调整、国际产业转移、自贸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亦对我国发展构成新的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宜有新思路:制定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推进外贸、投资、金融及大周边等领域的开放改革,提升对外开放的服务水平,为实施新的开放战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管用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4.
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原理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根本原因是大国的政治领导力,其本质是一国政府为适应不断变动的国际国内战略环境而进行改革的方向、决心与能力。根据道义现实主义原理,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二位是中国制定崛起目标和策略的基础,符合国力基础的目标和战略就易于成功,而超越实力基础的目标和战略则会削弱中国的实力。道义现实主义认为,外交承诺与实力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国际战略信誉,从而减少国际社会对崛起国的恐惧和反对;为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可获得对崛起国的战略支持;为减少崛起的国际阻力,崛起国应在新兴领域拓展利益范围而尽量避免在传统领域的利益冲突。在信息化时代,在网络空间拓展中国国际战略利益应成为中国主攻方向,网络战略应采取"走出去"原则而非为了安全的防御原则。在外部威胁不足以颠覆中国崛起的情况下,为防止中国的崛起半途夭折的重点将是防范国内的极左陷阱。"台独"正在成为中国崛起面临的首要威胁,中美在南海的战略竞争将长期化,朝鲜拥核是中国的东北亚地区政策无法回避的既成事实。  相似文献   

15.
中美金融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元陷阱"和"债务武器"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议题。前者体现了中国对美国的重要关切,后者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深刻担忧。两者共同构成了中美金融关系的两大核心,并形成了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领域的中美金融关系战略困境。中国要主动思考走出困境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亚太区域合作正进入一个新的"框架重构"阶段。由TPP所引发的东亚地区秩序或亚太区域合作格局的变化势必会对中国的东亚一体化战略和东盟为中心的渐进性一体化原则形成新的挑战。同时,以TTIP和TISA为代表的欧美新贸易投资协定正在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新的重大外部因素。因此,着眼于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中国有必要在深化国内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完成更高标准的自贸区战略布局;在世界经济规则的重构中提出新的战略议程,以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蒙古自摆脱休克式转型带来的经济负增长以来,经济逐步复苏,进入快速、稳定增长轨道.在此过程中,其产业结构呈现升级趋势,畜牧国家特征正在消退,服务国家特征逐渐增强.但是,由于受经济转型的影响及国际市场的冲击,蒙古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异于世界多数国家,呈现特例性、逆工业化、"非自律性"等特征,且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较强.在此次金融危机影响下,蒙古经济快速下滑.因此,在今后的中蒙经济合作中,应在进一步加强中泉交通运输合作的基础上,增强中国对蒙消费产品的出口,促进中国对浆产业转移.同时,中蒙环保合作也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能源局势的急剧变化,中国能源对外依赖度与日俱增,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要切实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确保未来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必须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和政策。在国内,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加强自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能源战略储备,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提倡环保生活概念。在国际,要构建多元化能源通道、丰富走出去能源投资战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强对我海外战略利益的保护手段等。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北黄海经济带"开放开发与中朝边境旅游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朝鲜半岛形势发展一波三折,严重影响地缘经济发展。辽宁省中朝边境旅游项目作为开展适合中朝边境地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业已成为优质品牌。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战略"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辽宁省适时提出"‘北黄海经济带’开放开发规划"。此举提升了边境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平台,拓宽了边境旅游经济向"转型升级"、"转型增效"方向发展空间,有利于造民福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泰国政府推出"东部经济走廊"发展规划,作为实现总体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举措。东部经济走廊旨在建成泰国产业升级的区域平台,以带动泰国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泰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国家工业化水平。东部经济走廊的区位优势、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为正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机遇。这将成为中泰经济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