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问答     
编辑同志: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犯罪娣疑人,认为公安机关办实有错,要求刑事赔偿的。是在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开始后就可以行使,还是等这种措施实施完毕后才能行使。请于解答。湖南邵阳市公安局邵阳市公安局:根据公安部1995年1月印发的《公安机关受理控告中折暂行规定》第4条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违法失职行为,包括行政和刑事执法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的信访部门提出控告、申诉。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5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时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受害…  相似文献   

2.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刑事案件坚持属地管辖原则,经济犯罪案件也不例外。如公安部1997年10月9日下发的《关于办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项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办理,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地。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更为适宜,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负责办理。”但是,当前经济犯罪案件大量出现,这一规…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此规定被认为是类似于大陆法系中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例。所谓原因自由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的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而实施犯罪的行为,因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理应对此行为进行处罚。但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严谨,故此有必要在我国刑法中引入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法博士信箱     
追究时效不一致应以哪个为准编辑同志: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8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但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请问:在执法实践中,我们应以哪个时效为准?陕西张家滩派出所张家滩派出所: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行政处罚法》第29条中规定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8条的规定。也就是说,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应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法博士不归还他…  相似文献   

5.
汤三红 《公安研究》2013,(5):41-45,83
依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追逐竞驶"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的行为,是具有类型化的抽象危险犯。"追逐竞驶"犯罪行为的主体包括追逐竞驶行为人及其有关人员。作为"追逐竞驶"犯罪行为空间要件、工具要件的"道路"和"机动车",应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界定为标准。"追逐竞驶"行为应当是:行为人之间驾驶机动车在共同的意思联络下,进行相互追赶、互相竞速,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情节恶劣"的认定应综合分析行为人实施"追逐竞驶"时的主、客观因素并可以通过列举式归纳"情节恶劣"的具体情形,以增强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危险驾驶行为社会危害的现实化程度及其危害后果是区分危险驾驶罪(含"追逐竞驶"犯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再次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纳入修改的范围,此次修改扩大了惩治范畴,进一步规范了立法用语,但在解决部分争议、完善法条设计的同时衍生出多个问题。《草案》第16条第一款与第三款间的设置不合理,《草案》第16条第二款依第一款规定进行处罚将导致罪刑设置上的失衡,出售属于提供的同义反复及犯罪行为规定不够全面等。因此,有必要对《刑法》第253条之一进行重新建构,以建立全面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体系。  相似文献   

7.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行为。《刑法》第95条规定,重伤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二)使人丧失视觉、听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刑法》第235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  相似文献   

8.
引言 2008年12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专利法》)进行第三次修改,其中增加了第62条,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制度。该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对《专利法》第62条的正确解读,涉及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法律适用问题,该项制度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9.
法律问题之一:是刑事侦查行为还是行政行为垦区公安局认为:“赵晓东、丁良等犯罪嫌疑人诈骗浩良河化肥厂400万元购油款一案属刑事案件,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此案进行立案侦查、移送起诉,程序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第1条第2项明确规定:‘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受案范围。”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  相似文献   

10.
误区一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构成共同犯罪。 简析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显而易见,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明知其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因此,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能以共同犯罪论处。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误区二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里的“人”仅指自然人。 简…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刑法》第14条第2款和第15条第2款的合理性问题,学界存在存改废之争。然这三种观点都不能完满地协调该两款规定所蕴含的罪刑法定原则、犯罪与刑事责任同在原理以及刑法"以处罚故意行为为原则、以处罚过失行为为例外"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留前款规定的基础上,将后款修正为"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  相似文献   

12.
法博士信箱     
公安机关的审查内容包括哪些法博士:《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59条规定,对于受理的案件,或发现的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进行审查,请问,这里的审查内容包括什么内容?是否可参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第128条的规定,可以进行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河北王志忠王志忠同志:《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59条规定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对获得的线索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它一方面是就犯罪线索反映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有关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线索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的这一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教学内容》栏目有两项变化。其一是将“违法行为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知识点修改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因为违宪行为内容在违法行为的范围之中。所谓违宪行为通常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的某种活动、行为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违宪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其二是将“犯罪是指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知识点修改为“犯罪是指具…  相似文献   

15.
诈骗犯罪的概念及对我国打击诈骗犯罪的回顾诈骗罪,在国外亦称欺诈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象的方法,骗取或者滥用财物所有人、保管人对自己的信任,使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产生误解或错觉,"自愿"将财物交出转归已有的犯罪行为。我国原来的刑法,即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1条、第152条,分别规定了诈骗、惯骗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从这两条的立法本意看,立法者是将诈骗罪作为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个罪种,没有将其列入刑法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方法”,主要是指犯罪的经验和技能,包括手段、步骤、反侦查方法等。“传授”是指以文字、语言、动作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将实施某种犯罪的具体方法、技能、经验传授给他人的行为。传授犯罪方法罪在客观上只要求行为人实施了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只要行为人故意地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即可构成本罪。不论行为人是否教唆被传授人实施犯罪,也不论被传授人是否实施了传授…  相似文献   

17.
身份犯新论     
徐留成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撰文认为,身份犯是一类犯罪,并非指一类犯罪人。作为一类犯罪的身份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以实施犯罪的行为者在行为时所具有的刑法身份为定罪要件或法定量刑情节的犯罪。刑法身份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或一定的单位附属条件。包括自然人刑法身份与单位刑法身份。类罪特征、  相似文献   

18.
问:一、为什么要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出示相应证件,可以查看或者调阅有关的档案、资料和物品?答:《国家安全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出示相应证件,可以“查看或者调阅有关的档案、资料‘物品”。因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人员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要查清并追究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就要按照《宪法》和拥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有查明了有关的事实,收集到有关证据,才能准确地认定违法或犯罪,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编辑同志:《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中“违反前款规定”是指违反四款中的其中一款,还是四款都应具备,请解答。江西钟浩钟浩同志: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第一款的规定其中一项的,就可以没收保证金。又根据公...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刑法第 248条规定的新罪名为虐待被监管人罪。从条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该罪的犯罪主体为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请问:此处的拘留所指的是否是行政拘留所 ?该罪的犯罪主体是否包含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的工作人员 ?  山西 吴 昊 吴昊同志:   《刑法》第 248条中规定的监管机构应当包括监狱、刑事拘留所、行政拘留所、看守所、劳动教养场所、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等机构。因此,上述监管机构的人员可以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犯罪主体。   本刊法律顾问 哪些监管机构的人员可以构成虐待被监管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