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巴黎协定》的开放签署标志着全球新一轮减排行动的开始,如何做好国内温室气体减排,继续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事关中国能否树立起全球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已经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地,如何借助低碳城市建设助推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课题。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是低碳实践的先行者,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上,就已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做出了承诺。目前,巴西已通过完善环境立法、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新能源、实现交通低碳化等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低碳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巴西模式"的低碳之路。地处巴西南部具有"世界生态之都"美誉的库里蒂巴市通过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倡导低碳生活等措施在低碳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此,本文以巴西及其典型城市——库里蒂巴为例,深入剖析其低碳城市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最终为如何平衡我国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2018年卡托维兹气候会议和2019年马德里气候会议大体上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迎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行动转向",转向全面执行法律制度的行动阶段。这是全球气候治理30多年"法制化"演进的历史性成果。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紧迫性的不断增强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驱动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这种"行动转向"。这种"行动转向"在全球层面上意味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等机构的职责、功能与角色将随之变化,主要是要发挥好贯彻、监督、政治动员、搜集处理和公布各种信息等功能,同时还要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转变成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发动机和总动员处;在国家层面上意味着各国的核心任务和行动也要随之改变,主要是要切实履行好《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下的各项职责与义务,同心协力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低碳发展)的"转型点"早日到来。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转向",中国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持续推进《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落实,在立足国内的前提下,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为宗旨,通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统筹协调好全球层面、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气候治理行动,积极构建全球气候命运共同体、地区气候命运共同体和国家气候命运共同体,并努力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怀疑论"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怀疑论"由来已久,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后引发空前关注."怀疑论"者成员复杂,也并无统一理论观点,他们或质疑全球变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或质疑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及当前应对措施的合理性."怀疑论"升温将使本已步履维艰的全球气候谈判难度进一步增大,但难以逆转国际社会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从另一个角度看,"怀疑论"各种观点的披露也有助于使未来气候变化研究更加谨慎、全面,相关应对措施更加务实和理性.  相似文献   

4.
巴西是一个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其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应对已被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高度。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的两种排放情景的预测,本文主要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巴西宏观经济、地区环境和产业发展的相关影响。总体而言,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其二是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生产布局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巴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政策,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计划".提出了减排目标.巴西拥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碳汇--亚马孙森林面积的2/3,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巴西在世界气候变化谈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巴西不仅与发展中国家结盟,而且与法国等发达国家采取共同立场,力图使自己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话语权,争取获得国际援助.由于各国在减排责任及援助等问题上的立场差距较大,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难以达成有约束性的减排协定.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一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中的各国能源效率提出了严峻挑战。俄罗斯既是能源出口大国,又是能源消耗大国。高耗能在推动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因此,俄罗斯须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试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以"南北格局"为主线,但是德班会议之后,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德班增强行动平台"把原有结构转化为"排放大国—排放小国"的格局,突出发展中大国的减排责任。"南北格局"、"排放大国—排放小国格局"的影响交互显现。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转型的竞争将会成为气候谈判和外交中的主要线索,发展中大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存在外交和发展空间。面对气候变化谈判格局的改变,中国气候外交对内维护团结、对外应对减排国际压力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8.
随着《巴黎协定》的全面实施,碳中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宣布碳中和目标,采取更严格的减排措施,国际碳中和行动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但各经济体之间尚存在较大政策和认知鸿沟,碳中和行动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性依然突出,各国内部也面临政治经济及技术等诸多挑战。部分国家过于激进的减排目标和气候问题政治化倾向,引发了国际能源价格飙升、绿色贸易保护主义及地缘竞争加剧等一系列冲击。为顺利推进全球低碳转型,恰当的减排战略和节奏不可或缺,各国需把握好发展、安全及环保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以建设者的姿态深化国际低碳合作,积极缩小全球碳中和鸿沟。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对此,我们认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日益增加,俄罗斯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日渐凸显,能源产业低碳化成为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俄罗斯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存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制约、制度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薄弱、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等制约因素。俄罗斯应摒弃传统能源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走结构减排、技术减排和能源替代的低碳化发展道路。促进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深化能源金融市场改革、推动低碳能源产业自主创新及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美地位突出、欧盟能力和意愿的下降、三大集团内部分化趋势明显,一些国家开始渲染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所谓"中美共治",但中美两国对共治的态度截然相反,前者拒绝,后者则迎合。在后哥本哈根时代,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重心正从责任安排向落实行动转变,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以兑现国际承诺。  相似文献   

12.
国际低碳发展的趋势和中国气候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都在通过技术革新、能源体系的转型以及基于市场的政策促进低碳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但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所必需,而且对全球减排、遏制世界气候变化和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球一半人口正在或已经进入资源密集型工业化社会,传统的南北关系和资源环境体系受到严重冲击.资源环境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全球环境危机与治理困境,潜在后果则引发主要力量在责任分配、未来发展权益竞争等方面的较量,进而影响国际体系权力转移.在全球气候变化外交中,西方国家既要平衡内部矛盾,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又要主导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建设,实现能源分配和环境容量的垄断.西方国家一方面对新兴大国冲击既有环境资源和未来容量格局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软法"和"硬法"来约束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大国,进而在经济分工和权力转移中继续保持主导优势.中国应以共进策略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即一方面在不同谈判联盟之间及内部,积极协调环境资源和容量博弈引发的冲突和竞争,另一方面推动全球共享能源创新成果,用共同进步的思路解决目前国际环境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自2008年提出"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以来,印度的气候变化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更加侧重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同,印度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关注"安全纽带",即围绕水、能源和粮食安全这一主题展开。这表明,印度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更多是从生态安全的整体性考虑,并未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核心关注。这提示中印两国应加强生态安全领域的战略和技术合作,依托印度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中国优势低碳技术在印开展绿色产能合作,并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积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立场。  相似文献   

15.
巴西政府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及其气候政策的变化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消极参与逐步向积极推动转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前卢拉时期、卢拉时期、罗塞夫时期三个阶段。2015年9月巴西政府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发布国家自主贡献报告,其减排目标在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肯定的同时,被指可以更进一步。在巴西立场和政策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其近期动向,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巴西气候变化政策及其谈判立场进行了解读与评价,将其主要影响因素归结为环保主义的政策影响力、碳排放源结构的特殊性、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考量和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中国和巴西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各自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立场分歧。基于巴西的气候变化政策及其气候谈判立场,中巴两国可以增进沟通,减少分歧,重点加强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能源研发与应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6.
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认知、应对策略、国际谈判立场经过了3个阶段:拒绝和抵制阶段、建设性参与阶段和积极推动阶段。巴西政策及立场的转变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经历了一个由外而内的推动过程。亚马孙国际化的呼声对巴西主权的威胁、外国NGO在巴西的活动及对巴西NGO的影响和国际援助是主要的国际因素。科学研究对提高政府和民众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国内政治的需要、巴西谈判地位的提升、气候变化为巴西发展低碳经济和实施大国外交战略提供的机会等内部因素才是促进巴西气候变化政策和立场转变的决定性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巴西是拉美地区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较早地实现了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巴西的城市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巴西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的转型,并在21世纪头10年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小城市依托某一区域经济和政治中心城市而发展的独特现象,以此形成城市群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贫民化的"边缘化"城市和贫民窟并存是巴西建设现代化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问题及无地农民问题在巴西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巴西城市化是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存在的问题也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仅仅依靠城市化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无法避免城乡之间贫困人口转移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贫民窟和"边缘化"城市群的形成;城市建设和公共社会政策应兼顾不同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8.
历经四年谈判,2015年底的气候大会最终通过了决定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格局的《巴黎协定》。然而,气候变化科学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异步性、能源结构转型的长期性,以及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差异性,都决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是百米赛跑,而是场马拉松。《巴黎协定》提出的"自主贡献+盘点"的模式已为"马拉松"的基本原则定调,未来对协定的落实和细化也应充分尊重各国国情和能力,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让各国尽快步入低碳化进程,而不仅是限制大国排放。对中国而言,以较低的累积排放量尽早达峰,既是完成本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更好地参与和引领全球低碳"马拉松"进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冬 《东北亚论坛》2006,15(5):100-103
当前,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环境再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战后日本沿海工业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目前,这些城市实施的治理环境公害、发展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重新规划和建设城市临海部以及建设可持续交通体系等措施,就是为了通过实现城市环境再生,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使市民生活得更为健康、舒适,并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全治理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核心要义,也是新兴国家参与维和的重要考量。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巴西属于参与较早且较积极的国家。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外交、国防战略的充实完善,巴西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除了保持较高的参与率以外,巴西尤其注重对非洲、南大西洋、拉美与巴西安全利益相关性较强的地区维和行动的参与。总体来看,在巴西的维和参与中,存在较为清晰的安全治理逻辑,其中既包括扩大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影响力,也体现了在战略性区域构建"安全共同体"的政策思路。与此同时,维和参与也是保障巴西国内安全可治理性的重要方式。从实际效果分析,联合国维和参与有助于巴西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协调国"角色塑造,进而丰富巴西外交的"软实力"内涵。与此同时,巴西也依托"协调国"角色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和地区安全治理,实现了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