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雄 《求索》2010,(8):222-223
洛文塔尔在文学传播、大众文化理论、文学理论和批判传播理论等方面运用社会心理学、历史主义方法等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文学传播研究揭开了西方文学研究的传播学转向的序幕,有效地把批判理论、文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综合起来,建构了独特的文学研究范式,开启新有关于文学本质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刘鑫 《求索》2012,(5):125-127
福柯的主体批判理论、作者理论、文学观念都是其思维形式的重要组成,然而其跳跃的书写思维使学界对这些理论观念的疏通往往一筹莫展,探究其内在关联便成为福柯研究的必由之途。福柯的主体理论表明人是理性知识型的构造,会随着知识型的断裂而消亡。就书写活动来看,主体的消亡就是"作者之死"。"作者之死"表现为作者概念在话语传播中的消失,从而显现出没有主体统辖的文学书写的开放性功能。这样福柯的主体批判理论,经由书写活动的作者功能化表述,导向了一种开放性的文学书写观念。  相似文献   

3.
王红梅  肖新英 《求索》2013,(2):136-138,150
传统文学批判话语对延安文学存在二种声音.一是认为延安文学就是五四新文学和左翼文学发展的结果;另一种则认为延安文学是纯粹的民间文学。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两种看似正确的批判话语.实质是对延安文学的误读:第一.我们可以强调延安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和左翼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某种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不代表延安文学就是五四新文学和左翼文学的发展结果。因为延安文学的价值在于它以最低文化层次上的革命工农民众、红军战士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因此,延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大众文学形式;第二:延安文学在受到民间文学影响的同时,还受到一些域外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熏陶,因此延安文学并不是纯粹的民间文学,而应该是在属于民间文学的同时,还隶属于世界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学系研究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接受及继续消化加工文学作品之社会前提和经济前提的科学。然而迄今为止,在文学社会学探讨对象的确定、理论的创立及研究方法这几点上,尚存在意见分歧。历史: 在十八、十九世纪,人们已经至少潜在地意识到文学作品植根于社会之中。一九二一年,默  相似文献   

5.
黄淑琼 《求索》2015,(2):134-138
霍兰德在《文学反应动力学》中,将自我心理学与接受美学理论相融合,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这一模型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描述读者的文学体验,阐释文学如何以迂回的形式将幻想转化为意蕴的过程。动力学模型为精神分析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也为读者反应批评开启了一种可能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6.
文学意义研究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围绕文学意义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理论范式。第一种研究范式以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为代表,它们认为文学的意义内置于文本之中;第二种研究范式以美国读者反应批评、德国接受理论和解构主义为代表,该范式以"作者—文本—读者"为批评理路,强调读者的解读功能;新历史主义把文学看成历史的组成,强调文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权力话语,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社会—作品—文化—读者"的新的历史转向。三种文学批评研究范式的演进是文学批评从文本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历史转型,这是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地图。  相似文献   

7.
<正>据说现在有一种文学的"新观念":文学必须摆脱倾向性,远离政治,告别崇高,文学不应该承担社会批判的责任。这等于抽掉了文学的一根骨头。文学要想透视和审视社会,必然摆脱不了政治。  相似文献   

8.
刘世文 《求索》2010,(1):174-176
当代的文学活动,呈现出与传统的文学生产和阅读方式不同的新特点。无论是创作主体的创作心态和创作取向,还是文学文本的审关特征乃至审美范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当代文学被建构的过程中,出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在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考察出版在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可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和研究当代文学活动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
毛艳明 《求索》2012,(10):86-88
以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维范式、政治资本逻辑思维范式及权力话语思维范式差异性视角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批判范式产生于现实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是到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背后,去探讨和揭示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的一种思维范式,而且要实现对这种社会历史根源的消除与批判;后马克思主义阐述的政治价值主导性和独立性思维范式理论,拓展了当代理论和实践视野,对创新和发展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侯天皓 《求索》2008,(10):161-163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以独特视角对以往的文学作品进行多维视角的女性主义解读,对男权主义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的事实进行批判和拆解;努力挖掘不同于男性霸权主义的女性主义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构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心理状况;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同化和淹没,提倡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1.
库恩有关科学发展的理论分为五个阶段:前范式阶段;范式的出现;范式完全被接受为“常规科学”;式中出现反常、例外,研究兴趣的下降;范式的瓦解,向新的范式转向。当一个范式瓦解,新的范式又会开始同样的循环过程。借助库恩的科学的发展理论来理解跨文化传播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跨文化传播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到七八十年代的蓬勃发展,也经历了上述科学发展的前几个阶段。要使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原则规律具有普遍性,从而达到成熟科学的第四阶段似乎目前还很难。当前在中国大陆逐渐发展起来的跨文化新闻传播正遵循跨文化传播学研究中的三种研究传统:民族志、民族中心主义和公平三种研究传统。但跨文化新闻传播要达到成熟科学的第三阶段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作支撑。  相似文献   

12.
霍克海默的形而上学批判为批判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批判实现了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型。霍克海默的形而上学批判包含一种对传统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启蒙理性的否定性逻辑。哈贝马斯试图用"希望"替代"绝望",展现了一种构建后形而上学的努力。两种批判路径都隐藏着"悖论逻辑",霍克海默的批判倒向了"否定"的形而上学,哈贝马斯的批判走向了"话语伦理学"的乌托邦理想。  相似文献   

13.
徐天戍  昝连生 《求索》2013,(5):149-151
流散文学以艺术的形式对“流散”这一历史文化现象进行了诗性的表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与审美内涵。作为异质文化接触的产物和表征。流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文化症候。生态哲学以其有机的、系统的、互利的思维方式为流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意义。生态整体主义、二元模式批判、互惠价值观等核心思想的提出为构建健康的文化生态、实现流散文学向世界文学的良性进化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4.
西方比较政治学理论中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政治学理论范式可分为主流范式和替代性范式两种大的类型。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与资产阶级政治相一致的资本主义政治学理论范式。它们的基本理论 ,尤其是其中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方法论及其基本范畴和基本观点 ,都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和辩护的。必须对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文学形式研究是赵宪章教授积极倡导并躬身践行的一种文学研究模式。文学形式研究融合了西方形式理论和中国主题学研究的优势,主张通过文学形式阐释文学的意义。文学形式研究的理论倡导及其成功的实践操作为中国文艺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尽管文学形式研究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但是其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金元浦一何为文学范式?文学范式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文学共同体所一致遵循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论规定、话语模型和应用范例。它不同于文学研究中某个批评家使用的独特方法或风格特色,而是对全部文学现象的总体观照...  相似文献   

17.
尹雪梅  ;廖才高 《求索》2008,(6):184-185
西方传统文学以人为中心,将自然排除在人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外,导致了传统文学与自然生命伦理的截然对立,这是西方人本主义主导下的传统文学的伦理缺陷。生态文学于是对传统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与评价,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自然生态新纬度,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范式。然而,对待传统文学与生态文学,我们应该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从“文学生态链”角度考察与判断西方文学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使传统文学和生态文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自的哲学导向。  相似文献   

18.
宋巍  董慧芳 《求索》2005,(8):132-134
宝剑意象是中国侠义文学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对于宝剑的追求和赞美,反映了中国侠义文学的审美诉求。其内涵具有文学史研究范式的意义。由此烛照文本与现实的互动轨迹,思考侠义文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可以作为当下通俗小说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宋晓敏 《人民论坛》2012,(14):166-167
建构主义安全研究范式是国际安全研究中的主要理论范式之一,主要关注规则、制度、价值等国际社会的规范对安全关系的影响。建构主义安全研究范式对现实主义安全研究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进行了批判,推动了国际安全研究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的新社会运动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两种范式尽管在时代背景、结构根源、运动性质、运动目标、运动主体以及组织和斗争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但在总体性分析、结构主义路径、资本主义批判、解放主题等方面又有着很强的理论传承和亲缘关系。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态度的根源在于他由马克思主义者向左派韦伯主义者的转变,虽然他的新社会运动概念有着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决裂的策略价值,但它同时意味着对社会运动预先进行错误的二分,这会导致一种概念上的束缚。鉴于当代社会运动中“旧政治”和“新政治”的彼此共存,将两种范式的理论解释优势结合起来,建构一种整合的社会运动理论来为当代社会运动提供更好的阐释则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