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有益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扶持正气,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和震慑犯罪分子,鼓励和支持公民同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97年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责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2.
完善刑法中正当防卫条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典对正当防卫条件的规定过于简略,这次修改刑法之际应完善这一问题。为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条件之一的不法侵害作一重点探讨。 一、不法侵害的界定 我国现行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不法侵害”条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3.
新刑法第20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它把正当防卫分为一般的正当防卫和特殊的正当防卫.特殊的正当防卫也称无过当防卫.规定无过当防卫,对于保证正当防卫立法的科学性,鼓励广大公民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作斗争,具有重大意义.一、规定无过当防卫的必要性1.1979年刑法对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规定得过于宠统,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和一般的不法侵害行为没有进行划分,立法上缺乏科学性.1979年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法第20条是关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规定。该条第3款为“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一款关于什么是正当防卫的阐述。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权利的唯一合法、权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此,我国刑法将正当防卫分为一般正当防卫与特别正当防卫两类,两类正当防卫的对象即侵害行为的范围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论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正当防卫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关于正当防卫之前提条件的专题研究,尚不多见。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一、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的含义前提对事物的成立有先决意义.前提不存在,后继问题便无从谈起,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就是本文所称的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无限防卫是修订后的刑法增设的一项内容,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无限防卫就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无限防卫实质上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绝对的正当防卫,它是刑法的一种授权行为。 无限防卫作为正当防卫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与一般防卫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作为对付不法侵害的有效手  相似文献   

9.
一、新的正当防卫制度的特点1.内容明确具体。刑法将正当防卫人“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修改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于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这样修改使得正当防卫的内容更加明确,也避免了概念的重复。2.界定了防卫过当的条件,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一是将“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修改为“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样界定使得防卫过当的条件更易于把握;二是增加了第三款的规定,考虑到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为了鼓励公民积极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对于这条规定,笔者认为应称之为特殊的正当防卫。这样既表明其属于正当防卫,可以阻却违法,也表明其与一般的正当防卫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殊性首先表现在该防卫权仅适用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非适用于所有的不法侵害行为;其次,在防卫效果上,该防卫可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特殊的…  相似文献   

11.
王凯 《山东审判》2006,22(2):88-89
正当防卫在刑法上属于排除犯罪性行为,主要是指用给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制止其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以保卫公共的、本人的或者其他人的合法利益的行为。①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基本内容:“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相似文献   

12.
浅谈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传瑞 《法学杂志》2001,22(1):50-51
正当防卫已经成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法条的理解、执行尤为突出。现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与原刑法相比,它有很大进步:一是加大了正当防卫者的权力;二是拓宽了正当防卫的范围;三是明确了对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犯罪可采取无限防卫行为。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一)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目的。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  相似文献   

13.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就是我国刑法第23条第3款中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这一规定在我国当代刑事立法史上被称为重大“突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正当防卫立法的传统格局,对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利益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无限防卫权的规定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假想防卫刑事责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正当防卫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个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的实施,必须要有不法侵害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公民受到不法侵害而围观者和目击者却无动于衷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除了责备围观者和目击者缺乏正义感外,还应当引起我们对正当防卫社会效果的重新审视。我国现行刑法第17条明确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现行刑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是明确的,然而社会舆论宣传和司法实际处理方面过分强调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6.
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概念,放宽了防卫的限度,对暴力犯罪增设了无限防卫权。所谓无限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限度的要求,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公民在受到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侵害时所采取的任何防卫行为,都不能以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通常把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叫做防卫过当.这在法律规定上是明确的,但究竟如何确定正当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司法工作者感到很难掌握;法学界至今存在着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要看正当防卫的手段、工具、强度和后果与不法侵害的手段、工具、强度和后果是否基本相适应或大体相适应.这是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8.
冉飞 《人民司法》2012,(19):90-91
依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以损害其某种利益的方式所实施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相对于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正当防卫制度鼓励防卫权的行使,以弥补国家公权救济滞后的不足,更及时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笔者认为,从  相似文献   

19.
修订后的刑法(下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笔者认为,此规定大胆地肯定了主观防卫意图与义愤致害故意的共存,是对正当防卫理论的重大发展。新的正当防卫制度赋予了公民更广泛、更宽松的正当防卫权利,对于震慑犯罪,鼓励公民同违法犯罪进行斗争,有效地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利有着积极意义。但是,适用此规定仍须严格遵守正当防卫所需的其他构成条件,行为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实施的,不法侵害的客观存在乃是正确行使正当防卫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对如何认定和理解不法侵害,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刑事理论和实践也颇有争议。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侵害,顾名思义.就是对某种权益的侵入和损害。侵害有合法侵害与不法侵害之分。合法的侵害,是法律所要求和允许的行为,如公安人员依法逮捕罪犯、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照章拆除违章建筑等都是合法行为,就不能以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到侵害为借口而进行正当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